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中的漢字和漢語中的漢字是同音同義嗎

2021-03-03 22:07:54 字數 6087 閱讀 7572

1樓:匿名使用者

日文中的漢字一般有音讀和訓讀兩種

音讀的話和漢語發音較相似,但不是相同

訓讀的話內就完全不同容

了意思的話,

有些是。比如「妻子」「雨」等等

有些不是。如「手紙」日文是信的意思;「勉強」日文是學習的意思要好好的去留意的

2樓:匿名使用者

音意均不同。

hai zi

漢字(かんじ)ka n ji

3樓:匿名使用者

愛 あい ai

愛 ai

應該還有很多 我就不清楚了

4樓:匿名使用者

日文中的單詞 漢字 是指日語漢字

中文 漢字 是中國的字 他們是有區別的

5樓:門前的蜘蛛俠

同音同意的話那就不是日語了,就成了中文了

6樓:葛城鈴奈

比如娘............漢語裡是媽媽

日語是女兒

7樓:匿名使用者

音肯定不同,意思相近

日文裡的漢字和中文裡的漢字的意思是一樣嗎?

8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究竟漢字甚麼時候傳到日本沒有定論,不過一般認為,漢字是於公元5世紀隨著一些佛教僧侶將從印度經中國和朝鮮的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的。這些經書的漢字當初是模彷彿經和僧侶的發音來讀的。漢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語獨有的助詞,讓日語 日文漢字使用者可以依從日語的語法去閱讀漢字寫成的文章。

後來發展出一套源自《萬葉集》、稱為萬葉假名的表音系統,萬葉假名使用的是一套指定的漢字,純粹假借它們的發音來表記日文詩歌。以草書書寫的萬葉假名後來演變成今日的平假名。當時不被允許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也能使用這套平假名來書寫日文。

平安時代大部分的女性文學都是以平假名來書寫的。片假名也是從差不多的方式發展的:寺廟裡面的學生把漢字的其中一部分分拆出來成為片假名,用來標註漢字的發音,還有漢文裡的日語助詞。

隨著日文書寫系統得以成熟和發展,如今漢字用於大部分名詞、形容詞和動詞,而平假名則用來書寫動詞詞尾(送假名)、純日語詞彙、或者表記漢字難寫的詞彙。平假名也用於標記日文漢字的讀音(振假名)、和書寫給漢字水平不夠的人為物件的讀物,如小孩、日語學習者的書籍。

片假名則由於它的方形結構,用於象聲詞和外來語。片假名用來書寫外來語的習慣來的比較晚,外來語原先是用漢字書寫表意的,如「菸草」代表「tabako」。不過現在反過來有許多外來語詞彙正在代替一般詞彙。

有語言學家估計現今常用日語有3分之1是外來語及和制英語。

發音日文漢字的讀法分音讀、訓讀兩類。大部分日文裡的漢字都有音、訓二讀。

音讀指源自漢字的讀音,與中文的漢字發音近似。另可細分為吳音、漢音、唐音3類。公元5至6世紀,漢字由從印度經中國和朝鮮的經書傳入日本。

訓讀是與中文讀音無關聯的漢字讀法,是為了標示原來存在的日文詞彙而加上聯絡的漢字,可說是為了解決原本日文詞彙有音無字的現象。有指中國的部分方言和韓文也會有訓讀的現象。

日文部分詞彙也有音、訓二讀,並有不同意思。例如「仮名」(假名)一詞,音讀為「カメイ」(kamei),意思為假的名字。訓讀讀作「カナ」(kana)的話則指用來書寫日文字的平假名、片假名的總稱。

為了表示漢字的發音,書寫日文時可以在漢字旁添上假名,表示漢字的讀法。這種近似中文注音或拼音的標記,在日文叫做「讀假名」(読みがな,yomigana)或「振假名」(ふりがな,furigana),常見於幼兒書籍、日語學習者書籍中,或用來表示不常用漢字或日本人姓名的發音。

寫法日語漢字的寫法大部分與繁體漢字(或正體漢字)相同,但是也有字形相異的漢字寫法不同,書寫時得多加註意。特別是日語中自行簡化的漢字。比如日語中的「角」「澤」。

「天」在日語中是上一橫長,下一橫短,等等。

國字(和制漢字)

日文漢字多數直接借自中文漢字,但亦有百餘個漢字系由日人利用六書自創[1],這些漢字稱為「國字」或「和制漢字」。

國訓部分日文漢字的意思和原來中文漢字的解釋有所出入。這些漢字被稱為「國訓」:

衝 oki (岸邊,取其「水中」之會意)

椿 tsubaki (樹木品種)

字型部分漢字有「舊字型」和「新字型」之分,類似中文的繁體字和簡體字:

新字型:國,舊字型:國,音讀:kuni

新字型:號,舊字型:號,音讀:gō

新字型:変,舊字型:變,音讀:hen, ka(waru)

舊字型在二次大戰之前使用,2023年由文部省引入新字型。

日本新字型基本上是通過去掉筆畫的方式,但也有例外。常見的如

新字型:歩,舊字型:步,音讀:ho,bo

新字型:賓,舊字型:賓,音讀:hin

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以上兩字都含有[少]字缺一點而成的[?]字(unicode碼位:u+23942),新字型就乾脆寫成[少],消滅了一個不常用的偏旁。

還有些新字型成為了近義字或同音字取代(按:此處指日語中,不以中文為基準思考),如

新字型:欠,舊字型:缺,音讀:ketsu (中文[缺][欠]不同字。)

新字型:缶,舊字型:罐,音讀:kan (中文[缶][罐]不同字。)

新字型:死,舊字型:屍,音讀:shi (中文[屍][死]不同字。[屍體]新字型寫作[死體]。)

新字型:部,舊字型:篰,熟字訓讀:篰屋heya——部屋heya

有些新字型甚至以一個毫無關聯的字來代替。如

新字型:芸,舊字型:藝,音讀:

gē ([芸]音讀為un,訓讀[芸る]本來讀作kusagi ru,和[耗る]同義,是[草(kusa)]和[切る](ki ru)的合成詞,除草的意思。新字形裡這兩種讀法都廢除了。)

日常使用漢字

日本**於2023年進行了一次文字改革,規定了1850個「當用漢字」。當用即「當前使用」或「應當使用」之意。這1850個之外的漢字不再使用,改以假名錶記,或是用同音、同義字代替。

於是產生以下情況:

殘骸→殘がい

附近→付近

溺死→水死

由於社會人普通認為「當用漢字」對於社會影響實在太大,於是2023年10月1日日本**又頒訂1945個「常用漢字」,新增少量漢字。並以「目安」為準(即一般社會生活中使用漢字的大致上的標準,不再有強制力)。

日本的文字簡化改革,最初實際上是脫漢運動,甚至有文字拼音化的計劃。這與漢語拼音或韓文漢字處境相同。

教育漢字

出現在「小學校學習指導要領」的附錄,俗稱「教育漢字」。 經過2023年・2023年・2023年的追加與改訂,現在共計1006字,從小一到小六,各個學年的分配為80字・160字・200字・200字・185字・181字。

日文裡的漢字意思和中文裡的漢字意思一樣嗎?

9樓:愛瑞貝詩

有些一樣 比如 政治 在中日語裡意思一樣有些不一樣 比如 丈夫 日語表示牢固堅固 中文是老公的意思有些有差別,不完全相同 比如 綺麗 日語表示漂亮,整潔。 而中文表示華美豔麗

原因是,日本古代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從中國傳入文字後,漢字除了有表示意思的功能之外,還有表示發音的功能。 有些時候,漢字僅僅起了給日語注音的作用,並不表示漢字原本的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究竟漢字甚麼時候傳到日本沒有定論,不過一般認為,漢字是於公元5世紀隨著一些佛教僧侶將從印度經中國和朝鮮的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的。這些經書的漢字當初是模彷彿經和僧侶的發音來讀的。漢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語獨有的助詞,讓日語 日文漢字使用者可以依從日語的語法去閱讀漢字寫成的文章。

後來發展出一套源自《萬葉集》、稱為萬葉假名的表音系統,萬葉假名使用的是一套指定的漢字,純粹假借它們的發音來表記日文詩歌。以草書書寫的萬葉假名後來演變成今日的平假名。當時不被允許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也能使用這套平假名來書寫日文。

平安時代大部分的女性文學都是以平假名來書寫的。片假名也是從差不多的方式發展的:寺廟裡面的學生把漢字的其中一部分分拆出來成為片假名,用來標註漢字的發音,還有漢文裡的日語助詞。

隨著日文書寫系統得以成熟和發展,如今漢字用於大部分名詞、形容詞和動詞,而平假名則用來書寫動詞詞尾(送假名)、純日語詞彙、或者表記漢字難寫的詞彙。平假名也用於標記日文漢字的讀音(振假名)、和書寫給漢字水平不夠的人為物件的讀物,如小孩、日語學習者的書籍。

片假名則由於它的方形結構,用於象聲詞和外來語。片假名用來書寫外來語的習慣來的比較晚,外來語原先是用漢字書寫表意的,如「菸草」代表「tabako」。不過現在反過來有許多外來語詞彙正在代替一般詞彙。

有語言學家估計現今常用日語有3分之1是外來語及和制英語。

發音日文漢字的讀法分音讀、訓讀兩類。大部分日文裡的漢字都有音、訓二讀。

音讀指源自漢字的讀音,與中文的漢字發音近似。另可細分為吳音、漢音、唐音3類。公元5至6世紀,漢字由從印度經中國和朝鮮的經書傳入日本。

訓讀是與中文讀音無關聯的漢字讀法,是為了標示原來存在的日文詞彙而加上聯絡的漢字,可說是為了解決原本日文詞彙有音無字的現象。有指中國的部分方言和韓文也會有訓讀的現象。

日文部分詞彙也有音、訓二讀,並有不同意思。例如「仮名」(假名)一詞,音讀為「カメイ」(kamei),意思為假的名字。訓讀讀作「カナ」(kana)的話則指用來書寫日文字的平假名、片假名的總稱。

為了表示漢字的發音,書寫日文時可以在漢字旁添上假名,表示漢字的讀法。這種近似中文注音或拼音的標記,在日文叫做「讀假名」(読みがな,yomigana)或「振假名」(ふりがな,furigana),常見於幼兒書籍、日語學習者書籍中,或用來表示不常用漢字或日本人姓名的發音。

寫法日語漢字的寫法大部分與繁體漢字(或正體漢字)相同,但是也有字形相異的漢字寫法不同,書寫時得多加註意。特別是日語中自行簡化的漢字。比如日語中的「角」「澤」。

「天」在日語中是上一橫長,下一橫短,等等。

國字(和制漢字)

日文漢字多數直接借自中文漢字,但亦有百餘個漢字系由日人利用六書自創[1],這些漢字稱為「國字」或「和制漢字」。

國訓部分日文漢字的意思和原來中文漢字的解釋有所出入。這些漢字被稱為「國訓」:

衝 oki (岸邊,取其「水中」之會意)

椿 tsubaki (樹木品種)

字型部分漢字有「舊字型」和「新字型」之分,類似中文的繁體字和簡體字:

新字型:國,舊字型:國,音讀:kuni

新字型:號,舊字型:號,音讀:gō

新字型:変,舊字型:變,音讀:hen, ka(waru)

舊字型在二次大戰之前使用,2023年由文部省引入新字型。

日本新字型基本上是通過去掉筆畫的方式,但也有例外。常見的如

新字型:歩,舊字型:步,音讀:ho,bo

新字型:賓,舊字型:賓,音讀:hin

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以上兩字都含有[少]字缺一點而成的[?]字(unicode碼位:u+23942),新字型就乾脆寫成[少],消滅了一個不常用的偏旁。

還有些新字型成為了近義字或同音字取代(按:此處指日語中,不以中文為基準思考),如

新字型:欠,舊字型:缺,音讀:ketsu (中文[缺][欠]不同字。)

新字型:缶,舊字型:罐,音讀:kan (中文[缶][罐]不同字。)

新字型:死,舊字型:屍,音讀:shi (中文[屍][死]不同字。[屍體]新字型寫作[死體]。)

新字型:部,舊字型:篰,熟字訓讀:篰屋heya——部屋heya

有些新字型甚至以一個毫無關聯的字來代替。如

新字型:芸,舊字型:藝,音讀:

gē ([芸]音讀為un,訓讀[芸る]本來讀作kusagi ru,和[耗る]同義,是[草(kusa)]和[切る](ki ru)的合成詞,除草的意思。新字形裡這兩種讀法都廢除了。)

日常使用漢字

日本**於2023年進行了一次文字改革,規定了1850個「當用漢字」。當用即「當前使用」或「應當使用」之意。這1850個之外的漢字不再使用,改以假名錶記,或是用同音、同義字代替。

於是產生以下情況:

殘骸→殘がい

附近→付近

溺死→水死

由於社會人普通認為「當用漢字」對於社會影響實在太大,於是2023年10月1日日本**又頒訂1945個「常用漢字」,新增少量漢字。並以「目安」為準(即一般社會生活中使用漢字的大致上的標準,不再有強制力)。

日本的文字簡化改革,最初實際上是脫漢運動,甚至有文字拼音化的計劃。這與漢語拼音或韓文漢字處境相同。

教育漢字

出現在「小學校學習指導要領」的附錄,俗稱「教育漢字」。 經過2023年・2023年・2023年的追加與改訂,現在共計1006字,從小一到小六,各個學年的分配為80字・160字・200字・200字・185字・181字。

有關漢字的風俗習慣與漢語漢字有關的民俗事象,主要有哪些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字之一 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種 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埃及人的象形文字和中國的方塊漢字,前兩種文字在兩千年前就消失了 也是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漢字有三個基本要素,形,聲,義。人們就利用這三個特點作起了文章,形成了獨特的漢字文化,和中國人的習俗文化心理,限於篇幅,我來介紹幾種 1.漢字的...

電腦輸入漢字有沒有帶拼音的軟體,輸入漢字同時帶拼音要用什麼軟體編輯呀

軟體的話貌似沒有見過 但是這種字型的話倒是有 你可以搜尋下 網上有的 要是手機輸入法的話暫時還沒有見到 你的問題是打出漢字來以後,該漢字要有拼音標註對嗎?如果這樣,現在還沒有這種輸入法。現在主流的輸入法都支援該功能,你看一個話筒模樣的東西就是入口。電腦輸入漢子有好幾種方法,上網瀏覽一下,看看那個適合...

漢字的發源,漢字的起源和來歷

古代的祈禱,祭神用的文字 漢字的起源和來歷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 結繩 八卦 圖畫 書契 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