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語文課本里不解釋古詩的意思?

2025-02-16 14:30:05 字數 4199 閱讀 9930

1樓:花花

因為語文課本里提供了課下注釋,他不解釋全部古詩的意思,他只解釋看起來很難的特殊字詞的意思。它是根據我們現在的理解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的註釋,所以不解釋的古詩一般都是自己多讀幾遍就能理解的。

2樓:小越子

因為語文課本是教育課本,是由老師來教授的,所以不需要解釋全詩全文。再者,一般來說,語文課本里的古詩其實不是很難,我們通過一些字詞的解析,其實是可以大致搞懂詩詞的意思的。

3樓:紅葉黃花醉

這是根據小學階段的學齡兒童特點設定的。像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即使課本有詳盡的解釋,他們也看不懂,所以配上這樣課程只是希望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認初步識古詩、並能背誦下來即可,不希望他們能通透的理解古詩。

如果有個別小學生對古詩的內容感興趣,在課後,也可以通過家長大致理解詩的內容。

4樓:煩煩

因為古詩的意思需要學生根據原句去理解,而不是光給出翻譯來,這樣就相當於是直接抄答案,對學生的學習沒有任何的好處。

5樓:旁志誠

需要老師講解的。直接解釋可能看過就忘記了。通過老師解釋,記憶深刻,對提高自身素質有幫助。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6樓:來自下渚湖清淨的大黃蜂

語文課本里面不解釋古詩的意思是讓學生在課外更好地去學習知識。

語文古詩問題

7樓:瀟曉彤

白居易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大林寺桃花》),道出了我國春天山地氣候與平原氣候的差異。

山地垂直氣候與詩歌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形象地反映了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遞減,在山區物候的垂直差異。通常海拔高度每公升高100公尺氣溫下降廬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 100~1 200公尺間,它比\"人間\"(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公尺)氣溫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開放的時間要落後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遲了乙個月左右的時間。

不知道這樣寫可以不?

我國春天山地氣候與平原氣候的差異」

8樓:網友

1)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我選擇第(1)首,我的發現是:

1,由於地理環境的原因,我國的西北地區的春天到的很晚。

2。由於西北地區多是黃沙,春到所處,卻很難見到蹤跡,春風不度玉門關並不是想說西北地區沒有春天,只是詩人想說明內心的孤獨,已經很久沒有得到溫暖了,渴望得到情。

3,羌笛楊柳本是相伴而生,羌笛何須怨楊柳,說明在黃河流域,春天的到來與否主要是看楊柳是否吐新》這個春天的乙個徵兆。

9樓:雨雲媽

【第一首】

春風」,是指氣候學中所講的夏季風,就是從海洋上吹過來的暖溼偏南氣流。

玉門關的四周群山環繞,地形起伏也很大,高大的山脈和一些大小不同的盆地形成了複雜的地理環境,氣候有著明顯的大陸性。它的西部和帕公尺爾高原合抱,阻隔了自大西洋來的暖溼氣流;南部和青藏高原相接,阻隔了自印度洋來的暖溼氣流;而且東南面還有一些著名的山脈(例如賀蘭山),也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暖溼氣流。這兒的暖溼氣流,實際上就是指夏季風——春風。

夏季風來自海洋,不僅溫暖,而且潮溼。夏季風吹到的地區降水率普遍增多,植物生長比較茂盛 。可是夏季風的勢力較弱,侵入內地的速度又比較慢,影響的時間也較短,特別是在我國北方受到夏季風控制的時間就更短了。

每年4~5月之間,夏季風到達了我國南部沿海;6月到達長江流域;直到7月份才推進華北與東北;到了9月,它又受到北方冬季風的逼迫,所以又迅速地撤回到長江以南。在氣候學上,把我國境內受到夏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做季風區;而把受到夏季風影響不明顯的地區,稱做非季風區。具體的界限大概以我國著名的山脈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為界。

根據這個界限來劃分,玉門關恰好處在非季風區內,因此夏季風——春風也就吹不到玉門關了。

10樓:

1.祖國幅員遼闊玉門關外沒有春天,有的是漫漫黃沙和無盡苦寒。

2.山中氣溫較山外要低,故「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山外春花已盡,山中卻正桃花盛開。

11樓:匿名使用者

第二首。我發現春天到了,桃花開了十分美麗,還說明桃花在春天四月時開。

12樓:章彧

(1)我國西北的一些乾旱地區,由於氣候過於乾燥,就沒有春天的物候現象出現。(意同即可)

2)由於地勢高低的不同,春天到來的時間也不同。(意同即可)原題請看。

13樓:我愛綠色地球

2因為發現了只有在四月桃花才盛開。

往往在春天的結尾。

14樓:撐傘獨行

不同地點,進入春天的具體時間不一樣。

中國古典詩詞真的有必要納入語文課本嗎?

15樓:千家食堂

有必要。古典詩詞能夠經久不衰得流傳下來,是因為它本身的意蘊和魅力。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而古典詩詞就是歷史沉澱下來的巨人肩膀,為什麼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前進呢?

不說語文課本,現在中國的早教都會讓孩子背詩。通過詩歌去領悟生活感受歷史,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同樣的,在英國,莎士比亞作品是中小學生必讀的內容。

莎士比亞是英國大文豪,很多英國人都大文豪,是很多英國人崇拜的物件,幾乎每個英國人必須能大段背誦莎士比亞作品。而莎士比亞的作品,使用的是古典英語。

每個人都要了解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去聆聽來自歷史的美學。

現代人其實是很容易在古典詩詞中同感,忽然發現千百年前的人也是這麼想的。忽然發現歷史長河中,人們曾經油同樣的喜悅或者悲傷。

不要到別人國家搶著把我們的文化申遺的時候,才感受到老祖宗的智慧,才發現一箇中國人還沒有別人瞭解自己的文化。在語文課本上的古典詩詞,老師都會講解得很透徹,除此之外,你要到**再去聆聽關於最初中國傳統文化美的啟蒙?

該珍惜的機會就好好珍惜。

那些你以為無用的知識,可能早就貫穿在生活之中。

有人會因此獲益,可能改變歷史軌跡。

16樓:網友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經典之一,是中華文化傳承的脈搏,要繼承,更要傳承,我輩之學的精髄。

17樓:柳世民lillek小明艾克

古典詩詞可增強學生對祖國文學的感悟能力,提高文學藝術美感。顯然,有助於提高能力最有幫助!

18樓:自動化

詩詞,是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的一種佔有極其重位表達方式,其作用是不可替代,其的美無法詮釋的。

19樓:網友

不是有無必要,而是必須的。

你會發現,年齡學大卻越喜歡詩詞,喜歡中華文化,為我們的文化感到驕傲!祖宗留下的金銀珠寶再珍貴也得代代往下傳,誰也帶不走,但是文化將乙個人的修養氣質昇華,並且在百年之後人們因為你的品行還記得你,那是文化薰陶出來刻在骨子裡的。

20樓:湖光秋月

古詩詞是中國傳統的文化底蘊,也是中國文化的乙個象徵,必須很好的繼承發揚延續下去。

21樓:尹朶月

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請問教什麼對學生有用處?什麼叫有用?語文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

你怎麼知道一件東西有用還是沒用?古詩詞在孩子以後的生活中完全用不到,除了能說兩句酸溜溜的詩還有什麼用呢?

22樓:網友

當然有,即使小的時候並不能真正懂得這些詩詞的含義,可是當這些詩詞在現實生活中與自己相遇的時候,我們就會懂得一句詩詞就能表達的感情,是我們炎黃子孫世世代代延續下來的文化基因。因為它的存在,中華民族獨一無二。

23樓:星藝人主播之窩

有必要,學習古典詩詞,可以感受到中國語言的魅力。古典詩詞講究含蓄和簡約,短短的一句詩詞能把人一生的情感都濃縮其中。讀了詩詞,我們能更好地理解什麼是愛情,那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古樸浪漫,那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的肝腸寸斷。

這樣的感受,古今中外都是想相通的。

24樓:學元詐

毋庸置疑,提出這樣的問題就有問題,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

語文古詩不會

25樓:魘迷離

無邊落木蕭蕭下。

竹喧歸浣女。

此夕聞君謫九江。

清泉石上流。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大一的語文課學些什麼內容大學語文課本一般學什麼內容?

親愛的學妹,首先你要弄清楚你是什麼學校的,不同學校用的書也會不一樣的。其次你要弄清楚你是什麼專業的,如果是中文,你應該諮詢用什麼樣的專業課書本而不是語文課,大學語文是文科類免修的。最後考試內容這個也是取決於你的學校專業課程以及任課老師的。補充 那你是什麼學校的,我前面提過,不同學校用的書本是不一樣的...

語文課本中有哪些魯迅的文章什麼閏土,孔

百草園與三味書屋 少年閏土 孔已己 風箏 紀念劉和珍君 百草園與三味書屋 少年閏土 中小學 小學初中高中 語文課本中有哪些魯迅的文章?小學課本 少年閏土 初中課本 第一冊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第三冊 社戲 故鄉 第四冊 孔乙己 第五冊 論雷峰塔的倒掉 第六冊 藤野先生 高中課本 第一冊 吶喊 自序 ...

為什麼好文章到了語文課本上就沒意思了

這個是沒辦法的,老師也得教出成績不是嗎?你考試不好,別人問老師的時候,老師能說,我在講素質教育嗎?誰信啊?再說,中學的時候,老師不給你講,你也只能按你的理解去看這些文章,但你的理解有可能不對。老師雖然 肢解 文章,但他是在教你賞析的角度,讓你知道從哪塊去賞析文章。而且,他講的這些技巧啊,讓你記得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