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垂緌飲清露寫了什麼內容 暗示了什麼

2021-03-17 07:32:23 字數 5827 閱讀 4145

1樓:寶格格

垂(ruí音近於「銳」),是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帶子,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蟬用細嘴吮吸清露,由於語義雙關,暗示著冠纓**要戒絕腐敗,追求清廉。

【年代】:唐

【作者】:虞世南——《蟬》

【內容】: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賞析】:

古人以蟬居高飲露象徵高潔,作者以比興和寄託的手法,表達自己的情操。本詩與駱賓王、李商隱的《詠蟬》同為當時詠蟬詩三絕。

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關鍵要把握住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徵,從中找出藝術上的契合點。

垂(ruí音近於「銳」),是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帶子,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蟬用細嘴吮吸清露,由於語義雙關,暗示著冠纓**要戒絕腐敗,追求清廉。蟬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與那些在腐草爛泥中打滾的蟲類自然不同,因此它的聲音能夠流麗響亮。

詩的最後評點道,這完全是由於蟬能夠「居高聲自遠,而不是由於憑藉秋風一類外力所致。這些詩句的弦外之音,它們所隱喻的深層意義無非是說,做官做人應該立身高處,德行高潔,才能說話響亮,聲名遠播。這種居高致遠完全來自人格美的力量,絕非依憑見風使舵,或者什麼權勢、關節和捧場所能得到的。

實際上,詠蟬包含著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為唐貞觀年間畫像懸掛在凌煙閣的二十四勳臣之一,名聲在於博學多能,高潔耿介,與唐太宗談論歷代帝王為政得失,能夠直言善諫,為貞觀之治作出獨特貢獻。為此,唐太宗稱他有「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並讚歎:

「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憂不理!」從他不是以鯤鵬鷹虎,而是以一隻不甚起眼的蟬來自況,也可見其老成謹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什麼意思

2樓:楊必宇

譯文: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迴盪樹林之間。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視群蟲,不用藉助秋風,傳聲依然遙遠。

出自《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是首託物寓意的詩。作者託物寓意,

一、二句以蟬的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

三、四句分別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滿張力,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全詩簡練傳神,比興巧妙,以秋蟬高潔傲世的品格自況,耐人尋味。

3樓:東京飲品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的意思是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迴盪樹林之間。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視群蟲,不用藉助秋風,傳聲依然遙遠。

出處:唐·虞世南《蟬》

4樓:姬覓晴

此四句出自唐代詩人虞世南的《蟬》,譯文如下: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原文: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5樓:不要滿足哦

蟬 [初唐]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這首託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

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世人稱道。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

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象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

「垂緌」暗示顯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

,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幹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彷彿使人感受到蟬聲的

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

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象曹丕在《

》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這裡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

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

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

說:「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唐詩別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清施補華《峴傭說詩》雲:「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

,『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是清華人語;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

人語。比興不同如此。」這三首詩都是唐代託詠蟬以寄意的名作,由於作者地位、遭際、氣質的不同,雖同樣工於比興寄託,卻呈現出殊異的面貌,構成富有個性特徵的藝術形象,成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

6樓:且聽風吟醉鬆

說的是蟬

蟬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悅耳的叫聲自梧桐林向外遠播。

因為它站的高聲音傳的遠,

並不是藉助了的秋風。

7樓:長得黑是健康

意思是: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迴盪樹林之間。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視群蟲,不用藉助秋風,傳聲依然遙遠。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詩的關鍵是把握住了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徵,從中找到了藝術上的契合點。

虞世南(558-638),初唐著名書法家、文學家,政治家。字伯施,餘姚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時。虞寄無子,世南過繼於他,故字伯施。

8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唐初虞世南所作的《詠蟬》詩借物詠志,喻詩人自己是個志節高尚,清廉自律,憑藉自己的能力和影響力在人們心中樹立的聲望

虞世南的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中居高的深成含義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居高表明他的心智高遠,心氣很大。

10樓:大將文丑

我倒是感覺居高不是指官位之高,而是指品格之高,也就是說品格高尚,名聲自然遠播,而不需要依靠「秋風」們的協助。 另外說到暗示居高的字,我認為應該是「疏」,一般的樹木,越低者枝葉越密,越高者枝葉越疏。

11樓:醴風銘

這首《蟬》唐朝種「詠蟬三絕」之一。也是當時最早的一首詠蟬詩。詩人託物寓意,以蟬自況,讚揚蟬的高標逸緻。

前兩句是白描蟬,清秋之際,蕭條之中的蟬的棲息之地,表現產生性的高潔。

後兩句,水到渠成,點睛之筆,其意為蟬聲得遠播,並不是因為藉助秋風的傳播,而是因為自身居高所致。詩人以蟬自喻,所以,本劇也就暗喻了詩人的聲名並非來自朝廷的吹捧,而是自身高潔的品質的必然結果。

lz的居高也就是蟬居高處,詩人品質高潔。

垂緌飲清露 第二個字是不是念「委」的音?

12樓:東京飲品

不是,「垂緌飲清露」的第二個字念「ruí」。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

出處:唐·虞世南《蟬》

原詩: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譯文: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迴盪樹林之間。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視群蟲,不用藉助秋風,傳聲依然遙遠。

13樓:姬覓晴

「垂緌飲清露」中的第二個字並不是念「委」音,是念「ruí」音。

一、釋義:

1.古時帽帶打結後下垂的部分:「葛履五兩,冠~雙止。」

2.像纓飾的下垂物。

3.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後泛指旌旗或旗幟的垂流。

4.繫結。

5.繼續。

二、筆畫:

擴充套件資料:相關組詞:

一、隈緌

拼音:[ wēi ruí ]

釋義:彎曲下垂貌。

二、緌緌

拼音:[ ruí ruí ]

釋義:物下垂貌。

三、纓緌

拼音:[ yīng ruí ]

釋義:亦作「纓綏」。冠帶與冠飾。亦借指官位或有聲望的士大夫。

四、繢緌

拼音:[ huì ruí ]

釋義:有畫紋的帽帶。

五、修緌

拼音:[ xiū ruí ]

釋義:指蟬的長嘴。緌,系冠纓帶,喻蟬喙。

14樓:匿名使用者

「緌」的讀音是:ruí

「緌」 的意思是帽帶打結後下垂的那一部分。

「垂緌飲清露」說的是蟬垂下像帽帶一樣的觸角吮吸著清澈甘甜的露水。

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所以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

15樓:匿名使用者

是「綏」,

【年代】:唐五代

【作者】:虞世南

【作品】:蟬

【內容】: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是 "非是藉秋風「

【年代】:唐五代

【作者】:虞世南

【作品】:蟬

【內容】: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16樓:hwang逗豆

不是,「緌」的讀音是:ruí

「緌」的讀音是:ruí

「緌」 的意思是帽帶打結後下垂的那一部分。

「垂緌飲清露」說的是蟬垂下像帽帶一樣的觸角吮吸著清澈甘甜的露水。

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所以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

蟬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17樓:七叔之家

垂緌飲清露,其中第二個字:緌

讀音:ruí

解釋:緌(rui2),系冠纓也。——《說文》。謂(wei2)纓之垂者。

18樓:匿名使用者

緌ruí

《名》纓子 [tassels hanging from a hat or cap]

緌,系冠纓也。——《說文》。謂纓之垂者。

喪冠不緌。——《禮記·檀弓》

古代冠帶結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

冠緌纓。——《禮記·內則》。孔穎達疏:「結纓頜下以固冠,結之餘者,散而下垂,謂之緌。」

似纓飾的下垂物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唐·虞世南《蟬》

古指有虞氏旌旗,以旄牛尾註於竿首為之。後泛指旌旗或旗幟的垂遊 [flag]。如:緌章(古代旗竿頂端所飾的染色鳥羽或旄牛尾,用以別貴賤);緌旌(垂旒舒展的旗幡)

緌ruí

《動》繫結 [tie]

躡履緌冠。——宋·佚名《沁園春·壽東屏》

繼續 [continue]

緌,繼也。——《爾雅》

垂緌飲清露意思,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什麼意思

垂緌飲清露 的意思是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出處 唐 虞世南 蟬 原詩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譯文 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迴盪樹林之間。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視群蟲,不用藉助秋風,傳聲依然遙遠。垂緌飲清露的意思是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

在詠蟬這首詩中藉和垂芮飲清露的意思?這首詩含有什麼哲理

蟬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首託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人稱道。虞世南畫像 首句 垂緌飲清露 垂緌 是古人結在領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像下垂的冠纓,故稱 垂緌 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息於高處,餐風飲露,故為 飲清露 這句寫...

蟬詩人 虞世南朝代 唐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為什麼後面是藉「秋風」

立秋以後,還會有蟬。所以,秋風的說法是正確的。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寫的,這首詩的題目是 蟬 古人以蟬居高飲露象徵高潔,作者以比興和寄託的手法,表達自己的情操。本詩與駱賓王 李商隱的 詠蟬 同為當時詠蟬詩三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