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節選部分來講,這篇論說文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無限 廣大的宇宙中,個人的認識和作為都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客觀 上給人以學無止境的啟迪,使人不滿足於現狀而努力上進,這是對的,由此可見莊子的哲 學中含有樸素的辯證法因素. (二)主旨 本文以寓言的形式, 通過河伯與海若之間的對話, 闡述了有限與無限之間的辯證關係, 闡述了認識相對性的理論,指出了宇宙是無限的,人的認識是有限的.
它的客觀思想意義 在於人的認識既然是有限的,人們就不能囿於個人有限的見聞而自滿自足,而應不斷開闊 眼界,不停止學習.反對目光短淺,驕傲自滿,沾沾自喜.
2樓:顧問生衍
您好《莊子
秋水》的主旨就是通過海神和河伯的對話,借用了當時就很有名氣的孔子和伯夷來讓人明白永遠不要自滿、自得、自誇,而是要虛心好學,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對人類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這就是大海的精神。
主旨: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任何個人的認識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觀意義:這一主旨啟示人們不能囿於個人有限的見聞而自我滿足,應該不斷學習,不斷開闊視野,不斷前進。
希望對你有幫助
誰知道莊子的《秋水》節選本文的主旨是什麼?在客觀上有何思想意義?
3樓:血刺瀟瀟7繾
《莊子 秋水》的主旨就是通過海神和河伯的對話,借用了當時就很有名氣的孔子和伯夷來讓人明白永遠不要自滿、自得、自誇,而是要虛心好學,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對人類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這就是大海的精神。
秋水的主旨是什麼,在客觀上有何思想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 秋水》的主旨就是通過海神和河伯的對話,借用了當時就很有名氣的孔子和伯夷來讓人明白永遠不要自滿、自得、自誇,而是要虛心好學,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對人類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這就是大海的精神.
主旨: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任何個人的認識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觀意義:這一主旨啟示人們不能囿於個人有限的見聞而自我滿足,應該不斷學習,不斷開闊視野,不斷前進.
《秋水》 節選 莊周譯文
5樓:胭脂雪水晶
莊子在《秋水》這篇文章中所要表現的主旨是
秋水隨著時令到來,千百條川流都奔注入黃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遙望兩岸洲渚崖石之間,辨不清牛馬之形。於是乎,河伯(黃河之神)便欣然自喜,以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這裡了。他順著水流向東走,到了北海。
他向東遙望,看不見水的盡處。於是,河伯才改變了他的神態,茫然地抬頭對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說:「俗語說:
『自以為知道很多道理,沒人能趕上自已了。』這正是說我呀。而且,我還曾經聽說過有人貶低仲尼的學識,輕視伯夷的節義,開始我不相信。
現在我看到你的浩瀚無窮,如果我不到你的門下,那是多麼危險,我將會永遠被譏笑於大方之家了。」
北海若說:「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談海之大,因為它被狹小的生活環境所侷限;夏天的蟲,不能跟它談冬天的冰,因為它受到氣候時令的限制;知識淺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談大道理,因為他被拘束於狹隘的教育。現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談論大道理了。
天下所有的水,沒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條川流都歸注到大海,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停止而不溢位;從尾閭流洩,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流盡而又不空;無論春天或秋天,大海總沒有變化;無論乾旱水澇,大海永遠沒有感覺。這就是大海勝過江河水流之處,海水不能以容量來計算,但我從來沒有以此自誇,我自以為形體同於天地,氣魄受於陰陽,我在天地之間,好象太山上的一塊小石,一株小樹,正自感到渺小,又怎麼會因此自大呢。請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內,不就象一小塊石頭浸在大湖裡嗎?
整個中國在四海之內,不是象太倉中的一粒細米嗎?世上的物類數以萬計,人只是萬物之一。九州之大,住了許多人,生長了許多穀物糧食,通行著許多舟船車馬,人也只是其中之一。
人與萬物比較起來,不是象馬身上的一根毛嗎?古代三王五帝所要繼承和爭取的,講仁義的儒者所擔憂的,講任勞的墨家所努力的,都是這些東西。可是伯夷卻為了節義之名而辭讓不受,仲尼為了顯示多知博聞而講個不停,這是他們在自我誇耀,不是象你剛才自誇其水之大一樣嗎?
」河伯說:「那麼,我把天地看得很大,把毫末看得很小,行嗎?」
北海若說:「不行。萬物的量無窮無盡,時間無有止境,性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切事物的終與始也不是固定不變的。
因此,大智大慧的人從遠近各個角度觀察萬物,所以他看到小的不以為小,看到大的不以為大,因為他知道物量無有窮盡。他理解事物,必求證於今古,以今事證古事,古事雖遠,也看得很明白;以古事證今事,今事雖近在手頭,也有不可理解的地方。因此他知道時間不會終止。
他又看透了盈虛消長的規律,所以有所得不以為喜,有所失也不以為憂,因為他知道性分不會永遠不變。他又明白人生的大道,所以生活著並不感到喜悅,死亡也不以為是禍災,因為他知道萬物終始的變化也是不固定的。計算一個人所知道的估不如他所不知道的那麼多;一個人生存的時間,不如他未生的時間那麼長。
人們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求得掌握無限大的知識,就只會感到迷惑而不能滿足。由此看來,你又怎麼能知道毫末可以定為最微小的標準,又怎麼能知道天地可以作為最大的極限?」
河伯說:「世人的議論都說,『最微細的東西是無形的,最大的東西是無限的』。這是真實情況嗎?」
北海若說:「站在小的角度去看大的東西,是看不到極限的;站在大的角度去看細微的東西,是看不清楚的。所謂精,是最為微小的;所謂垺,是最為龐大的,所以能夠看出不同的區分,這是形態上具有的區別。
所謂精和粗,都只能憑藉有形態的東西來判斷。無形態的東西,就不能用數字來區分;沒有範圍的東西,不是數字所能算清。凡是可以用語言論述的東西,都是粗大之物;只能意識到的東西,便是細微之物。
語言所不能論述,意識所不能觀察到的,就不能用精粗去衡量了。因此,得道的大人先生的行為,不會出於害人,但也不重視給人以仁義恩惠;他們的行動不為求利,也不以做門隸奴僕為賤;他們不爭奪財貨,但也並不讚賞辭讓;做事不借助他人,不讚美自食其力者,也不輕視**的人。他們的行為既與一般世俗人不同,卻並不主張高傲怪僻;表現和眾人一樣,也不賤視諂佞的人。
世俗的官爵利祿,對他們起不了鼓勵作用;刑罰侮辱,也不足以成為羞恥。他們知道是非不是一定的區別,大小也不是一定的標準。聽說:
『有道的人不求名聲,品德極高的人不自顯其德,偉大的人都是忘我無私的。』這些人都是最能守性分的人。」
河伯說:「那麼,在萬物的內或外,有什麼標準去區別貴賤和大小呢?」
北海若說:「從道的觀點看,萬物並無貴賤之分。從事物本體看,都是自以為貴而賤視對方。
從世俗觀點看,貴賤在於**而不在於物的本身。從事物的相對差別看,就會按照自己所認為大的標準去要求大,那麼萬物都可以說是大的;按照自己所認為小的標準去要求小,那麼萬物都可以說是小的。如果知道天地有時也象細米那麼小,知道毫末有時也象丘山那麼大,那麼差別的概念就沒有了。
從功利的觀點看,如果按自己所有的標準去看,那麼萬物都有功利;用自己所沒有的標準去看,那麼萬物都沒有功利了。知道了東和西是兩個相反的方向,而兩者彼此又不能沒有,那麼功利的性分就可以確定了。再從一個人的思想傾向看,如果依照自己認為對的就肯定它,那麼萬物沒有不對的;如果按照自己認為不對的就否定它,那麼萬物沒有不可被否定的。
知道堯和桀都自認為是而互相否定,那麼傾向和標準便表現出來了。從前,堯和舜由禪讓而取得了王位,燕王噲禪讓給國相子之而身亡國亂;商湯伐桀、周武王滅紂,都以鬥爭取得了王位,而楚國的白公勝卻因鬥爭而自取滅亡。由此看來,鬥爭和禪讓的儀式,堯和桀的行為,貴或賤都是由於時勢的不同,不能認為那是經常不變的規律。
粗大的棟樑可以用來攻撞城牆,而不能用來堵塞蟻穴鼠洞,這是說不同的器材有不同的用法。騏驥、驊騮,一天能跑千里,捕捉老鼠卻比不上野貓和黃鼠狼,那是說不同的才技有不同的用處。貓頭鷹能在黑夜中捕捉跳蚤,能看清楚最小的東西,可是在白天,它睜大了眼睛還看不見山丘,這是說才性不同而能力也不同。
所以說,如果肯定自己的『是』而否定『非』,自以為能『治』而否定『亂』,這就是不明白天地萬物變化的規律和道理啊。這正象只尊崇天而看不到地,尊崇陰而看不到陽那樣,這顯然是行不通的。但是,某些人還要堅持辯論而不願放棄,這不是愚蠢便是有意製造混亂。
三王五帝有不同的禪讓方式,夏、商、週三代有不同的繼承法,不適應時勢,違反風俗人情的,就稱之為篡弒的叛徒。配合時勢,順應世俗人情的,就被稱為仗義的革命家。安靜些吧,河伯,你**會知道貴和賤的界限,大和小的標準呢!
」河伯說:「那麼,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我對於一切事物的拒絕或接受,求取或放棄,究竟應該怎麼決定?」
北海若說:「從道的標準看,什麼貴什麼賤,都是各自向對立的方向發展。不要拘泥你的思想,否則會與大道相牴觸的。
**多**少,那是事物的代謝轉化。不要固執你的行為,而與大道有參差。要莊重地象國君那樣,對誰都公正無私;坦然自得地象社祭時的土地神,對誰都不偏私福佑;浩蕩廣大地象天地四方那樣無邊無際,沒有界限。
要能同時包容萬物,誰也不受到特殊的偏愛,這就叫做『無方』。天下萬物都是一樣的,無所謂長短。大道無終無始;萬物都有死有生,所以它的存在是不足憑恃的。
事物的變化時虛時滿,形態也是不固定的。年歲不能提取,時光無法停止,消亡、生長、滿盈、虧虛,始終迴圈。知道這種現象,就可以談論大道的方向、原則,和萬物變化的規律。
天下萬物的生長,象賓士一樣,沒有一個動作不在變易,無時無刻不在轉移。你何必躭心於做什麼,不做什麼呢?它本身就在不斷變化。
」河伯說:「既然如此,又何必重視『道』呢?」
北海若說:「懂得道的人,一定能通情達理,通情達理的人,一定很懂得權宜應變,能應變的人,就不會因物而傷害自己。有最高道德的人,火不能燒灼他,水不能淹溺他,嚴寒酷署都不能傷他,凶禽猛獸不能殘害他。
這並不是說要他故意去觸犯水火、寒署、禽獸,而是說他很能察覺安危、禍福的契機,能小心地選擇進退去就,因此外物不能傷害他。所以說:天性是內在的,人為是外在的,道就體現在天性裡。
知道天性和人為的執行規律,以瞭解天性為基礎,以道德為根據,或退或進,或屈或伸,這就是歸結到要點,而我的話也盡於此了。」
河伯說:「那麼,什麼是天性?什麼是人為?」
北海若說:「牛和馬都有四條腿,這就是天性。給馬絡上籠頭,給牛鼻上穿上繩索,就是人為。
所以說:不要用人為去毀滅天性,不要因人事而忽視天命,不要因有限之得而殉無窮之名。小心地緊守這三個原則,這才叫做反樸歸真。
」1、本文主旨說明人的認識是有限的,要做一個像北海若那樣視野開闊的人。
在客觀上讓我們認識到我們不能侷限於有限的見聞中,去自滿自足,要懂得山外有山,樓外有樓,應該開闊視野,努力學習,不斷上進。
2、本文的論證方法,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
3、使用比喻的意思。 莊子散文,長於比喻。本文中為了說明人的認識要受到客觀環境的限制,就連用了井蛙「拘於虛」、夏蟲「篤於時」,曲士「束於教」三個比喻;在闡述宇宙無窮、認識無止境時,又連用了「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似碧空之在大澤」、「似梯米之在大倉」、「似毫末之在於馬體」一系列比喻。
所以可以說,本文中的比喻本身,也都是在說明事物的相對性,在喻比認識的無止境,此之謂整體設喻,援譬設喻過程也就是論證說理的過程。
《秋水》(節選)中的景物描寫對錶現主旨所起的作用
文章開頭來有一段景物描自寫,這有兩個作用 bai一是從河伯初du見河水 的壯觀zhi景象,到看到大海蒼茫無垠的氣dao象,形象渲染主旨,表現人的認識是有限的,而客觀世界是無限的,二是用河景與海景這樣具體的景物互相比照,來襯托河伯與北海若兩種不同的認識境界。參考資料 秋水2試談本篇中的景物描寫對錶現主...
《莊子 秋水》的重要內容是什麼,怎麼感覺他的思想有點接受不了
秋水的主要思想是順自然法則而行,以大見大,以小 見小,以小見大,以大見小,我們感覺超現實,是因為現實思想束縛了很多人應有的意識,莊子是浪漫的,但也是現實的,他遊走於浪漫與現實之間,不是介於兩者,而是超出兩者。孔子的思想很多也是超現實的啊 莊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1 哲學思想 1 其宇宙觀和認識論。莊子...
愛蓮說主旨,《愛蓮說》的中心主旨是什麼。
主旨 全文以物喻人,託物言志。通過對蓮花的描寫和讚美,歌頌了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 的美德,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品格和對追名逐利的事態的厭惡和鄙視。希望對你有幫助。借讚美蓮花的可愛來歌頌君子的高潔品格和堅貞氣節,對追名逐利 趨炎附勢者予以批評,表現作者不慕名利 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主旨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