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國古代史學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2025-04-18 01:45:23 字數 2279 閱讀 8651

1樓:時文史記

中國古代史學是以中華民族為主體,以國家為中心,以政治為帶悔旁綱的。中國古代歷史著作大多是由官方編撰或者得到官方認可的,反映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和觀點。

中國古代史學是以紀傳體為主要形式,以編年法為基本方法的。紀傳體是將君主、朝廷、政治等內容記載在紀部,將重要人物、事件、地理等內容記載在傳部,形成一種綜合性的歷史文獻。編年法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歷史資料,使之具有時序性和連貫性。

中國古代史學是以實證為基礎,以道義為目的的。中國古代歷史家注重收集、整理、考證各種歷史資料,力求蠢橡真實可信。同時,他們也通過評點前稿、議論、寓言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和價值取向,旨在啟迪後人。

2樓:悲傷阿修羅

一、學兼天人,會通古今。

中國古代有代表性的史學家及其撰述,一般都具有恢闊的歷史視野。他們學兼天人,會通古今,用包容一切的氣勢和規模,闡述歷史的發展過程,**歷史的前彎攜因後果。

會通古今,重視通史著述,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主潮。

二、以古為鏡,經世致用。

1、評今略古、注重當代史的研究,可以說是我國史學的一貫傳統。

2、我國自古以來,對於歷史遺產和記事寫史,很注意借鑑和垂訓的作用,所謂「以古為鏡」 ,發揮史學的經世作用。

3、在中國古代史學發展史上,史學家向來都對國家治亂興衰給以極大關注,表現出飽滿而深沉的政治情懷。這種政治情懷,大多以經世致用為其出發點和歸宿。

4、另一方面,中國政治又始終關注史學,對史學的發展有促進作用,但同時也出現了政權對史學事業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史家的創造精神。

三、求實直書,書法不隱。

我國古代史學家歷來把秉筆直書視為持大義、別善惡的神聖事業和崇高美德。直書集中地反映了中國古代史學的求實精神,而曲筆在任何時期都不可能成為公開提倡的行為。

四、德識為先,才學並茂。

1 、重視史家業務和思想修養,是中國古代史學的乙個優良傳統。劉知幾認為,史家必須兼有史才、史學、史識三長。後來,章學誠又補充了「史德」 。

2、儒家學說指滾支配中國思想界幾千年,影響極其深遠。經學是儒家思想的集中表現,它是封建社會的理論基礎和行為準則的學說,並且成為修纂史書的指導思想,也是這些史書企圖通過歷史經驗反覆闡明的史唯鬧餘義。這裡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思想糟粕,表現了中國古代史學的歷史侷限性。

如何理解中國古代史學的優良傳統?

3樓:強少

中國古代史學的優良傳統:追求真理,明道等等。

一是明道的傳統,也就是追求真理的傳統,探索歷史規律的傳統。

二是求真的傳統,史學研究,就其直接目的而言,就是如實地揭示人類活動的基本軌跡,這決定了迅虧它必須將具體的歷史事實作為自己學術活動的重要基礎。

三是晌悉經世的傳統。體現通史精神中國史學有重「通」的傳統,從司馬遷作《史記》開始,通史之作即連續不斷,與此同時,對通史理論的闡釋也精見迭出。到了清代,章學誠把中國史學上重「通」的現象歸納為「通史家風」,對「通古今之變」這一古老傳統進行了精彩概括。

揆諸中國古代史學的實際,通史之通,有「縱通」「會通」和「橫通」之義。所謂「縱通」,即貫通古今,把歷史當作乙個因革變通的連續不斷的過程,呈現歷史自始至終的聯絡和演化,「通古今之變」是其理論核心。

拓展:

司馬遷的《史記》、杜佑的《通典》、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等,都是「縱通」的代表作。「會通」是南宋鄭樵極力提倡的作史方法,他在《通志·總序》中闡述了自己的「會通」觀:一是文獻資料的「會」,宴昌乎「總《詩》《書》《禮》《樂》而會於一手,然後能同天下之文」;二是古今歷史的「通」,「貫二帝三王而通為一家,然後能極古今之變」。

顯然,鄭樵在「通古今之變」的基礎上增加了文獻上的「會」,即融會貫通各類史料以著史。章學誠討論通史,提到「橫通」。章氏的「橫通」,有批評學界炫耀知識淵博之意。

同時,他又認為,對於「縱通」而言,「橫通」的價值不可忽視,是完成「縱通」的必備條件。其「橫通」蘊涵史家淵博的知識儲備和史著豐富的歷史內容之意。

這是在「通古今之變」的基礎上增加了對史著所載社會歷史內容的考量。由此可見,從司馬遷的「通古今之變」,到鄭樵的「會通」,再到章學誠提出「橫通」,「通史家風」的內涵不斷被豐富。要之,「通史家風」內涵豐富,時間上,貫通古今;資料上,廣搜四部;內容上,網羅一切。

中國古代史學有哪些優良傳統

4樓:

中國古代史學優良傳統:1、學兼天人,會通古今。2、以古為鏡,經世致用。

3、求實直書,書法不隱。4、德識為先,才搏山學並茂。中國古代史學的發展:

1、先秦時期:中國古代史學的產春帶生。扒銀蘆2、秦漢時期:

中國古代史學的確立。等等。

如何認識中國古代史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通過研究古代史學可以從二個方面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一是本身的表達方式所對映的文化,這個我覺得不能算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 二是其對歷史的態度所體現的意識形態方面的內容,而這是獨一無二的。至於怎樣評價這需要從某一個方面,結合某種需要,那我不知道,也不敢講了 ps史學的重點在學,史只是形式 史學是一個...

中國古代未嘗敗跡的將軍有哪些,中國古代史可否有未嘗敗績的將領

北宋代的狄青也算一個吧。還有隋唐時的李靖。應該都還有很多 中國古代史可否有未嘗敗績的將領?戰國名將 白起 參戰三十餘年,七十幾場戰爭,未嘗一敗,連平局也沒有。現代人對他了解這麼少,就是因為跟他戰鬥的人幾乎都死了,而只有死人是不會說話的。一生殺敵至少一百多萬,而當時戰國死的人根據梁啟超的統計大約只有兩...

怎樣學習高中的中國古代史

你可以bai 自己把中國古代du史分成幾個段落 比如原始 zhi社會dao 奴隸社會夏商版一個,春秋戰國一個,秦漢一權個,三國兩晉南北朝一個.把他們分開,小一些,然後分段記能好一些。分段後在把每一段的總結一下,列在紙上,政治一份,經濟一份,社會文化一份。然後把紙條隨身攜帶,沒事的時候就掏出來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