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流星陪我
孔子標準像
新華網濟南9月23日電 (記者 王海鷹 劉寶森) 在孔子誕辰2023年紀念日前夕,中國孔子**會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向全球正式釋出了孔子標準像定稿。由於釋出標準像初稿引發的爭議,這次釋出格外引人注目。23日舉行的孔子標準像新聞釋出會上,孔子像的主創人員、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胡希佳說:
「我們重點從形象定位和精神氣質等方面作了修改完善,更注重體現孔子『仁』和『禮』的思想內涵,表現他的博大儒雅。」
記者在現場看到了經過修改後的孔子像,這尊孔子像看上去比原來更加慈祥,寬鼻、闊嘴、濃眉、長髯,國字形臉,眼神比原來的溫和,是一個具有山東人相貌特徵的忠厚長者。
據中國孔子**會祕書長張樹驊介紹,標準像是在尊重歷史依據,尊重約定俗成形象,以唐代吳道子所繪的行教像為基礎,最大限度地吸收歷代孔子像作品中的優秀元素設計而成,力求形神統一。
從今年1月起,中國孔子**會發起制定孔子標準像,在廣泛徵集繪畫和雕塑作品的基礎上,組織儒家專家、歷史學家、雕塑繪畫藝術家及孔氏後裔等人士,對孔子標準像雕塑方案進行設計。6月份,標準像的徵集意見稿向海內外發布。
作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在每個人心目中,有不同的樣貌。
張樹驊說:「孔子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片,他的學說正被越來越多不同地域的民眾所關注、認同,而孔子形象不統一,不利於樹立世界範圍內公認的孔子形象。」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贊成把中國這位至聖先賢的長相標準化,有學者甚至將這一行為稱為「文化暴力」。
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名譽所長、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王殿卿說:「我們已經有被經過歷史檢驗、被世人普遍認同的吳道子所繪像,為什麼還要再創造一個標準像去讓全世界公認呢?現在的作品能經得起歷史檢驗嗎?
」針對一些學者懷疑有商業炒作行為,張樹驊23日對新華社記者說:「我們沒有商業目的,就是想制定一個統一的孔子像,以利於孔子文化的對外傳播。」。
孔子研究院副院長孔祥林認為,孔子形象不一,對中國人也許不是個問題,但對接觸孔子形象不多的外國人就是個大問題,孔子千像千面,外國人不知道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孔子。隨著對外友好交往的增多,製作一個統一的孔子像勢在必行、大有必要。
據悉,同一天,首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國際孔子教育獎」獎章首次使用了孔子的這一標準像。
2樓:高樓居士
孔子雕塑描述
3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雕像
一進學校大門,便可以看見一座雕像,我一眼就認出那是孔子的雕像。它由三塊巨大的青石組成,這些青石是從外地由三輛大卡車運到離石師專的,然後又由兩輛大吊車吊到已經修好的地基上,價值好幾萬呢!
他穿著灰白的衣服,頭上用布包著,還有著長長的白鬍子,手裡捧著一本竹笠書,彬彬有禮。他雙眼炯炯有神,緊合著嘴巴,嚴肅的看著前方,好象觀察著大家的言行。在他背後是一座用青石雕成的山,山後面寫著:
孔子(公園前551年—前479年),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派創始人……
雕像的地基是黑色的,周圍有四個臺階,每個臺階有四個梯子,意思是讓他的學生從四面八方湧來。周圍還有四個扇形的花壇,裡面種有紅顏色的紅葉小檗,還有綠色的小草。
在雕像周圍,還安裝有夜燈,它的用途就是在夜間照明,把孔子像照的明明亮亮,讓人們在晚上也能清楚的看見他。
把孔子雕像建築在校門的正前方,也正是為了讓大家一進校門就以看見他,讓同學們向他學習。
多麼偉大的孔子啊!
孔子的外貌特徵
4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的容貌可謂是「奇人異相」。他身高196.8cm,相當於古代版的「姚明」。
孔子剛出生下來的時候,頭頂中間凹陷,就好像是一個山丘,他的母親看到後以為是一個怪物,甚至差一點將他拋棄。
長大後的孔子容貌上也存在著多種缺陷,包括鼻孔外翻,眼睛凸出,大暴牙齒,大耳垂肩,雙手過膝,身材不勻等特徵。但是這些僅僅是孔子的外部形象,「人不可貌相」,只要與孔子接觸過的人,都會被他溫和而充滿正氣,威嚴而不凶猛,謙虛而和氣的內在氣質強烈吸引。
而且,孔子遠非後世某些人認為的文弱書生的形象。他臂力過人,曾單獨推出陷入泥潭的馬車。孔子酒量也是深不可測,周遊列國,豪宴百次,以一擋十,但是從來就沒有喝醉過。
5樓:賀顯華老師
關於孔子的相貌,《史記》上記載說他「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孔子世家》上也有同樣的記載。我想司馬遷離孔子的時代比我們要近的多,所以他記述的孔子的樣子要比後來的人更接近實際情況。
所謂的圩頂,根據《索引》的解釋,就是「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旁高也。」這樣看來,孔子的頭頂骨是中間低而四邊高,其模樣並不能令人十分恭維。
《史記》上又說,孔子成年後「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根據吳承洛先生《中國古代度量衡史》的推定,周尺一尺合今19.91公分,那麼孔子的身高就當有今天的1.
91米還要多一點,快要趕上巨人穆鐵柱了。至於孔子有沒有鬍子,史料上沒有記載,我們也不好臆想。不過據我看來,孔子即使有留有鬍鬚,也不會是後來人畫的那樣的長髯。
因為在我的印象中,古人似乎是以長髯為美的,如《漢書》稱漢高祖劉邦「美鬚髯」,《三國志》也說關羽「美鬚髯,故(諸葛)亮謂之髯。」可見古人是以有長髯為美的。孔子既被人稱為聖人,如果真的是長髯的話,況怕史書上早就要大書特書幾句了。
但司馬遷都沒有寫進去,怕還是沒有的可能性較大。
關於孔子的面孔,《孔叢子》說他「河目隆顙」,是個長眼高顴骨的人,類似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奔顱頭。《荀子》上則說「仲尼之狀,面如蒙亻其 。」蒙亻其 是上古時代人們避邪驅鬼和送葬時所用的神像,既然是用來嚇唬鬼魅的,其樣子猙獰可怖自然可以想見。
當然你也許會說,荀子雖然距離孔子的時代很近,但他畢竟也沒有見過孔子本人。那麼就讓我們看看見過孔子的人是怎樣描述孔子長相的吧,幸好史料上留下了一段這樣的記錄。那是當年孔子倉惶從宋國逃出以後,在鄭國又和門人走散了,有人見他獨自可憐兮兮地站在東門的城牆根下,就對到處找他的子貢說:
「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傳說中堯正是瘦長的身子,「河目隆顙」的腦袋,而「皋陶之狀,色如削瓜」,**泛著青色,禹的身高據史載正是九尺二寸。說孔子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大概是說他還是個腰長腿短的人吧。
子貢按照那人的指點果然的原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聽後莞爾笑道:「外貌說的還在其次,倒是『像喪家之狗』這句話,說的太神似了。」他老人家在恢諧中對鄭人的描述基本上還是認可了,這與司馬遷和荀子的記述也是非常吻合的。
沒想到我們的至聖先師個子雖然很高但身材上下卻不大成比例,腦袋頂上凹陷而前額又凸起,**泛青,長相竟是這般的令人失望。
6樓:匿名使用者
曲阜孔廟大成殿中的那個正襟危坐、戴著十二冕旒的帝王之冠的孔子,肯定是與孔子背道而馳的孔子。但是孔子到底是一副什麼模樣呢?尤其是青少年時代的孔子是個什麼樣子呢?
可惜的是,因為他的「聖」與「神」,烙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只是一副老態龍鍾而又透著威嚴的樣子,這是晉朝顧愷之與唐朝吳道子給我們留下的形象。雖然顧愷之以其雄健的線條與明朗的造型,使得他筆下的孔子要比吳道子筆下的孔子生動許多,但終歸還是離真實的孔子相去甚遠。
臺灣畫家江逸子,曾經繪出了一個「溫和慈祥」、「善良德性」、「恭敬嚴謹」、「自奉節儉」,而又凡事「謙讓有禮」的孔子。這個孔子,當然散發著一種親切與平易氣息,但卻缺少了英氣。在孔子誕辰2557週年的祭孔大典前夕,中國孔子**會頒佈了一個據說可以作「標準像」的孔子,255.
7釐米的青銅圓雕,國字臉,闊嘴,濃眉,長髯,是一個有著山東人特徵的長者形象。雖然設計者說要還原一個平民的孔子形象,但是「東方聖哲」的追求還是讓他與真的孔子有著較遠的距離。倒是吳門畫苑程宗元先生,專門為匡亞明先生的《孔子評傳》所繪的六幅孔子像,尤其是第一幅「布衣孔子三十而立像」,讓人覺得似乎看到了當年那個真正的孔子,並與筆者心目中的孔子有著某種契合。
《史記》上記載說他「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孔子世家》上也有同樣的記載。我想司馬遷離孔子的時代比我們要近的多,所以他記述的孔子的樣子要比後來的人更接近實際情況。
所謂的圩頂,根據《索引》的解釋,就是「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旁高也。」這樣看來,孔子的頭頂骨是中間低而四邊高,其模樣並不能令人十分恭維。
《史記》上又說,孔子成年後「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根據吳承洛先生《中國古代度量衡史》的推定,周尺一尺合今19.91公分,那麼孔子的身高就當有今天的1.
91米還要多一點。
根據這些史料記載,我們有理由推斷:孔子出生在魯國昌平鄉的陬(zōu,鄒)邑。他的祖先是宋國人,叫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紇(hé,禾)。叔梁紇年老時娶顏姓少女才生了孔子,那是他們到尼丘山向神明禱告後而得孔子的。魯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孔子誕生。
他剛出生時頭頂是凹下去的,所以就給他取名叫丘。字仲尼,姓孔氏。
青年的孔子,長得高大且透著一種少有的文氣,並不是如後來被神化的那種五官與身體的怪異形象。曾經親臨曲阜採集過孔子事蹟的司馬遷,這樣描繪他:「孔子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
」周尺要小於現在的市尺,按周尺一尺摺合現代公制十九點九釐米計算,則孔子身高為一米九一。可以想象,他既繼承了勇士父親的魁梧威風,又比父親多了一份沉穩秀氣。
孔子的詳細資料
7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
先世系宋國貴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難奔魯,後定避魯國陬邑。父叔梁紇為魯國武士,以勇力聞於諸侯。
■孔子3歲喪父,隨母親顏徵在移居闕里,並受其教。孔子幼年,「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少時家境貧寒,15歲立志於學。
及長,做過管理倉庫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虛心好學,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30歲時,已博學多才,成為當地較有名氣的一位學者,並在闕里收徒授業,開創私人辦學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愛人」。他把「仁」作為行仁的規範和目的,使「仁」和「禮」相互為用。主張統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歲時,因魯國內亂而奔齊。為了接近齊景公,做了齊國貴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齊景公向孔子詢問政事,孔子說:
「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極為讚賞,欲起用孔子,因齊相晏嬰從中阻撓,於是作罷。欲起用不久返魯,繼續鑽研學問,培養**。
51歲時,任魯國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於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則之」 52歲時由中都宰提升為魯國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魯定公十年),魯、齊夾谷之會,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
齊景公欲威脅魯君就範,孔子以禮斥責景公,保全了國格,使齊侯不得不答應定盟和好,並將鄆、龜陰三地歸還魯國。孔子54歲時,受季桓子委託,攝行相事。他為了提高國君的權威,提出「墮三都」、抑三桓(魯三家大夫)的主張,結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對,未能成功。
55歲時,魯國君臣接受了齊國所贈的文馬美女,終日迷戀聲色。孔子則大失所望,遂棄官離魯,帶領**周遊列國,另尋施展才能的機會,此間「幹七十餘君」,終無所遇。前484年(魯哀公十一年),魯國季康子聽了孔子**冉有的勸說,才派人把他從衛國迎接回來。
■孔子回到魯國,雖被尊為「國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繼續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一生培養**三千餘人,身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者七十二人。
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整套教育理論,如因材施教、學思並重、舉一反
三、啟發誘導等教學原則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和「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為後人所稱道。他先後刪《詩》、《書》,訂《禮》、《樂》,修《春秋》,對中國古代文獻進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達到「韋編三絕」的程度。
■69歲時,獨子孔鯉去世。71歲時,得意門生顏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極,哀嘆道:
「天喪予!天喪予!」這一年,有人在魯國西部捕獲了一隻叫麟的怪獸,不久死去。
他認為象徵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現又死去,是天下大亂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書的編撰。72歲時,突然得知子仲由在衛死於國難,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曆二月,孔子寢疾7日,齎志而歿。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經其**和再傳**整理編成《論語》一書,成為後世儒家學派的經典。
孔子,三千**,七十二賢人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範。**:
子貢、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華 曾參 、子夏、子張.........
孔子的灑脫,孔子的灑脫的主旨是什麼
1第一個方面 君子不器 灑脫在他做人不會成為典型,也就是體現了活潑。第二個方面 君子不仁 因為已然是 仁 了自然不用再求 仁 啦。2這個 器 是典型的意思,人生下來是天然的自然不會是典型了,正真的人就是生下來那種狀態。3前三種是入世的後一種是出世的。而後一種不是不會出世而是會,但不用。4不灑脫就是孔...
孔子有哪些主張孔子的主要主張是什麼?
1 有教無類 孔子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度,不同的階層。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即公平,不管貧富貴賤,不分國界,都公平的接受教育。2 因材施教 孔子主張不同的人要給予不同的教育。3 學思結合 孔子主張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隻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像在沙上建塔,終無所得。...
孔子仁愛思想詳細解釋孔子的仁愛思想是什麼?
仁 義關於人的德性,孔子強調仁和義,特點是仁。義是事之 宜 即 應該 它是絕對的命令。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應該做的事 必須為做而做,因為做這些事在道德上是對的。如果做這些事只出於非道德的考慮,即使做了應該做的事,這種行為也不是義的行為。用一個常常受孔子和後來儒家的人蔑視的詞來說,那就是為 利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