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小篆。小篆又稱秦篆,是秦統一後經過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種通行書體。秦統一配芹前由於長期地域割據,「言語異聲,文字異形」,書寫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現象十分嚴重。
如「羊」就有二十多種寫法,給發展經濟和文化交流帶來極大不便。故在統一貨幣、車軌和度量衡制度的同時,又著力推行「書同行」政策。《說文解字·敘》記「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
斯作《蒼天頡篇》,車府令趙高作《愛歷篇》,太史令胡毋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可見小篆系由籀文大篆沿革演變而成。李斯在籀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廢除異體,而創秦篆,統一了全國的文字。
這種書體更趨簡化,線條園勻,字呈豎勢。是我國漢字的一大進步,也是漢字發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為後來楷、隸、行、草諸書的變革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小篆有的是鑄造在鐵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從目前所見的實料看,秦篆一般鑄造刻在鐵器及度量衡器、符印、貨幣、詔板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結字端莊,分行布白工整,為小篆的精華和代表。其傳世代表作有《秦山刻石》殘部,僅存10字。
另有《泰山》、《琅琊臺》二石真跡拓片存世,《會稽》、《嶧山》後人摹刻本傳世,據傳上述刻石皆為李斯所書。 泰山記得石也稱封泰山碑,秦王政28年(西元前219年)始皇東巡泰山而立,丞相李斯所書。石高4尺,四面環刻文字,三面為始皇詔,一面為二世詔,內容主要是「頌秦德」。
字型小篆,原殘石現存岱廟。其傳世拓本較多,其特點是筆畫圓潤,挺遒流暢,筆筆如鐵線;結體端莊嚴謹畝賣老;字形稍長,造型健美;分行布白體勢工整,為小篆之代表。唐李嗣真雲:
李斯小篆之精,古今絕妙。秦望諸山及皇帝玉璽,猶夫千均強弩,萬石洪鐘,豈徒學者之宗匠。亦是傳國之貴寶。
嶧山刻石俗稱嶧山碑,為秦始皇28年(西元前219年)登嶧山(山東鄒縣)所立,傳為丞相李斯所書,小篆。內容前為始皇詔,144字,自「皇帝曰」以下為二世詔,計79字,字略小。二世詔刻於西元前209年。
其石久佚。現所見均為後摹寫,雖多失秦篆古厚的筆勢,但其筆畫清勁,圓轉宛通,對研究篆書藝術的演變有重要價值。秦詔版為秦始皇26年(公元迅公升前221年)所作,記秦始皇的頒佈詔內容。
其筆畫勁遒,書風隨意自由,大小相同,隨勢生姿;字間行間,時疏時密,雖不齊整,前後成趣。
2樓:匿名使用者
大篆:《石鼓文》小篆:《嶧山碑》
《嶧山刻石》這部作品體現出了什麼書法特點與特色?
3樓:漫閱科技
前面提到的碑刻最能表現秦篆的特點圓潤飽滿的線條均勻嚴整,用這種線條構成的文字字形平正而威嚴,通篇連牘的此類文字易產生茂密而有氣勢的效果。從中可以感受到大一統的秦王朝的凜然氣概,秦篆成為秦朝官方文字是一種必然趨勢。用筆乾淨利落瘦挺,提筆一點而過,圓融峻整。
這種仙人玉箸釵股的筆法寫出的字又稱為「玉箸篆」。清桂馥說:「小篆於籀文多減,於古文則多增。
與《石鼓文》、《秦公簋》相比,秦刻石較為簡單。
琅邪臺刻石。
4樓:逗比與人才的完美結合
李斯,是歷代書法家,是秦漢時期的,更是中國書法史上有記載的第乙個創新者。
《嶧山刻石》是誰的篆刻?他有什麼特點?
5樓:網友
秦刻石與秦小篆。
漢代書法。 概述。
漢碑風尚及隸書的形成。
中國秦漢時期,漢字的變遷更為劇烈也最為複雜,大篆經過省改而創造了小篆,李斯所書《泰山》、《琅琊》、《嶧山》等石刻,就是小篆的典型。另外隸書發展成熟,草書發展成章草,行書和楷書也在萌芽。書法家隨之大量出現,此一時期的書法成就給後世的書法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漢書法遺存今天的有帛書、簡牘書、還有壁畫、陶瓶及碑上的刻字。漢代的石碑藝術在這一期間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西漢較少而東漢卻「碑碣雲起」。出現了象《張遷碑》為代表的方勁古樸類;以《曹全碑》為代表的飄逸勁秀類;還有如《禮器碑》和前、後《史晨碑》的端莊凝練類等著名的碑銘。
隸書書體在此時的碑刻藝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除了石刻外,近年出土的秦漢竹木簡、帛書也十分豐富。如《睡虎地秦簡》、《長沙馬王堆老子帛書》、《武威漢醫簡》、《居延漢簡》等。
篆、隸、章草均有,足與碑刻筆法體勢相印證。其中有一些已顯露行書、正楷的端倪。由於書法藝術在秦漢時代的昌盛,篆刻在這一時期也十分精美。
各種印章出現並發展。
秦刻石與小篆。
秦詔版文。所謂小篆,當以秦刻石為代表。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言:秦始皇曾經在東巡中立了六塊碑刻。今所存者僅《泰山石刻》、《琅琊石刻》兩種。秦刻石傳為李斯所書。
泰山石刻》為前219年時所刻,原石毀於清乾隆五年(1740)今存十字,其書與大篆比較,筆畫儉約,結體更為規矩典雅。
嶧山刻石》今所傳者為宋鄭文寶所摹刻,嶧山翻刻甚多,而尤以鄭氏為最精。以上諸碑是秦篆的典型,其特點是用筆勻淨挺瘦,提筆疾過,圓融峻整,其筆法又如玉筋、釵骨,所以秦篆又稱「玉筋篆」秦刻比《石鼓文》、《秦公簋》簡化,而且結束了六國文字混亂的局面。
6樓:網友
原石已被後來曹操登山時毀掉,但留下了碑文。今天所見到的是根據五代南唐徐鉉的摹本由宋代人鄭文寶所刻,現藏在西安碑林裡。
特點是用筆勻淨挺瘦,提筆疾過,圓融峻整,其筆法如玉筋、釵骨。
1,大小篆如何劃分?
7樓:自然而然
第一,從時間節點劃分。自秦始皇統一文字開始,確定了小篆的官方地位,之前的都是大篆。
第二,從字的形體上劃分。小篆字形修長,相對規整,豎畫較大篆要長,並且粗細均勻。
第三,較大篆更加規範統一。由於統一之前各諸侯國使用的文字,雖然大部分一致,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不同,統一為小篆後,基本一致起來了,當然還有一些異體字,也是沒有完全統一或者書寫習慣延續下來了。
欣賞小篆嶧山碑寫出欣賞評述
8樓:至邪魔尊王
任何一幅書法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力度是由筆畫、結字和章法佈局三方面的力度因素所構成的,不同的書體、書家、書法作品其力度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
篆書 講究的是迴風要圓潤,筆畫粗細要一致。左右要一致要對稱。萬事將決完美。
專署就是這樣,我光練習篆書就花了2年,這個東西最好從小就學,因為篆書是象形字,小孩就是隨便花花就是很好的作品。所以我3歲半就玩這了。
篆書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字型。現在除了用於雕刻印章以外,一般的人都不太熟悉。但是,其形態卻有特別的魅力。
篆書裡有甲骨文、金文等所謂原始的、自由的古文和後來講究格調和齊整美的小篆。學習的時候,一般是先通過小篆學習其規律。清代的鄧完白、吳讓之、趙之謙都將古代的篆書納入書法作品的素材,分別在篆書裡創造出獨特的筆法,樹立了新風。
本書的編者是篆書界的權威,他首先解說了什麼是篆書,並介紹了其學習秘訣,徹底地解析了這三位名家的妙技,以此說明,即使是對初學者來說,自學難度較大的篆書也是可能的。
告你幾本書每種字型的第一本書我都練過,其它也有練,但不是很有代表性,只是在書法界很有名罷了,很是代表:
篆書:秦 李斯《嶧山碑》、漢《袁安、袁敞碑》、清 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篆書墨跡等。
隸書:漢《禮器碑》、《漢簡墨跡》、漢《曹全碑》、漢《張遷碑》、漢《石門頌》等。
楷書:顏真卿《顏勤禮碑》北魏《元倪墓誌》《張猛龍碑》、《張黑女墓誌》、唐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褚遂。
陰符經》、智永《真書千字文》、等。
行書:晉 王羲之《蘭亭序》(馮承素摹本)、唐 懷仁《集王聖教序》、宋 公尺芾《蜀素帖》…
石牛山的介紹,石牛山風景區在哪裡
石牛山位於德化縣水口鎮境內,因山上有一巨石似牛而得名。主峰海拔公尺,以峰險 石怪 樹奇 洞幽而聞名,是國家a級景區,是國家地質公園和森林公園,是國家是福建省旅遊勝地。石牛山景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水口鎮境內,因山上有一巨石似牛而得名。石牛山主峰海拔公尺,素以峰險 石怪 樹奇 洞幽 瀑高 水秀 竹茂而聞...
藥王石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藥王石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藥王石有按摩身體的功效,將它長期佩戴在身上時,可以按摩肌膚,放鬆肌肉。還有舒緩情緒的功效,它色澤特殊,手感滑膩,可以從視覺和觸覺上,緩解佩戴者的負面情緒。也有裝飾作用,藥王石帶有特殊的斑紋,可以提升佩戴者的溫婉氣質。1 按摩身體 藥王石有按摩身體的功效,藥王石是一種純天然原生岩石,富含多種微量元素。...
平緣石與立緣石的用途與區別,市政工程中側石 平石 緣石有什麼區別?
1 概念不同 平緣石 指的是頂面與路面平齊的路緣石。立緣石 指的是頂面高出路面的路緣石。2 使用地方不同 平緣石 採用兩側明溝排水時,常設定平緣石,以利排水,也方便施工中的碾壓作業。立緣石 通常城市道路路面邊緣處,由立緣石與平緣石或鋪裝路面形成街溝,有排除路面水的作用。異同點 平緣石 指的是頂面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