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如何處罰高空拋物

2025-04-01 14:10:07 字數 2216 閱讀 2005

1樓:法師兄法律諮詢

高空拋物根據情節確定,情節較輕的按治安管理處罰。情節嚴重的,涉嫌構成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高空拋物是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行為。

警察可以在不造成嚴重後果的情況下對碼茄段當事人進行治安處罰,嚴重構成犯罪的,應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遲譽一百一十五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納遊物、墜物案件的意見》第五條。

2樓:風華在蒼老

高空拋物民法典規定的最低是被行政拘留,造成傷害的會被直接入刑,還需要賠償經濟損失。

3樓:網友

民法汪裂搜通則》第126條規定,建築物或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困歷落、墜落造成他源散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是管理人應當承擔民 事責任,但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4樓:帳號已登出

第一百二十六條:建築物或者其灶吵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墜落。

造成他人損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毀辯碼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

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纖哪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5樓:匿名使用者

近年來,者李「高空拋物」屢神答禁不止,給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首瞎遲全造成了損害。「懸在城鎮上空的痛」何時方休?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針對這一問題做出了明確規定,讓「高空拋物」無所遁行。

民法典中關於高空拋物行為的規定

6樓:鍾志成

民法典關於高空拋物的規定在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此條為: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褲啟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孝純孫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 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巧鏈情形的發生;未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民法典關於高空拋物的規定

7樓:賈寶驊

(1)《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規定了高空拋物要進行補償,對於找不到具體侵權人的情況實行「一人拋物全樓賠償」,且沒有明令禁止高空拋物行為。

2)而《民法典》則對這一「連坐條款」進行了更為全面的規定:明確「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並將公安機關作為查清案件的責任人,便於動用偵查手段準確查明侵權人,對高空拋物行為從民事賠償和刑事犯罪兩個角度予以處理。同時,除了事後救濟之外,事前的建築物管理方安全保障義務也被寫入《民法典》,促使管理方完善管理體系和保障措施,減少悲劇的發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 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生;未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發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民法典關於高空拋物的規定

8樓:李鵬

法律分析:1、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2、可以查清楚是誰拋棄物品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3、無法查鄭歲仿清是誰高空拋物的,也就是經過調查還是難於確定的,除了那些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4、事後查出侵權人的,可以追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雀虧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 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喊纖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民法通則意見68條,民法通則意見128條失效了嗎

民法總則都出來了,你就不要再看民法通則意見了 民法通則 第六復十八條制 有下列原因之bai一併依法完成清算 登出登du記的,法人終zhi止 一 法人解散dao 二 法人被宣告破產 三 法律規定的其他原因。法人終止,法律 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有關機關批准的,依照其規定。民法通則 已經於2017年10月1日...

訴訟時效是民法通則的兩年還是民法總則的

現在是3年了,不是兩年了。民法總則 將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延長為3年,適應了社會生活中新的情況不斷出現 交易方式與型別不斷創新 權利義務關係更趨複雜的現實情況與司法實踐,有利於建設誠信社會,更好地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因此,最高院在制定相關司法解釋時,應該也會從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對訴訟時效制度...

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77條與物權法什麼規定有衝突

民通bai 意見 第177條 du 繼承的訴訟時效按繼承法的規zhi 定執行。dao但繼承開始後內,繼承人未容明確表示放棄繼承的,視為接受繼承,遺產未分割的,即為共同共有。訴訟時效的中止 中斷 延長,均適用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這條規定了遺產糾紛的訴訟時效問題,而根據 物權法 的精神,既然遺產未分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