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典有什麼可以聽了使人靜心的(就是平復急躁或煩躁等負面情緒的心情)

2021-05-23 06:00:08 字數 4817 閱讀 4931

1樓:匿名使用者

看來你還不是佛教修行人,佛教每部經典都是在講清淨心,從事相、理體、因果、般若等等各個方面來講解。講這些東西就是為了消除眾生的大煩惱。由於眾生的業感,使眾生沉迷於財、色、名、食、睡,從而產生貪、嗔、痴等諸多煩惱。

一個人如果不能斷除貪心、妄想、分別心,心就不能清淨,煩惱總是一大堆,用煩惱心看什麼經典都是煩惱。所以要靜心,就必須放下貪慾執著心,心清淨了,就是鼓樂喧天,當下也是清淨自在。要想真正靜下心來,好好學佛吧,解脫從這裡開始。

2樓:同體平等

楞嚴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行願品,普門品。金剛經,壇經等一切佛經。願求如來正法,願解如來真實義,一心專念即可以。或專念: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南無觀世音菩薩。

旁邊的人也可以助念,網上有音訊,大悲咒,都可以。專心自誦,或聽。

願求佛菩薩真實義。常唸誦。

3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一定要是佛教?輕**也可以啊?

4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你可以到佛院裡面親身去感受,明亮的坐禪地方和清幽的大樹還有誦經的和尚

宗教佛教,在家佛**應該怎麼對待感情生活?

宗教佛教,在家佛**應該怎麼對待感情生活

5樓:莫文靈雲南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佛法最重要的是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提得起觀照的功夫,功夫得力了,世間法與出世間法是一不是二,所謂是「一法如,一切法如」。到出世間與世間是一如不二,然後才能證得煩惱與菩提不二,生死與涅盤不二。將修行和現實生活相結合,法法是心,塵塵是道。

隨緣修行,隨機參禪證悟,如果離開現實生活而尋道覓法,反而會離道更遠。佛法就在你的煩惱之中,是離不開你在世間煩惱中的覺悟,你覺悟到世間如幻如化,必然是在世間才能覺悟到,覺悟與世間是不能相離的,沒有世間,你又哪兒去求覺悟呢?哪兒去找菩提呢?

要知道,從體上講,菩提和煩惱是沒有兩樣的,千萬不要離開了自己的煩惱去求菩提。學佛之人若無法將佛法落實在平常的生活上,不能從身、口、意三業之中徹底的反省與改變自己,以得到革新與超越,那麼,你對佛法的追求將也會是虛妄一場。

說到修佛學佛修行,很多人認為,找個清靜的地方,遠離這個世間紅塵才可修,或者搞個閉關、出家才能修,卻不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將修行和現實生活相結合,法法是心,塵塵是道。

隨緣修行,隨機參禪證悟,所謂「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行住坐臥乃至吃飯穿衣、種地砍柴、遊山玩水,無不是參禪悟道。如果離開現實生活而尋道覓法,反而會離道更遠。

一切修行不能離開世間,離開世間的修行永不可能成就。

一切如來示現八正道成佛,必然是在世間。

一切菩薩必然入世、度生。

一切大羅漢即便經過八萬四千大劫,還是要回到世間,還是要入世度生。

一切世界有三界,跳出三界,卻無個第四界可去,仍然是在三界入世度生。

若是修不好世間法,而妄圖修行成佛,是沒有可能的。

即便是帶業往生,在極樂世界修行,也只是暫時不還舊債,遲早還是要來這個世界了清債務,絕不是永不再來的。

正如南懷瑾老先生在《南禪七日》裡所講,成佛做祖了怎麼樣,還是要來渡眾生的。

所以修好世間法很重要,是基礎。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這是許多學佛人背得爛熟的話;在六祖許多精闢的語句中,這也是其中的一句。

說來容易,真正理解了、實行了的人還是少見啊!佛法就在你的煩惱之中,是離不開你在世間煩惱中的覺悟,你覺悟到世間如幻如化,必然是在世間才能覺悟到,覺悟與世間是不能相離的,沒有世間,你又哪兒去求覺悟呢?哪兒去找菩提呢?

要知道,從體上講,菩提和煩惱是沒有兩樣的,千萬不要離開了自己的煩惱去求菩提。煩惱都不會用,喜怒哀樂都沒有了,你說這象什麼佛!該喜則喜,該怒則怒,喜怒哀樂的本性就是菩提。

佛經上說:「菩薩未成佛時,以菩提為煩惱,菩薩成佛時,以煩惱為菩提,何以故?以第一義不二故。

」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說,浪子回頭金不換,沒有回頭時,胡作非為是張三,回頭後,安分守己、助人為樂的還是那個張三。回頭做好事的那個力量,就是他以前幹壞事的那個力量嘛。

所以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千萬不要離開世間,離開自己的煩惱到別處去求什麼法。你要在世間深悟到世間的真相,倒過來世間的一切煩惱都變成了你的妙用,全是菩提了。

如果沒有這些喜怒哀樂,佛又用什麼來給眾生說法呢?用什麼方便來接引眾生呢?佛是煩惱學的專家,是煩惱學的大博士,其原因,佛就是從煩惱中鑽出來的,深通煩惱,故能明瞭一切眾生的煩惱,也才因之建立了種種降伏煩惱、轉煩惱成菩提的法。

所以「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走遍天下,哪兒找得到長角的兔子呢?這四句的確太好太妙了,可以說是禪宗的總綱。

有的人一說修行,總想找個清淨地方,去閉關。你見那些閉關的有幾個成功的?「不是菩薩不坐山,沒有開悟不閉關。

」閉關是有大本錢才行的。這些人不懂得佛法在世間,只有在世間才能覺悟的道理,也沒有半點火候,就去閉關,往往煩惱一來,想老婆了,想酒肉了,想朋友了,想熱鬧了,結果是閉不了幾天。有的人倒有勇氣,強撐著,結果弄出病來。

有些人倒是有「成果」,結果修成了「百不思、百不想」的廢人。要多些時間看看自己,看自己做過的事,用以上來對照,不照已,照心。

『佛法』是指佛祖相傳頓教之法。『世間』,「世」有遷流的意思,「間」有界限的意思。世間與世界是相同的意思。

佛法講世間,一般講兩種世間:一種是「有情世間」,另外一種是「器世間」。佛法就在世間裡面,不需要離開世間去求取正覺。

儒家說:「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也。」如果離開世間做人的本分,去尋覓菩提覺道,就好比向兔子頭上去找角一樣的傻。

兔沒有角,就好比離開世間,決定沒有菩提一樣。古德也常用金與器來比喻,所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若舍器去求金,就與求兔角是一樣愚痴。

世間一切諸法,佛在《法華經》為我們作「如是」之解,所謂「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如是」,能見到這十大要領,你就能見到百界千如。見到百界千如,才是真正的世間覺,成就一相三昧、一行三昧。「十如是」,天台大師把它分作三句讀。

以「相」來說,第一句「如是相」,第二句是「是相如」,第三句是「相如是」。一個字有三種讀法,十個字合起來就三十種讀法,從這個讀法裡面,我們就能悟入一切法的真實相。我們修學果然能依照十如是用心,時節因緣成熟,頭頭是道,遇緣觸著,當下豁然大悟。

這種境界,在古代依照這種方法修行見性的人很多。由此可知,佛法最重要的是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提得起觀照的功夫,功夫得力了,世間法與出世間法是一不是二,所謂是「一法如,一切法如」。到出世間與世間是一如不二,然後才能證得煩惱與菩提不二,生死與涅盤不二。

可見,迷就叫世間,覺就叫淨土,隨其心淨即佛土淨,迷悟在心,不在境界。所以,境界確實是「如」、「是」;換句話說,有所「不如」,有所「不是」,都是迷心的錯誤妄見。古人說: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定慧,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

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我們要是

能稍稍體會得,與佛又有什麼不相同呢?所以,只要我們在一切境界中不起貪瞋妄念,離開一切善惡的妄想,行住坐臥,觸目遇緣,與佛之妙用也沒有什麼不相同的。古人說:

「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我們要是把一切心息掉,妄情從**起來?妄情不起,起作用的就是真心。

所謂「但息妄緣,即如如佛」,這就是常住真心,這就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慧律法師也曾開示過:學佛要能有正確的修行觀,才能開啟內在本有的智慧。有的佛教徒在尚未學佛以前還算是很快樂的,但是學佛以後,他自己覺得痛苦,旁人也跟著難過。

曾有一位女信徒的先生跑來找我,向我「討回」他的老婆。他抱怨:「從他太太學佛以後,每天都要花很長的時間來做修行的功課,家事不做,小孩子上、下課也不接送;而我下班回到家裡,肚子餓得不得了想吃飯,她卻叫我帶著小孩去館子吃。

」如此,平日和諧的生活不再,增加的是每日固定的爭吵。

在家居士有心學佛是一件好事,但必須認清楚自己與出家的法師在修行上是有分別的;不論修行的基本態度或修行的方法都應該不相同。 出家人以修行為他一生的職志,每日必須花很多時間在念佛、拜佛或打坐等等,與修行相關的功課上。而在家居士就無法做到如此,因為如果你每天花十多個小時來做功課,結果往往是造成夫妻感情破裂、親子疏離,友情消失。

因為你為了「修行」而忘了自己的本份,自然而然,學佛就變成了一種痛苦與負擔。 事實上,修行一定要落實在生活當中,絕不是有了**不要老公,有了佛法就不用吃飯。學佛了,更應先盡到自己為人婦、為人母的本份,將家庭料理照顧好之後,這樣,你用多餘的時間來念佛拜佛、親近三寶,不僅家庭和諧美滿,而自己也更能以觀照的工夫來突破貪慾與執著,巧妙地思惟如何運用佛法待人處事,如此,智慧才能獲得提升與開發。

學佛之人若無法將佛法落實在平常的生活上,不能從身、口、意三業之中徹底的反省與改變自己,以得到革新與超越,那麼,你對佛法的追求將也會是虛妄一場。

6樓:法藏

在家學佛**,應盡夫妻義務,孝養尊敬雙方的父母親人,善待善教孩子,促進家庭和睦!

佛教與其他的宗教的區別

7樓:鏆栨磱媧嬧湪

1、其他宗教往往建立一個萬能的神,世界是神造的,人的命運也是由神決定的。除了神的恩賜,人是沒有能力拯救自己的。在其他宗教中,信的人得到褒揚,不信的人會得到懲罰,作為宗教本身,是真理的代表,不存在終結的一天。

2、在其他宗教中,人在出生之前固然是不存在的。道家的最高神「三清」雖然沒有創造世界,卻是世界生成過程本身的象徵,是創世神向真理神過度的階段。

3、佛教是無神論。其它任何宗教,不管是**教的上帝、回教的真主亦或是道教的玉皇大帝,這些宗教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認定有一個萬能的、創造萬物的神或者高高在上的教主,然而佛教裡面卻沒有。

4、佛教與其它宗教的一個重大區別在於它是真正面向一切眾生的。其它的宗教都要求信眾絕對信仰其教義,不管其教義是否經過實踐檢驗,入我門來,就得先承認我的地位,信則得救,不信則不救。

有什麼歌能讓人聽了靜心的

你可以試試聽一下輕 石進 宮崎駿 久石讓等等 強烈推薦.kiss the rain鋼琴曲.絕對靜心.不相信你試試.我衝動的時候一聽就會很很安靜哦 歌能讓人聽了靜心的嗎?呃.推薦幾首我認為好聽的吧!樓主覺得不好聽也不要罵我哦!呃.第一首推薦曲目是英文歌 來自克里斯布朗的 with you 克里斯布朗這...

什麼佛經可以靜心清心有那些佛經能讓人靜心

嚴格講,所有佛經,皆可靜心和清心。因佛教修行,本就是修心,佛經萬本,皆不離心。但佛教又講因緣,各人因緣不同,根基不同,在世俗的身份 學歷 工作皆不同,自然會有不同的選擇。從現代社會的高節奏和您是初學佛這些特點的來看,可選心經,最短之佛經,直指最上乘空性之理,不需理解,但能誦持,自有靜心清心之奇效。也...

有什麼書可以淨心,有什麼書能讓人靜心的

泰戈爾的 飛鳥集bai 推薦理由 du飛鳥集是泰戈爾zhi 1861 1941 的代dao表作之一專,也是世界上最傑 屬出的詩集之一,它包括300餘首清麗的小詩。白晝和黑夜 溪流和海洋 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爾的筆下合二為一,短小的語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領世人探尋真理和智慧的源泉。初讀這些小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