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shine雪瑞
雖然在公元105年蔡倫改造發明了紙,但是直到近百年後的官渡之戰中曹操下令把部下寫給袁紹的(木簡)書信付之一炬,這說明在當時紙還沒有在上層社會中普及。
在4世紀後期有一次王羲之一次就給謝安送了上萬張紙,這說明在當時的貴族階層中,紙張已經開始逐漸普及了。
紙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一,它與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一起,給我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複的歷史
2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初年,政治穩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躍,對傳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紙作為新的書寫材料應運而生。許慎著的「說文解字」,成書於公元100年。許慎認為紙是絲絮在水中經打擊而留在床蓆上的薄片。
這種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紙」,有人把這種「紙」稱為「赫蹄」。這可能是紙發明的一個前奏,關於這種「紙」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漢書·趙皇后傳」中記錄了成帝妃曹偉能生皇子,遭皇后趙飛燕姐妹的**,她們送給曹偉能的毒藥就是用「赫蹄」紙包裹,「紙」上寫:
「告偉能,努力飲此藥!不可復入,汝自知之!」。
由此推測紙可能與絲有一定關係。
遠古以來,我們的先人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韓信在未發跡之前「乞食漂母」的漂母,大概就是以此為生的。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覆捶打,以搗碎蠶衣。
這一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此外,藉助竹器瀝乾絲縷也是此法的一個重要步驟,它是造紙中抄紙的原型。我國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
紙張就是藉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
從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來看,造紙術的發明不晚於西漢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是202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古烽燧亭中發現的,年代不晚於公元前49年。2023年5月在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出土的古紙經過科學分析鑑定,為西漢麻紙,年代不晚於公元前118年。
2023年在甘肅居延肩水金關發現了不晚於公元前52年的兩塊麻紙;
2023年在甘肅金關出土,為西漢麻紙,暗黃色,質地較粗糙。
2023年在陝西扶風中延村出土了西漢宣帝時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張麻紙;2023年在甘肅敦煌縣馬圈灣西漢烽燧遺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漢麻紙。2023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文帝時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紙質地圖殘片,表明了當時的紙可供寫繪之用。從上述西漢出土的紙的質量來看,西漢初年的造紙技術已基本成熟。
歷史上關於漢代的造紙技術的文獻資料很少,因此難以瞭解其完整、詳細的工藝流程。後人雖有推測,也只能作為參考之用。造紙技術環節眾多,因此必然有一個發展和演進的過程,絕非一人之功。
它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3樓:野草蒼茫
1、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
2、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使用,造紙術進一步提高。
4樓:南京新華電腦專修學院
在秦漢之前一般都用絹、布糊窗,這說的也是富人。東漢元興元年(105年)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
但這時候,紙還沒有普及,質量也不是很好,容易爛,不能大面積的當窗戶紙用。
除了紙、布等這些,還有一種用在窗戶上的材料,叫明瓦,這也是富人才能用得起的。所謂「明瓦」,就是「透明的瓦」。人們挑選比較平整的牡蠣殼,加工成相對平整的明瓦,就可以用於釘窗戶,這種窗戶就叫做「蠣殼窗」。
5樓:國寫
是的,窗戶用紙糊。明清時是這樣,**時也是這樣,我們下農村插隊時,貧窮人家也是紙糊。電影電視裡有人用舌頭舔窗戶紙,再點一個小眼,偷看裡面。
6樓:董太漂亮
在中國的古代,窗子都是鏤空帶格子的,這種窗子的好處就是通風非常好,那麼,在位於北方的然後,為了保暖和隱私的需求,都會在窗子上用紙裱糊起來。
在玻璃引入中國之前,古代的窗戶真的都是用紙糊的嗎?
7樓:卡小炮
我們猜想在玻璃真正的引入中國,並被大範圍推廣之前,中國古代的窗戶難道都是用紙糊的嗎?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中國古人的智慧是很高的,在那個物質條件匱乏的年代,我國古人都能夠發明出四大發明,他們一定不會僅僅用紙來做窗戶的,以他們的聰明才智肯定能夠找到比紙更能代替玻璃的東西。
其實用紙來做窗戶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紙不防水,且脆弱易破,一旦遇到風吹雨打,很容易損害的。所以,古代用紙來做窗戶的,其實並不多。並且,在中國古代指這種東西雖然已經被髮明出來了,但是他的產量很低**昂貴,所以一般人家是不捨得用紙來做窗戶的,給家中的孩子讀書用紙都尚且不夠,又怎麼會用紙來做窗戶呢?
是中國古代在玻璃發明出來之前,大多數都是用布來代替窗戶的,不相對於紙來說更加柔軟且堅韌,並且不是防水的,不會一遇到颳風下雨的天氣就會損害。並且布的顏色以及花紋可以有多種選擇,除了使用效果之外,還給窗戶做了裝飾,可謂一舉兩得。
對於一些富貴人家或者用在宮廷之中的窗戶布,一般會選擇那些顏色漂亮,透光度好的布來做。其實,除了紙和布之外,我國古代還有用瓦片來做窗戶的,但是能夠用起瓦片來做窗戶的,一般都是家庭條件比較好的人家,因為這種窗戶的成本相較於紙和布來講都會高很多。
8樓:追求成就美好
在古代窗戶確實是可以用紙糊的。這種紙質非常的好。
9樓:餘尺素
我覺得在玻璃沒有出現之前,古代的窗戶應該是用紙糊的,因為我們看古裝電視劇都是這樣的。
10樓:我最愛的小嘉嘉
在玻璃引入中國之前,古代的窗戶有一些是用竹子製造而成的。但是也有少部分是用紙糊的。
11樓:洛溪歸
應該是這樣吧,記得在老時候還用的是紙糊的窗戶呢。
12樓:維娜心
在古代,紙張沒有大量應用之前,窗戶用的是布之類的東西,直到有了紙以後窗戶就用紙糊了。
13樓:做最好的
並不是所有的古代的窗戶真的都是用紙糊,還有的是用布或者其他東西。
14樓:怎麼會生出了你
古代的窗戶大多數都是用紙糊上去的,或者是用稻草。
15樓:青春恍若浮兮
紙糊的窗戶只是其中的一種,還有其他的東西。
16樓:暮光夢緣
應該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畢竟沒有先進的技術。
你知道在玻璃引進中國之前,窗戶都是用什麼做的嗎?
17樓:純粹與純潔的心
窗戶和窗櫺是用木頭做的,窗框有用木頭,也有用條石頭砌的。 一般貼窗用的是竹篾紙,這種紙比較透亮,而且堅韌不容易破,就像今天我們說的紗紙。窗戶上會有窗格,竹篾紙貼在窗格里邊那面,窗格眼較小較密。
夏天有錢人家會用很薄的輕紗來代替窗戶紙(冬天紗布會比紙張透風),所以古詩裡常會出現「碧紗窗」這個詞。
窗在宋代以前就是一個豎格,後來就出現了橫格,然後斜格既後來大量的雕飾。它的功能除具最早的那種採光功能,更多的增加了裝飾功能,這點是我們今天能看到的明清古門窗中最重要的部分(這在後面要具體說明)。
而我們今天能看到的這個門窗,早期它有一個問題,就是沒有玻璃。沒有玻璃的時候,如果窗做得過大,一颳風它會破掉,所以它就必須要加窗櫺格,窗櫺格的間距是要保證窗的強度。我們在唐代以前雖然有了紙,但是那個紙還不能大面積當窗戶紙用,所以古書上記載的大多都是用綾這個絲綢織品代替,可是它的成本又非常高,而且它透光性相對紙來說不是很好。
到了明清,紙大量應用到窗戶上,這個的應用解決了很多問題,比如它的間隔可以適當地增大。在北方有比較大的窗戶格,紙的拉力很好。這樣它就可以不停的更換,這就是窗戶在它實際功能中的一個應用。
比如北方比較寒冷,甚至有的窗戶要糊兩層紙,過去有句話說「東北三大怪,窗戶紙糊在外」,實際上它不是糊在外,它是兩邊都糊,在外面看好像是糊在外,著火是因為東北經常下雪,雪如果浸入,窗戶紙很快就壞掉,所以它必須兩面糊。而在南方就是糊裡側,窗櫺看得很清楚。這是由於地域特點產生的特徵。
18樓:鹿野小花
玻璃之前窗戶用紙糊也有用紗布或者綾羅綢緞的。普通人家就用紙糊住。有錢的就用漂亮的綢緞或者夏天用薄薄的紗糊住。
19樓:呵呵搭呵呵
在玻璃引進中國之前,窗戶都是一些紙做的吧,影視劇裡面很多
20樓:上海新哥
用紙,你有沒有聽說過捅破窗戶紙這句話?
再早一些,紙還沒有發明,是使用淺色的貝殼鑲嵌在木質的格柵裡面,以達到透光。
21樓:六六六大順六
窗戶主框架基本上都是木質的,在沒有玻璃之前,中國家庭窗戶主要有兩種遮擋材料。對於大戶人家或者達官貴人,窗戶上糊的都是紙,這個當然容易破,所以要經常糊,成本高,廣大農村老百姓弄不起。農村在天暖和時,窗戶上啥有沒有,到了冬天,一般用稻草塞窗戶來禦寒。
22樓:代德華
u在玻璃引進中國之前,都是那種小格子窗戶,北方冬天冷就貼上紙擋風。在很多電影電視中都有這方面的描述。在玻璃引進中國之前,都是那種小格子窗戶,北方冬天冷就貼上紙擋風。
在很多電影電視中都有這方面的描述。在玻璃引進中國之前,都是那種小格子窗戶,北方冬天冷就貼上紙擋風。在很多電影電視中都有這方面的描述。
在玻璃引進中國之前,都是那種小格子窗戶,北方冬天冷就貼上紙擋風。在很多電影電視中都有這方面的描述。在玻璃引進中國之前,都是那種小格子窗戶,北方冬天冷就貼上紙擋風。
在很多電影電視中都有這方面的描述。
23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用白色的油紙封閉的窗戶。
2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最早以前的窗戶都是用紙糊的,那時候風吹雨打的紙窗戶非常容易破,冬天還特別冷,後來改用牛皮紙,再後來就有了玻璃,現在全部都是塑鋼窗了!而且塑鋼窗還分為二層和三層的,特別保暖!
25樓:匿名使用者
縮料布,更早的時候是紙
26樓:匿名使用者
紙糊的,對強風沒有任何抵抗力,玻璃不適合中國國情,中國特色的紙糊的玻璃才適合中國國情。
27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貼窗用的是竹篾紙,這種紙比較透亮,而且堅韌不容
易破,就像今天我們說的紗紙。窗戶上會有窗格,竹篾紙貼在窗格里邊那面,窗格眼較小較密。夏天有錢人家會用很薄的輕紗來代替窗戶紙(冬天紗布會比紙張透風),所以古詩裡常會出現「碧紗窗」這個詞。
為什麼古代的窗戶都是紙糊的?
28樓:匿名使用者
這種紙比較透亮,古時建築有簷,所以一般雨水淋不到,也有不貼窗紙的,窮人家晚上以茅草堵塞窗戶口。當然明清時期就有玻璃了,但玻璃是大戶官宦人家才有得用的,是比較金貴的東西。紅樓夢裡還有個丫鬟叫玻璃的。
明顯會有差異,每個需求者都會從自己生存環境的角度出發,挑選喜愛或者讓社會接受的紋飾與圖案。古代的窗戶是用渲紙做的,因為古代沒有玻璃,你去江南古鎮就可以看到那些古老的房子的窗戶了!
發明紙以前是用紗(很薄的那種和現在的紗布異樣厚)的,後來嘛就是用紙的了,現在東北一些地方還有,也有用很細的竹交叉弄成現在鐵紗窗一樣的東西。
到唐宋時期文人多用韌皮紙書寫,這種紙比較厚密,雙面寫字,擬稿之後的廢紙,其主要用途就是糊窗或者糊牆了。北宋王安石有《紙暖閣》:「楚谷越藤真自稱,每糊因得減書囊。
」說的是他用已經寫過字的楚地穀皮紙和吳越藤紙糊窗子的事情。除了比較厚實的文書廢紙,防水紙也很適合做窗戶紙。《唐宋白孔六帖》裡記載:
「糊窗用桃花紙塗以水油,取其甚明」,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油紙。窗戶紙容易破損,選用油紙不但可以防雨雪溼破,而且還能增加透光度。
清代宮廷地位較高的殿堂用高麗紙糊飾,這是一種用綿繭或桑皮製造的白色綿紙,不僅透明白淨,而且質地堅韌,經久耐用。直到清朝晚期,紫禁城各宮殿的門窗逐漸換上了玻璃,窗戶紙才逐漸從宮廷中消失。
一般家庭都是用麻紙來糊,但是大戶人家是很講究的,例證為紅樓夢專門就黛玉的窗戶渲染了一番賈母對生活的講究,就是「茜紗窗」即紅色的軟煙羅。別的人家都有糊法,也很多事用絲綢來糊的,或者有防雨防風的細布。
有時費盡脣舌,爭執一個不易化解的問題,
還不如來一個簡單的行動容易。
這樣的話,你就能化解敵人的攻勢於無形。
古代的窗戶是用什麼做的古代的窗戶在沒有發明玻璃時是使用的什麼材質
用木頭做的,那時沒有玻璃,就用紙糊住。有些則用席子,可用木棍撐開。窗在宋代以前就是一個豎格,後來就出現了橫格,然後斜格既後來大量的雕飾。它的功能除具最早的那種採光功能,更多的增加了裝飾功能,這點是我們今天能看到的明清古門窗中最重要的部分 這在後面要具體說明 而我們今天能看到的這個門窗,早期它有一個問...
古代有玻璃嗎中國古代能製造玻璃嗎?
古代就已經有玻璃存在,最早是在古埃及,有關的資料如下 玻璃的歷史 最初由火山噴出的酸性巖凝固而得,約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製出玻璃裝飾品和簡單玻璃器皿,當時只有有色玻璃。約公元前1000年前,中國製造出無色玻璃。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18世紀,為適應研製望遠鏡的需...
為什麼玻璃窗戶前總有好多的死蒼蠅啊
不會自殺的,它們進了房後,吃飽喝足了想逃出去,看見亮的地方就飛去了,但是被玻璃窗擋住去路,沒有辦法,就一直在往玻璃上飛,一直飛到筋疲力盡,最後就掉在玻璃前,慢慢的死掉了。不要讓它們死在這裡了 有辦法,把玻璃窗開啟,讓它們飛出去。放它們一條生路。您好,玻璃是透明的,很多蒼蠅飛進來碰死的,它有沒腦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