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森海和你
1、有教無類:孔子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度,不同的階層。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即公平,不管貧富貴賤,不分國界,都公平的接受教育。
2、因材施教:孔子主張不同的人要給予不同的教育。
3、學思結合:孔子主張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隻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像在沙上建塔,終無所得。思考與學習相結合,才能學到真知。
4、政治思想:「仁」和「禮」。①「仁」即「仁者愛人」,「禮」就是要「克己復禮」。② 「為政以德」,「節用而愛人」
5、自省自覺:孔子主張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求諸他人之時先求諸自身,自己是否做到了,提升自我修養。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的經濟思想最主要的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與「富民」思想。這也是儒家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對後世有較大的影響。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2樓:匿名使用者
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實際上已打破了傳統的禮不下庶人的信條,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經濟思想
孔子的經濟思想最主要的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與"富民"思想。這也是儒家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對後世有較大的影響。
孔子所謂"義",是一種社會道德規範,"利"指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謀求。在"義"、"利"兩者的關係上,孔子把"義"擺在首要地位。他說:
"見利思義"。①要求人們在物質利益的面前,首先應該考慮怎樣符合"義"。他認為"義然後取",即只有符合"義",然後才能獲取。
孔子甚至在《論語·子罕》中主張"罕言利",即要少說"利",但並非不要"利"。《左傳·成公二年》記載,幹不符合道義的事而獲得富貴,就如同浮雲一樣,②不屑於用不義的手段取得富貴。孔子還認為,對待"義"與"利"的態度,可以區別"君子"與"小人"。
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義"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養的"小人",則只知道"利"而不知道"義"。這就是孔子在《論語·里仁》中說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有人認為孔子既然重"義",則勢必輕視體力勞動。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論語》中記載他對想學農的**樊遲十分不滿,罵他是"小人"。
這是因為孔子認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擔的是更大的責任。他要讓他的學生成為價值的承擔者而不是一個農民。
由於孔子保守的政治態度,因此對待經濟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比如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實行"初稅畝",從法律上承認私田的合法地位,是春秋時代的重大經濟改革;但是據《左傳》說,孔子修《春秋》時記載"初稅畝",目的是批評其"非禮也"。而民眾不富足,國君沒有富足的。
在《論語·堯曰》中還記載,孔子主張"因民之利而利之",即對民眾有利的事情才去做。另一方面,他又主張賦稅要輕一些,徭役的攤派不要耽誤農時。《論語·述而》記載,孔子還對當時的為政者進行說教,要求為政者不要過於奢侈,要注意節儉。
他說:"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遜也,寧固。
"同時,還主張"節用而愛人"。這裡麵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運用於經濟領域。
教育思想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無類」,認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權利。在教育實踐上他 美學中的孔子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該「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因材施教」。
他認為學生應該有好的學習方法如「舉一反三」、「溫故而知新」;學習還要結合思考「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好學「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習態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啟發和教育的重要意義。
美學思想
孔子的美學思想核心為「美」和「善」的統一,也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孔子提倡「詩教」,即把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結合起來,把文學藝術當作改變社會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並且孔子認為,一個完人,應該在詩、禮、樂修身成性。
孔子的美學思想對後世的文藝理論影響巨大。
3樓:貴豐寶哥
孔子的儒家主張人倫綱常,那老子又主張什麼呢?專家來講解!
4樓:蘭翼軒宇
核心是「禮」與「仁
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與"富民"思想
有教無類
孔子的主要主張是什麼?
5樓:黎落
一、孔子的政治主張:
1、提出「仁」的學說,「仁」包含一切美德。
2、主張「愛人」,「為政以德」。
3、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 :
1、創辦私學, 廣收門徒。
2、注意「因材施教」,善於啟發學生思考。
3、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
4、要求學生「溫故而知新」。
三、人物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
人(今山東曲阜),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
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張有哪些
6樓:匿名使用者
1、孔子主張禮治,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國際間交際的禮節儀式,貴族的冠、婚、喪、祭、餮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範等。孔子說:
「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後繼周者,雖百代可知也。」(《論語·學而》)似乎周禮是千秋不變的規範。晉國鑄了刑鼎,他尖銳地反對,說:
「晉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經濟方面,他反對封建的田賦制度而極力維護西周以來的田賦制度。《左傳·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私於冉有日:
『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如是則以丘亦足矣。
若不度於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且子季孫若欲行爾法,則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合乎「禮」的等級制度。孔子說: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跏不中**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
4、孔子主張克己復禮。《論語·顏淵》記載:「顏淵問仁。
子日:『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顏淵又問「克己復禮」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5、在倫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張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據周禮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勞動者。
孔子說:「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憲問》)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義,是比較接近原意的。
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在哲學上,孔子主張天命觀。孔子主張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圍困,他說:「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論語·陽貨》)在孔子看來,「天」是宇宙萬物無言的主宰者。孔子認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說話做事的。孔子說: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他把恢復周禮看做是自己的歷史使命,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論語·子罕》)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
7樓:木木夕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孔子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的思想、主張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
1.思想家:孔子開創了儒家思想體系,主張「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仁道精神),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2.教育家:主張「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主張「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主張「舉一反三」的教育方式。
9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是儒家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禮」.
「仁」的主張是「仁者愛人」,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禮」的主張是「克己復禮」,就是說要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禮」要求.
10樓:昌瓊董惜寒
儒家思想簡介
孔子是儒學的鼻祖,生活於春秋末期。他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對仁有許多解釋,如「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社會人際關係。
孟子是戰國儒學的代表,被尊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孟子主張性本善,即人的善良是與生俱來的。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反對苛政,反對殘暴的階級統治,他還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保障農民的利益。
荀子是與孟子同時代的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他認為自然有自己的規律,主張「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變化的規律而利用它,造福人類,具有唯物主義思想。荀子還提出「學不可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等主張。
西漢董仲舒對儒學加以改造,使之處於統治地位。他認為「天人感應」「君權神受」。自此,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孔子的教育主張,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張
孔子在教學方法上要求老師 有教無類 經邦濟世 的教育觀,因材施教 啟發式 的方 注重童蒙 啟蒙教育。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 時常複習學過的知識,以便 溫故而知新 新知識引申拓寬 深入,舉一而反三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 禮 和 仁 其中 禮 為道德規範,仁 為最高道德準則。禮...
孔子主張仁者,愛人,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孟子主張
選c孔子的 愛人 和孟子的 政在得民 都是有階級差別的,排除a d b只符合孟子的主張 三者都主張和諧社會人際關係。孔子主張 仁者,愛人 墨子主張 兼愛 非攻 孟子主張 政在得民 三者主張的本質內涵都是重視 d試題分析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社會動盪不安。孔子 墨子和孟子等人專主張 仁 屬 兼愛 ...
對孔子,你可作什麼評價 孔子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1言政,言學,言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孔子的思想 主張是什麼?孔子的思想 主張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 1.思想家 孔子開創了儒家思想體系,主張 仁者,愛人 克己復禮為仁 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 仁道精神 主張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2.教育家 主張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