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看三國下一句是什麼?

2025-04-23 02:56:19 字數 3253 閱讀 2598

1樓:羔羊

少不讀《聊齋》,老不看《三國》』。我們用今天的眼光看,這句話顯然是偏面的。但又不能說它一點道理都沒有。

就以《聊齋》為例,說它是本不健康的書,當然錯誤,但它裡面確實寫了一些不健康的東西。這對缺乏鑑別能力的青少年學生也很容易產生一些不良影響。 「老不讀三國」,我是這麼理解的:

三國是乙個英雄輩出的時代,讀三國易於激發人的雄心壯志,更關鍵的是裡面的很多計策拿來就可以用。換言之,三國可稱之為勵志**。寫勵志書籍的老年人不在少數,但讀勵志書籍的老年人就比較少見了。

試想,乙個老眼昏花的老頭子戴著一副老花鏡,在哄得孫子(或孫女)睡著之後,舒服地躺在椅子上讀三國,讀到妙處,極有可能會拍著躺椅的扶手感嘆:「多好的書啊,年輕時候怎麼沒讀過,不然我這一生何以如此碌碌?」還沒怎麼感嘆呢,一旁的孫子(或孫女)突然哇哇大哭,老頭子趕緊扔下書去哄小孩。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讀三國,要趁早。

2樓:滇西柒哥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

意為少年不應讀《水滸傳》,老年不應讀《三國演義》

因為《水滸》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難,帶有一定的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產生悲觀情緒。

三國》講的是權謀之計,會讓人功於心計。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老人已有貪得無厭之心,並且經驗老成,胸中計謀無數。

如此時再看爾虞我詐的《三國演義》,豈不會變得老奸巨滑而害人無數乎?

3樓:稀硝酸

這句話應該是「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它的的意思是:少年不研究水滸傳,年老時不看水滸傳。

少不看水滸:因為少年時可能會看不懂水滸,水滸背後的一步步經營計算,乙個個伏筆暗示,一次次逢場作戲,少年的經歷不足,閱歷不足,可能感受不到,理解不來水滸的深刻內涵,卻只能覽些豪俠義氣,做人的皮毛而頌迅孝已。

老不看三國:因為你看到的早已不是三國了,書中的陰謀陽謀,忠肝義膽,那些古典的純粹,在你眼中不過一張虎皮,恢弘有餘,年輕時可以看得是眼界和選擇,年紀大了,這些東西又怎敵得過生活。

少不看三國還是老不看三國

4樓:

摘要。您好~是老不看三國,「老不看三國」是指老來不要再學「奸詐」之術,頤養天年為上《三國演義》從頭到尾都在講計謀運用,即可當軍事教材,又可作權謀之策使用。諸葛亮、劉備、曹操、郭嘉、司馬懿、孫權、周瑜等等,既有心理較量,又有計謀分析運用,還有大勢分析,國與國之間的爭鬥與相互牽制。

放眼現在,三國之策略,都可以一一在現在國與國之間的較量中找到影子,使人受益匪淺。但是,這太費腦子。年老之後,應該是享受天倫之樂之時,讀《三國演義》,學到這麼多計謀,已是無用,還不利於修身養性,沒有必要了。

您好~是老不看三國,「老不看三國」是指老來不要再學「奸詐」之術,頤養天年為上《三國演義》從頭到尾都在講計謀運用,即可當軍事教材,又可作權謀之策使用。諸葛亮、劉備、曹操、郭嘉、司馬懿、孫權、周瑜等等,既有心理較量,又有計謀分析運用,還有大勢分析,國與國之間的爭鬥與相互牽制。放眼現在,三國之策略,都可以一一在現在國與國之間的較量中找到影子,使人受益匪淺。

但是,這太費腦子。年老之後,應該是享受天倫之樂之時,讀《三國演義》,學到這麼多計謀,已是無用,還不利於修身養性,沒有必要了。

正確答案是什麼?

老不看三國。

少不看三國還是老不看三國

5樓:

摘要。親親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是老不看三國呦。

原因如下: 這人啊,一旦老了, 就喜歡回憶往事, 評 價自己這一生遇到的人和事。人一旦到了 一定歲數,就會自然的有一種看破人生的 感覺, 喜歡教育一下後生。

但是看了三國以後, 突然明白這裡面太多 的陰謀詭計了,就跟老版《三國演義》主 題曲一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 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 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 談中。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西遊對不對?

親親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是老不看三國呦。原因如下:

這人啊,一旦老了, 就喜歡回憶往事, 評 價自己這一生遇到的人和事。人一旦到了 一定歲數,就會自然的有一種看破人生的 感覺, 喜歡教育一下後生。 但是看了三國以後, 突然明白這裡面太多 的陰謀詭計了,就跟老版《三國演義》主 題曲一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 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 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 談中。

親親這句話全句是:「老不看三國,少不看 水滸"

親親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 雲,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 蜀、 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 鬥爭與矛盾的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 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 勢磅礴的戰爭場面。親親希望這些資訊能幫助到您。

親親是老不看三國,男不看西遊呦<>

少不看三國老不看水滸對不對?

不對呦親親是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呦<>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下半句是什麼

6樓:百裡挑一

應該是「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

老不看三國,說的是老年人閱歷本來就多,三國裡面的一肚子謀略,操心不利於養靜。

少不看水滸,說的是青少年血氣方剛,學習水滸傳打打殺殺那一套,容易惹事。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型別上屬於英橘橘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後為宋朝征戰,最終消亡的巨集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

施耐庵(約1296—約1370)祖籍蘇州,生於興化白駒鎮(今鹽城市大豐區),13歲入私塾,19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35歲中進士。35歲至40歲之間官錢塘二載,後與當道不合,復歸蘇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歲,張士誠據蘇,徵聘不應;與張士誠部將卞元亨相洞如友善,後流寓江陰,在祝塘鎮教書。

71歲或72歲遷興化,旋遷白駒場、施家橋。朱元璋屢徵不應;最後居淮安卒,終年納伍啟74歲。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元末明初**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古月歸來不看山下一句是什麼,山老松柏古月明水石清忘卻千愁下一句是什麼?

答案是 五嶽歸來不看山下一句是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嶽 指 五嶽 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敬拜 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東嶽泰山 西嶽華山 南嶽衡山 北嶽恆山 中嶽嵩山。明代旅行家 地理學家徐霞客兩遊黃山時讚歎說 登黃山天下無山,觀...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為什麼會這麼說?

中國泱泱大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留下了很多經典著作。相信四大名著大家都不陌生,也或多或少有過涉獵。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那麼這句話因何而來,又有著怎樣的意思呢?其實這句話也很好理解。大家都知道,水滸傳 講的是起義造反的故事,血氣方剛,怒火中燒,看了很容易讓人氣血上...

老不讀《三國》,少不看《水滸》 什么含義

老不看三國,是說,人上了歲數,見多識廣,老謀深算,再看了三國演義,如虎添翼,更能夠出謀劃策,如果謀反就不得了。少不看水滸,是說年輕人血氣方剛,看了水滸,學了書中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容易惹禍。少年衝動,水滸多豪情 老年世故,三國多狡詐 少年衝動,水滸多豪情 老年世故,三國多狡詐 就是說,血氣方剛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