1樓:網友
秋懷 其二(唐·孟郊)
秋月顏色冰,老客志氣單。冷露滴夢破,峭風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腸中轉愁盤。疑懷無所憑,虛聽多無端。
梧桐枯崢嶸,聲響如哀彈。
這首詩第。三、四句的煉字是「滴」和「梳」。
秋天冰涼的露水滴入夢鄉驚破殘夢,這種體驗真是令人打冷顫啊。「滴」不僅是露水的形狀,也是露水的動勢,用在這裡沒有其它字比它更貼切了。
峭厲的風寒冷得像用梳子梳骨頭。「梳骨」或者也可換做「刮骨」、「徹骨」,但是用來形容秋夜的寒風,後面兩個都顯得有些過了,秋風能冷得讓人覺得骨頭癢,卻還不至於引起凍傷的痛楚。所以「梳骨」用在這裡恰到好處。
2樓:網友
鹿車,借用佛家語,此處以喻歸隱山林。詩人以「賢者避世」之想,表現了對與世浮沉的苟且生活的憎惡。《樂府紀聞》雲:
歐陽永叔中歲居穎日,自以集古一千卷,藏書一萬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一老翁於五物間,稱六一居士。」參照這一記載,可以清楚看出,歐陽修的「鹿車何日駕?歸去穎東田」,既有儒家憂世之慨,也有道家超然物外之想。
秋詞的後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3樓:叫那個不知道
後兩句描寫了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雲漂浮,白鶴凌空,直衝雲霄的開闊景象。詩人借版鶴沖天的形象表權。
明心志,抒發了詩人積極樂觀、奮發向上的感情。《秋詞二首》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組詩作品。兩首詩的可貴,在於詩人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讚頌了秋天的美好,並借黃鶴直衝雲霄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奮發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情懷。
4樓:老巫婆你送後
《秋詞抄》後兩句借黃鶴直衝雲霄的bai描寫,表現了作du者奮發進取的豪情和豁達zhi樂觀dao的情懷。
秋詞其一》唐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譯文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萬里晴空,乙隻鶴凌雲而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5樓:匿名使用者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日,湛藍的天空之上,乙隻白鶴展翅翱翔,帶著我的無限情思也飛到了蒼天之上,作者通過對風景的描寫以及自身思想的描寫,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秋日美景的喜愛讚賞之情。
秋這首聽這首詩。讓人想到四字詞語是什麼?
6樓:來自圭峰風風韻韻的杜梨
回覆:
〃聽〃:(秋風掃落葉)之聲讓人想到:(秋高氣爽)、(茄攔舉秋收冬藏)、(天氣漸涼)
()顫碧()…衡孝??
背誦《古詩三首》裡的三首古詩。+3、積累五句有關秋天的詩句,並寫下來?
7樓:在卡原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賣裂勝春中差閉朝慶桐。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寒食這首詩三四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寒食 的三四句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運用了 比喻 中的 借喻 的修辭手法。在詩中,借漢喻唐,暗諷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 專權跋扈的外戚的腐敗現象。可參考以下關於借喻的解說和三四句詩的賞析。1.借喻不出現本體和比喻詞,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是 甲代乙 例如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
贈從弟三四句中的兩個一何,表達上各有什麼不同
亭亭山上鬆,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專松枝一何勁 屬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一何 多麼 第一個 何 是在描寫 谷中風 是多麼的凜冽,第二個 何 則旨在展現 山上鬆 是多麼遒勁。一句話,前後兩個 何 字,可以說第一個 何 是在為第二個 何 服務,從而更進一步表現 鬆 的不屈之節...
浪淘沙這首詩的哪兩句 融入了優美的神話傳說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出處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作品譯文。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到今天我們可以沿著黃河徑直到銀河,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