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和六朝有什麼區別啊如題

2021-03-06 01:59:53 字數 4338 閱讀 5568

1樓:歌吟鈴子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連續的時期,指漢代以後出現的**時期,至隋朝統一結束。(也稱三國兩晉南北朝)

魏晉——魏就是三國時期,三國中以曹魏為正統,而且晉是司馬氏在推翻曹魏的基礎上建立的,一脈相承故稱魏晉。

南北朝——晉短暫統一之後的**時期。北方興起五胡十六國為北朝;南方興起宋、齊、樑、陳四朝合稱南朝。

六朝——六朝時期是(公元220年──581年)年間。 也就是說,從三國裡的劉備,孫權,曹操爭奪天下開始,一直結束於南北朝滅亡,隋朝的建立為止。這期間形成了以三國的東吳、晉室南遷後的東晉及南朝時代的宋、齊、樑、陳,南方的六個朝代。

六朝的形成期間包括南北朝,南北朝是六朝形成的最後一個朝代。三國吳、東晉、宋、齊、樑、陳都建都於建康(南京)合稱六朝。和魏晉南北朝時間是重合的,只不過單說南方。

另外,要區別的是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六朝 ,即魏晉南北朝。指具有繼承關係的魏、晉、宋、齊、樑、陳六個朝代,因北宋的司馬光撰寫《資治通鑑》以此六朝作為正統編年紀事,後人將此六個朝代並稱六朝。

××××××××××××

魏晉南北朝是指三國後至前的一段時間。三國是魏蜀吳,魏滅了蜀,後被司馬氏篡位(有典故「」),改國號為晉。晉又滅了吳,實現了大一統。

後來發生「」,當黃河流域陷入大混亂時,江南較為平靜,中原士族和民眾紛紛南逃避亂。公元316年,晉愍帝被俘,西晉被滅,公元317年,鎮守建康,史稱東晉。東晉的版圖狹小,基本上處與安定狀態,經濟文化得以發展。

經它和以前的東吳,以後南的宋,齊,樑,陳歷朝的經營,江南繁華起來了,故史稱六個王朝為"金粉六朝"。東晉是西晉的延續,在歷時104年中,北方有出現。後來北方被北魏統一,南方則先後由四朝更迭,史稱這一段時間為南北朝。

最後北魏又被北周取代,北周統一全國,卻又被大將奪取了勝利果實,建立隋朝。

2樓:奔之鶴

魏晉,指曹魏、西晉、東晉。

南朝,指東晉滅亡後,南方的宋齊樑陳四個朝代。

北朝,指北魏、西魏、東魏、北周、北齊。

六朝有兩種說法。一是指東吳、東晉、宋齊樑陳等六個建都於建康(南京)的朝代。一是指曹魏、晉、宋齊樑陳六個有繼承關係的朝代。

魏晉,南北朝和六朝有什麼區別啊

3樓:玲1零

1、時間跨度不同

魏晉:公元220年—420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

六朝:公元222年–589年。

2、朝代不同

魏晉:魏晉中「魏」指的是三國北方政權曹魏,而「晉」指的是司馬氏建立的晉朝。

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有劉宋、南齊、南樑、南陳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六朝:即孫吳(或稱東吳、三國吳)、東晉、南朝宋(或稱劉宋)、南朝齊(或稱蕭齊)、南朝梁、南朝陳這六個朝代。六朝京師均是南京(孫吳時期名為建業,西晉司馬鄴稱帝后為避諱,改名建康)。

3、時代特徵不同

魏晉:魏晉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頻繁的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的影響。

其突出表現則是玄學的興起、佛教的輸入、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羼入。這一時期儒學的發展及孔子的形象和歷史地位等問題也趨於複雜化。

南北朝:

出現民族大融合的趨勢,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進一步加速少數民族封建化(漢化)的步伐。

六朝:北方政權林立、戰亂頻仍的時候,江南地區因遠離戰場而比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遷使南方經濟在六朝時期得到發展。

4樓:匿名使用者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連續的時期,指漢代以後出現的**時期,至隋朝統一結束。(也稱三國兩晉南北朝)

魏晉——魏就是三國時期,三國中以曹魏為正統,而且晉是司馬氏在推翻曹魏的基礎上建立的,一脈相承故稱魏晉。

南北朝——晉短暫統一之後的**時期。北方興起五胡十六國為北朝;南方興起宋、齊、樑、陳四朝合稱南朝。

六朝——三國吳、東晉、宋、齊、樑、陳都建都於建康(南京)合稱六朝。和魏晉南北朝時間是重合的,只不過單說南方。

5樓:邱秋芹聶戌

魏晉,指曹魏、西晉、東晉。

南朝,指東晉滅亡後,南方的宋齊樑陳四個朝代。

北朝,指北魏、西魏、東魏、北周、北齊。

六朝有兩種說法。一是指東吳、東晉、宋齊樑陳等六個建都於建康(南京)的朝代。一是指曹魏、晉、宋齊樑陳六個有繼承關係的朝代。

6樓:月光下的鳶尾

六朝主要是指那六個國家名

魏晉南北朝 只要指歷史時間

當魏晉南北朝指國家時範圍比六朝要大。

六朝:1)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樑、陳都建都於建康「今南京( 寧 )」史稱南朝六朝,簡稱六朝,也作六代

2)三國魏、西晉、北魏、北齊、北周、隋,都建都於北方,史稱北朝六朝,也簡稱六朝。

7樓:匿名使用者

魏晉:就是魏朝和晉朝,因為司馬氏纂魏國政權成立和魏一脈相承,到劉裕纂晉建立宋朝晉朝滅亡

南北朝是按照區域分的,指晉朝末年**南北兩方相互對峙時代,在北方先後建立過16支政權,稱北朝,而南方先後出現宋齊樑陳四個朝代,稱南朝,到隋朝統一

六朝就是指東吳、東晉、宋、齊、樑、陳

魏晉南北朝和兩晉南北朝有什麼區別

8樓:南風意

魏晉南北朝又叫三國兩晉南北朝,即三國,東西兩晉,南北朝這一時期的統稱,兩晉南北朝就不包括三國,因為晉朝的統一是借了魏國的光所以大部分的時候會用魏來指代三國.

9樓:玉壺拍碎

呵呵,不僅僅是加上了曹操建立的魏國,應是加上了整個三國時期,因為同時並立的政權還有蜀國和東吳,廣義上魏不僅指曹魏政權而是之三國時期。

10樓:匿名使用者

魏晉加上了一個曹魏。

魏晉,南北朝和六朝有什麼區別

11樓:玲1零

1、時間跨度不同

魏晉:公元220年—420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

六朝:公元222年–589年。

2、朝代不同

魏晉:魏晉中「魏」指的是三國北方政權曹魏,而「晉」指的是司馬氏建立的晉朝。

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有劉宋、南齊、南樑、南陳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六朝:即孫吳(或稱東吳、三國吳)、東晉、南朝宋(或稱劉宋)、南朝齊(或稱蕭齊)、南朝梁、南朝陳這六個朝代。六朝京師均是南京(孫吳時期名為建業,西晉司馬鄴稱帝后為避諱,改名建康)。

3、時代特徵不同

魏晉:魏晉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頻繁的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的影響。

其突出表現則是玄學的興起、佛教的輸入、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羼入。這一時期儒學的發展及孔子的形象和歷史地位等問題也趨於複雜化。

南北朝:

出現民族大融合的趨勢,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進一步加速少數民族封建化(漢化)的步伐。

六朝:北方政權林立、戰亂頻仍的時候,江南地區因遠離戰場而比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遷使南方經濟在六朝時期得到發展。

12樓:匿名使用者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連續的時期,指漢代以後出現的**時期,至隋朝統一結束。(也稱三國兩晉南北朝)

魏晉——魏就是三國時期,三國中以曹魏為正統,而且晉是司馬氏在推翻曹魏的基礎上建立的,一脈相承故稱魏晉。

南北朝——晉短暫統一之後的**時期。北方興起五胡十六國為北朝;南方興起宋、齊、樑、陳四朝合稱南朝。

六朝——三國吳、東晉、宋、齊、樑、陳都建都於建康(南京)合稱六朝。和魏晉南北朝時間是重合的,只不過單說南方。

13樓:月光下的鳶尾

六朝主要是指那六個國家名

魏晉南北朝 只要指歷史時間

當魏晉南北朝指國家時範圍比六朝要大。

六朝:1)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樑、陳都建都於建康「今南京( 寧 )」史稱南朝六朝,簡稱六朝,也作六代

2)三國魏、西晉、北魏、北齊、北周、隋,都建都於北方,史稱北朝六朝,也簡稱六朝。

六朝和魏晉南北朝

14樓:

六朝特指定

來都在南源京的那六朝,其實也就是魏bai晉南北朝時期,du南zhi方那幾個朝代。

包括東吳,東

dao晉,宋齊樑陳這六個朝代。

東吳孫氏跟曹魏差不多同時存在吧,之後有個西晉,時間很短。然後就是東晉---與之相對的是北方的五胡十六國;從這個時候開始,南北是不同的政權同時存在的,北方主要是北魏,東西魏,北齊,北周;南方經歷了宋齊樑陳。皇帝和朝代走馬燈一樣換。

因為正統是漢,所以前代的史家就……比較敏感不好說。

簡單來說是同一個時期。不過一個側重點在南方,一個兼顧全國。

魏晉,南北朝和六朝有什麼區別魏晉,南北朝和六朝有什麼區別啊如題

1 時間跨度不同 魏晉 公元220年 420年。南北朝 公元420年 589年。六朝 公元222年 589年。2 朝代不同 魏晉 魏晉中 魏 指的是三國北方政權曹魏,而 晉 指的是司馬氏建立的晉朝。南北朝 南朝 420年 589年 有劉宋 南齊 南樑 南陳四朝。北朝 439年 581年 則包含北魏 ...

魏晉南北朝為什麼稱之為”六朝“?數目不夠呀

關於六朝,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其一,就王朝而言,宋史 張守傳 所謂 建康自六朝為帝王都 是指吳 東晉 宋 齊 樑 陳 其二,就時代而言,則指起自三國,終至陳朝的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包括在中國南北各地建立的大大小小政權。後世學者稱六朝多以時代論,而不以王朝論。如清人嚴可均輯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其...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作品有哪些,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作品有哪些

建議看袁行霈的 中國文學史 有一篇專講魏晉南北朝。這個問題太大了,一般人回答不了。文學集團內出現了一些傑出的作家,如曹植 阮籍 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淵明卻不屬於任何集團,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 於眾人之上。魏晉南北朝文學對兩漢文學的繼承與演化,在五言古詩和辭賦方面 痕跡最明顯。文人在學習漢樂府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