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孤倚危樓
法律能夠為社會道德的生成提供有益制度構架,為個人道德培育提供良好生活環境。法律固然不是道德,但能夠淨化人們的內心,讓人們激濁揚清、去惡存善。因此,雖然法律規則不等同於道德良知,但可以培育和激發人們的道德良知。
一個社會,如果人人都講規則,都按照法律規則處事,那麼,這個社會就是一個不壞的社會,雖然可能還不是一個美好的社會。而法律要深入人心、發揮作用,也必須符合社會的道德追求。換言之,法律規則要有道德性。
這個道德性不是法律規則自身生長出來的,而是法律規則吸收了道德理念,從而彰顯一個社會的道德價值。
與此同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提升,可以使人們強化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弘揚社會公序良俗,自覺遵守法律。另外,實踐中被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也可能上升為法律規則。
對於法律與道德的關係,我們不能簡單地分割或統合。使二者絕緣甚至截然對立起來肯定不行,但混同亂用的做法也行不通。應當明確,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義秩序,是任何一個社會都離不開的基礎。
今天,我們既要讚美道德,更要信奉法律。
法治社會從來不排斥道德在其中的作用,甚至過去傳統社會那種由自然情感演化的道義必須昇華為經由理性薰陶才能擁有的社會責任感,才能與法治相輔相成,去彌合那些法律與現實之間的縫隙,去潤滑法律在人與人之間搭建起的冷冰冰的社會關係,從而大大降低一個社會良好執行所耗費的成本。
法律與道德向來是相互合作的。我國古代儒學家就特別注重德的作用,強調禮法並治。孔子主張德治,「以政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這一思想為幾千年的封建王朝所採納,證明了其強大的生命力。秦王朝只重視「治政以法」,焚書坑儒,雖大統於一時,但終歸迫使老百姓揭竿而起。歷史已經很明瞭地向主政者發出警示:
在強調法的重要性的同時,德也同樣不能忽視。
法律與道德的碰撞並不意味著二者的相互排斥,卻恰恰可以看做是二者交融過程中的磨合和借鑑。
如果把法律看做是武者,把道德看做是文人,則二者之間的微妙關係有如和珅和紀曉嵐一樣:和珅再怎麼強勢有時候也需要紀曉嵐的不溫不火式微調和,紀曉嵐再怎麼足智多謀有時候也需要和珅的果敢強硬適度平衡。法律和道德只有相互補充,才能真正描繪出社會治理的絕佳藍圖。
2樓:農村土地流轉
道德與法律都具是調整某具體社會關係的規範,不同的是道德規範比法律規範的要求要高,法律是最低底線;道德要靠人們自覺遵守,法律是國家強制力保障其實施. 而者有不同,應以法律為標準.
3樓:隨陽曦禮花
有法律的要依照法律。因為道德是由一定時期內特定的社會風俗習慣形成的,隨著人們價值觀和社會風俗的改變道德也會改變。好比舊社會正妻如果不允許丈夫納妾就會被視為違反道德,而現在道德和法律都倡導一夫一妻制
4樓:匿名使用者
縱觀中國古代的「禮」與「法」的關係,
道德法律化與法律道德化的嬗變過程表現出如下特點:1、儒家的「仁、義」思想是「禮」與「法」嬗變的基礎。儒家的思想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一直居於統治地位,其對當時中國的法律發揮著重要影響。
「三綱五常」等儒家禮教是中國古代正統道德的一般原則。法律與道德發生衝突時,自漢唐始便以法律的讓步來解決:法律公然規定了「親親得相首匿」的制度,公然破壞了自己的尊嚴而開方便之門。
這就是中國古代人的選擇。2、社會經濟狀況的發展是「禮」與「法」嬗變的條件。經濟的發達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同時也是人類向更高文明邁進的前提。
中國古代的法律史表明,經濟的興衰與法律的道德性直接相關。經濟發達時期,人們對社會的道德要求較高,同時自身也表現出較高的道德水準,因此這時的法律體現著更廣泛的道德。與此相反,經濟蕭條時期,人們的道德表現較之以前欠缺,社會總體道德水平也下降,這時的法律就缺少道德的教化。
3、維護封建皇權是「禮」與「法」嬗變的核心。不管法律與道德誰主沉浮,二者都要以維護封建皇權為其首要考慮,這也是階級社會道德與法律所不可逃脫的命運。4、權力階層的態度是「禮」與「法」嬗變的關鍵。
申言之,「出禮入刑」即道德的法律化,要求道德須是符合權力階層意志的道德;重「禮」守「法」即法律的道德化,要求法律須是權力階層內化為其自身道德的法律。
法律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一般要求權利義務對等,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而道德一般只規定了義務,並不要求對等的權利。比如說,面對一個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義務,卻未賦予你向其索要報酬的權利。
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報酬往往被視為不道德。
道德與法律又是相互聯絡的。它們都屬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它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與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同時藉助於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
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動的。其關係具體表現在:
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會要維繫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用欺詐手段謀取權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係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
其中,第一類道德通常上升為法律,通過制裁或獎勵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類道德是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轉化為法律,否則就會混淆法律與道德,結果是「法將不法,德將不德」。〔15〕法律的實施,本身就是一個懲惡揚善的過程,不但有助於人們法律意識的形成,還有助於人們道德的培養。
因為法律作為一種國家評價,對於提倡什麼、反對什麼,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而法律所包含的評價標準與大多數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實施對社會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準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第一,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
第二,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
第三,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所以單一的法治模式或單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是相互聯絡的,在功能上是互補的,都是社會調控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德法並治模式有了可能。
法律與道德因存在差別而有不可調合之矛盾,同時又因二者之間的聯絡使矛盾之協調成為可能。
道德法律化使社會規範系統中道德與法律的結構趨於合理,以實現系統本身的功能優化。通過立法確認某些道德標準為法律標準。
法治的理念來自西方,德治則來自中國傳統法文化,兩者的結合順應了尋根意識與全球意識相結合、民族性與時代性相結合的潮流。當我們執著於法律的繼承於移植、法律的本土化與國際化的探求、迷惘、思索的時候,請讓我們把視角拉到社會調控這個高度上來。我們會頓時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發現西方的法治精神對我們進行征服的時候,傳統的德治精神正在歷史深處遙遙呼喚。
應該指出的是,西方的法治,儘管並不排斥道德,但無疑在宣揚法律至上的同時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道德,西方社會普遍存在的情感危機與道德淪喪就是明證;傳統的德治卻是主張德主刑輔,法是德的附庸,貶抑了法的作用,也與時代的發展不相適應。所以,對二者都要加以揚棄和改造,抽取各自的合理核心,進行結構重組,建立全新的德法並治的二元製法體制。
5樓:匿名使用者
按階位高低進行,首先,要確定道德問題是發自內心的自我約束,是通過社會公德等行為標準進行規範,他與法律都屬於社會規範範疇,但是較之法律相比他具有更大的自由空間,如果不能正確處理他與法律的關係,勢必給社會的發展帶來許多問題,比如說用道德問題去解決法律問題,勢必影響法律的權威,使法律成為一紙空文,難以通過發揮公權力強制的保障措施達到社會長久和諧穩定;其次,要正視法律不是萬能的,道德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輔助著法治的程序,甚至說在一定時期道德因素代替著法律的部分職能,法律與道德既然都是社會規範,必然有他們的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只有正確的正視他們的關係,才能更好的使他們為社會的進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再次,在處理道德與法律衝突時,要善於從他們的關係找聯絡點,要通過理性的思維,合理結合現實社會的需要,及時處理他們之間的問題,在法治社會法律是很重要,但是道德從另外角度反襯著法的善與惡,比如說基本人權是否通過法律得到保障,社會倫理是否與法律相沖突,法律是否與道德底線相沖突等等一系列問題,如果不能通過理性的思維,多角度的去思考,很難處理好他們的關係;最後,要善於運用他們共同的作用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向前健康發展。在社會發展中可能很多問題不是非得需要用法律去處理的,就儘量不用法律處理,畢竟法律是最底防線,如果任何事情都用上法律,不僅給當事人雙方會帶來很多不便,而且是對社會資源合理配置的一種破壞,不但導致物質資源浪費,而且還可能激化社會矛盾,不利於社會發展進步。
6樓:丨自在飛花丨
道德與法律都起源於習俗。
道德的形成比法律要早的多,可以說道德是法律的祖宗。
道德是維持人與人之間、家庭社會分子之間正常關係的基礎。是靠人們自覺力以及**執行的。而法律是由國家制定,為維護國家、統治階級利益服務的。靠國家機器暴力執行。
所以,當兩者發生衝突時,就要看當事人的身份與社會地位了。如果是普通民眾,那麼道德當讓步於法律;如果當事人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或者與國家機器有某種強大的利益關係)那麼法律便讓步於道德(或者說,這時道德便是法律)。
如何解決包衝突問題,如何解決職場衝突?
1.確定出了問題的jar包名稱。通常可以在eclipse中查詢衝突的類有在哪些依賴包裡面出現了。並確定實際要使用的是那個包,衝突的包有哪些。2.通過mvndependency tree tree.txt匯出全部的依賴。3.在匯出的依賴檔案中,查詢問題相關的jar。如何解決包衝突問題 如何解決職場衝突...
法律,道德,紀律的區別,法律與道德紀律的區別與聯絡
法律是國家制定的有強制性的社會規範,標準比較低,物件是全體公民 道德是沒有社會強制力的社會規範,標準比較高,物件也是全體公民 紀律規章制度一般是在一個社會組織或單位內製定的行為規範,物件是該組織或單位內部人員,相比法律一般標準高一些,等等。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法律是 定製的遊戲規則,普...
法律與道德的關係是什麼我國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道德與法律是相互聯絡的。它們都屬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它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與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同時藉助於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兩者是相輔相成 相互促益 相互推動的。其關係具體表現在 1 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