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塞家焮
隨著秋收結束,進入10月份後,小麥種植也提上了日程,這段時間大家除了討論玉公尺的產量和收益外,小麥播種量也成了乙個熱議的話題,每個農戶都有自己的看法。種植戶吳師傅說,播種量越多越好,後期再多上一些肥料,這樣才能保證養分充足,小麥能夠獲得高產。其實這個方法不太合適。
播種量過大,在一定的面積和養。
分下,出的麥苗會多一些,麥苗會出現爭養分,擁擠的現象,這就會形成弱苗,抗倒伏能力弱,反而會減產。在授粉期,遇連續陰雨天氣時,很容易引起赤黴病的發生。播種量過少,不好保證最後的出苗量。
所以播種量直接影響小麥的產量,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確定。
1、品種差異。
對於分櫱。力強的品種播量適當減少,如果播種過多,植株擁擠,單株所佔的營養面積較小,發育不良,不利於分櫱。對於分櫱力較弱的品種來說,播量可適當增加。
2、播種時期。
早播播量減少,晚播播量增加。適播期外提前或推後1天,每畝減少或增加播量公斤。
3、地力水平。
地力水平上等,高肥力田塊,分櫱多,成穗率高,播量要適當減少,低肥力田塊適當增加,但不能過大,以免基本苗過大,而造成弱苗。沙土地保肥保水能力弱,一般適量多播一些。
4、適宜播量。
適播期內旱地每畝適宜播量為公斤,水地每畝適宜播量為:條播公斤,撒播15~公斤。
適量減少一些播種量,小麥莖稈變粗壯了,穗也會變大,這樣千粒重就會增大,產量要比莖稈細的要高一些,而且抗病能力,抗自然災害。
能力也要高一些,在播種時,一定要採用科學的方法,不要認為種量越多越好,今年別再做錯了!
農村的農戶在播種小麥時,小麥播種過量了,該怎麼辦呢?
2樓:僧僧說娛樂
農村的農戶在播種小麥時,小麥播種過量了,該怎麼辦呢?播種量過多時容易導致群體密度過大,小麥旺長,病害重發及後期倒伏等,嚴重影響產量。對小麥播種量過多的田塊,宜重點做好以下幾點措施促使小麥控旺轉壯。
適當控制水分,減緩生長。對播種量過多田塊可以適當控制田間水分,以減少出苗,同時通過植株間個體競爭性差異影響,基本競爭力弱長勢不好的會因水肥營養不良等而停止生長,甚至死苗等,進而能控制田間基本苗過多旺長影響。但此法對沒有種植經驗的不宜採用。
及時噴施抑制莖葉生長藥劑。播種量過大時出苗後容易引起旺長,出苗後可以及時提高田間噴施調環酸鈣或抗倒酯或助壯素等,利於抑制莖葉生長,促使植株健壯。也可以田間噴施高濃度戊唑醇等藥劑也有明顯抑制生長壓苗作用。
同時還能有效預防病害。增施肥料,尤其要增施磷鉀肥。小麥群體密度大時,需肥量也會增加,如果肥料不足會長勢較弱,同時因個體競爭性原因引起旺長,所以要增施肥料,以滿足生長需要,但要注意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利於促進莖杆粗壯,根系發達,避免旺長,形成壯苗。
對於有條件的,還可以通過小麥出苗後中耕,鎮壓等延緩小麥生長,也可以通過田間耙苗等,能有些減少田間基本苗數,避免旺長形成壯苗。關健在與季節氣候,霜降前麥種多了,使麥苗密度,增加了空間,麥苗無決發揮增長空間,必須要防控,比如!木,石滾正壓,利羊畜正壓,也是防旺長和過早起節,防住了開春莊稼,。
如果是寒露種小麥,就應加大麥種,因為它氣候低,出苗弱!沒有發頭的希望!只有獨杆結穗理念!
就該加大麥種!第=年開春有個好的收存。總之,宜根據多種措施協調應用,以利小麥控旺轉壯,以提高產量。
3樓:金牛愛仕達
小麥出苗後可以合理間苗但是不要一次性鋤掉太多,可以採用增溝的方法,在土地上增挖10釐公尺左右的淺溝,泥土就地撒在麥苗上面,可以抑制麥苗長得太旺。
4樓:阿斯達歲的說
在處於苗期時,可人工進行間苗,進行人工拔除,等到進入中後期,做好及時的水肥補充措施 。
5樓:啥地方
我認為這種情況要先進行觀察,建立適宜的群體結構,多補充一些肥料,避免土壤養分的過度消耗,要及時進行疏苗。
麥種播少了怎麼辦
6樓:
摘要。小麥播種量少不必著急,追肥管理得宜一樣有望高產。
小麥播種量少不必著急,追肥管理得宜一樣有望高產。
關於小麥播種量比較少,怎麼補救的問題,科學興農認為只要不是量特別少,沒必要去做補救。倘若播種量在15斤以下的話,那麼來年春天小麥田套種一些別的早春作物也就是了,如果說刻意的毀掉當前的小麥而重新種植的話,也確實有些得不償失。其實對於小麥的播種量沒有乙個固定的答案,禾本科作物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分櫱能力,當然這裡你也可能會相當玉公尺,其實玉公尺也能夠分櫱的,即便是經過了這麼久的馴化,田間依舊會經常找到分櫱出兩株的玉公尺來。
而對於像小麥、水稻這樣的作物來說其分櫱能力是相當強的,在播種的時候種植密度的高低其實對於最終田地的產量影響不大。至少在一定的密度範圍是這樣的。我們一般生產上小麥的畝播種量在20-30斤這個區間浮動。
可以看出浮動區間非常的大,在種植密度較為稀疏的時候,小麥分別會增多,當然瞭如果種植播種量較大的話,無效分櫱會增多,也就是說分櫱的莖稈沒有形成穗子或者形成的穗子沒能結出籽粒。小麥的分櫱能力一方面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當然還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上面提到的種植密度當然是因素之一,其次田地的土壤肥力也是因素之一,對於種植過於稀疏的田地來說,加大田間的土壤肥力可以提高小麥植株的分櫱數量,彌補由於播種量不足而導致的稀疏,而且大大提高有效分櫱數量、上面的分析只是基於播種量還不算太少的情況下,然而如果說播種過分的稀疏的話,科學興農認為當前小麥糧食價位也真的不算高,毀掉重新種植實在不划算,本身來說經濟效益就已經很低了,真的照上面做的話純粹的增加種植成本。
科學興農認為由於田間小麥過於稀疏,那麼在來年春天小麥植株間的空隙相對較大透光透氣性相對好很多,在春季可以考慮套作種植比如花生、西瓜、玉公尺等作物,從而彌補由於種植稀疏導致的損失,合理規避風險。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新增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親,記得給我贊哦。
感謝給我贊。
小麥低於多少度就不能播種了
7樓:
您好,小麥低於2度就不能播種了。小麥種子發芽出苗的適宜溫度為15-20度,根系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6-20度,最低溫度不能低於2度,最高溫度不能超過30度,否則小麥在播種後生長會受到抑制,會衡高嚴重降低小麥的發芽成功率族並。冬性型的小麥品種,在氣溫16-18度,地兆攔跡溫17-19度時,較為適合播種;半冬性型的小麥品種,在氣溫14-16度,地溫15-17度時,比較適合播種;春性型的小麥品種,在氣溫12-14度,地溫為13-15度時適合播種。
為什麼種植小麥的少了?
8樓:太陽花的小尾巴
種植小麥的數量減少可能有以下原因:
1. 土地資源減少: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農田面積逐漸減少,導致小麥種植面積減少。
2. 人口結構變化:隨著城市化和工殲讓拆業化的發展,農村人口逐漸減少,導致農業勞動力不足,小麥種植滑喚難以維持。
3. 氣候變化:氣候變化導致氣溫、降雨等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影響小麥的生長和產量。
4. 經濟效益下降:小麥種植成本高,市場需求不足,導致小麥種植的經濟效益下降,農氏棗民不再願意種植。
5. 種植技術不足:小麥種植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術支援,如果農民缺乏這些知識和技術,就難以種植高質量的小麥,導致小麥種植數量減少。
9樓:喵珊
因為小麥**太低,農民收入太少。
小麥拌種後播種量多少合適育苗
10樓:
小麥播種量(唯悉1)在一般褲唯地塊種植小麥且在適宜期間內,如果是半冬性小麥品種,每畝地播種7-9kg左右。如果是弱春性品種,每畝指純乎地播種9-11kg左右。(2)如果是旱地,每畝地的用種量為左右。
如果是水地條播,每畝地的用種量為左右,如果是水地撒播,每畝地的用種量為左右。(3)畝播種量(kg)=每畝計劃苗數×千粒重(g)÷(1000×1000×發芽率×田間出苗率)。
小麥溫度大,可以播種嗎
11樓:
小麥溫度大,可以播種嗎。
我們都知道,寒露節氣是種植小麥的重要時期,農村有句俗語「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說的就是這個哪派意思,今年的寒露節氣是10月8日,該時期,大部分的天氣溫度穗緩指,白天基本在25度左右,而小麥發芽所需的溫度跨度比較大,有資料顯示,5度-35度這個區間(低於0度或高於35度,很難發芽猜配),小麥都可以發芽,所以,在這時期播種時,不要有太大的顧慮。
一些好聽的歌撒,最好是英文的,推薦一些好聽的歌撒,最好是英文的!
michael jackson 1 beat it 2 you are not alone 為了懷念mj,所以先放了兩首他的 接下來是經典。可能是你不喜歡的老掉牙的歌 后街男孩。我強調下算了 你應該知道的 1 as long as you love me 2 i want it that way 對...
小麥拔節期需要注意一些事項,你知道哪些呢?
小麥已經進入拔節期,離起床拔節期還有一週。拔節期之前,小麥的管理也很重要,這是乙個關鍵時刻,因為拔節期之後,小麥生長快,脆弱,有些藥物管理已經不適合再做了。所以勾縫前要做一些管理。 疾病預防和病蟲害防治。小麥綠化後,病菌和蟲卵開始繁殖,現在有些田地出現了紋枯病。防治水稻紋枯病有兩點要做好。第一,把握...
一些詞語和句子的意思,解釋一些字在詞語中 句子中 的意思
人長得很俊美。老年人很有精神。精神狀態好。走的很快。走的極快。走的緩慢艱難。口才很好,滔滔不絕。言語很有邏輯。有話說不出來。心裡非常得意。心情舒暢。心裡很慌張。很多人在一起,必定有比自己厲害的人,要善於發現有點並學習,善於發現缺點自省。君子對交往看的很平淡,小人對交往很在意。第二排 走的很快。走的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