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旅愛
同情心是人類最美好的品德之一。兒童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同情是孩子的天性。
嬰兒一歲前就對周圍人的情感有相應的反應,如果旁邊有人哭,他也會跟著哭;稍大一點時,孩子看到別人哭,會拿自己喜歡的東西去安慰。這些都是孩子人性中善良與愛心的自然流露。
在生活中富有同情心的孩子會表現為:當朋友有困難時,喜歡幫助朋友;喜歡幫助比自己不幸的人;對有時傷害自己的朋友,能夠原諒他;喜歡為自己的朋友辦事;對受傷、生病的朋友,自己喜歡錶示同情,等等。
孩子是弱小的,他們懼怕強迫與傷害,需要人們的關心與保護,成為令人憐愛同情的個體。孩子自身的弱小使他們對弱小有深切的理解和體會。也就是成年人所說的將心比心。
孩子不僅會同情他們所喜愛的有生命的人和小動物,還會同情小花小草、小玩具,他們以為這些小東西也知冷知暖,甚至有靈魂,於是就和這些弱小者站在同一立場。
家長該如何教導孩子有同情心?通過故事是很不錯的選擇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講過乙個動人的小故事:
有乙個5歲的小女孩,當她知道有人把她的洋娃娃放在露天下,而且被雨水淋透了的時候,她一晚上沒睡,不言不語也無淚,默默地痛苦著。那個洋娃娃是別的小朋友的,她不一定見過,在這個5歲的小女孩眼裡,那只是乙個很普通的洋娃娃。但小女孩仍然會同情洋娃娃的遭遇。
孩子的心靈十分敏感,同情的物件也十分廣泛。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就會使孩子保持一顆善良的心。
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孩子長大了,再想培養他們的同情心就為時已晚了。
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那麼他的同情心就會逐步消失。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替別人考慮。例如在吃飯時,總是獨佔最好的菜;看電視時把遙控器操縱在手裡;甚至不容許媽媽把食物送給客人分享。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乙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忽略了對孩子進行同情心教育。
對於孩子性格的培養,主要還是在於家長,家長要重視自身的情感修養,以自己富有同情心的行為來激發孩子的美好情感。孩子最無助的時候給予他乙個擁抱,傷心的時候給予他乙個微笑,遇上困難時給予他乙個鼓勵,這些都能教會孩子擁有同情心。
2樓:阿會問答小屋
我覺得講故事是個非常好的選擇,給孩子講一些有哲理的故事,讓孩子感悟故事中的道理,同時反思自己的行為,可以把故事中的某個人物作為榜樣。
3樓:終依下
是的。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對於故事的感受力會使孩子更強烈的感受到故事的意義,想讓孩子有同情心,就去讀相關的故事吧。
4樓:的瘦
是的,可以讓他們體驗一下別人的人生,對世界會有不一樣的看法,也能夠影響他們的性格。
如何教自己的孩子成為有同情心的人,保證孩子的
1.不要扼殺了孩子對花草 小動物的關心和保護 孩子小的時候,往往會認為小貓小狗 小花小草和自己一樣,是有生命的小精靈,也是通人情的。他們往往對小生物表示關切,甚至和他們嘀嘀咕咕地說話。這時爸爸不要用 的眼光的來看待孩子的行為,應該肯定 支援孩子對這些小生命的關心和愛護。孩子對動植物的這種仁愛之心,有...
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大多來自於哪些家庭?
缺乏同情心的孩子會表現得冷漠而客觀。同情是指在情感上與他人的不幸或處境產生共鳴,從而給予他們精神支援或物質幫助的態度和行為。沒有同情心的人不會理解別人的感受,自然也不會關心別人。然而,孩子缺乏同情心和愛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momo裡的家庭環境。時間長了,孩子對待感情的態度會變得很冷淡。第二,父...
現在的孩子沒同情心,心狠,誰也不能管,和教育有關係嗎
是的,和周圍的環境和從小的家庭教育也有關係。現在社會先進了 各方面 資訊 好的不好的都充斥著孩子的大腦,孩子沒判斷能力很多不好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就形成了,加之現在孩子都是一個物質也好了,作為父母都想把能給孩子的都給於他 物質寵愛於一身時間長了 就助長了孩子的不可一世的氣勢,行的不行的都要爭第一,注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