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是嘛
如《七月》敘述農夫在一年十二個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賦。《詩經》中比的運用很廣泛,比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擬物手法表達感情的比體詩,如《魏風·碩鼠》《小雅·鶴鳴》,獨具特色:
而一首詩中部分運用比的手法,更是豐富。
(《毛詩正義》引)他把「比興」的手法和外在世界的物象聯絡起來,認為「比」是修辭學中以此物比彼物的比喻手法,「興」是「起也」,即託諸「草木鳥獸以見意」的一種手法。論述雖較簡單,但總的說,是抓住了「比興」這一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的特點的。
擴充套件資料
賦比興是《詩經》的三種主要表現手法。是中國古代對於詩歌表現方法的歸納。它是根據《詩經》的創作經驗總結出來的。
最早的記載見於《周禮·春官》:「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後來,《毛詩序》又將「六詩」稱之為「六義」:
「故詩有六義焉:風、賦、比、興、雅、頌。」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對此解釋說:
「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
2樓:鮮秀麗邴鶴
這是古文中三種寫作手法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者也。也就是敘述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比方
興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借物詠物
詩經中的賦比興手法是如何運用的?請舉例說明
3樓:9小王子非魚
詩經中的賦比興手法運用的例子:
1、賦是直鋪陳敘述,是基本的表現手法。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
2、比是「以彼物比此物」,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的《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手法。
3、興又多稱為「起興」是藉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對於詩歌中渲染氣氛、創造意境起著重要的作用。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如《關雎》開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桃夭》開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寫出了春天桃花開放時的美麗氛圍,也可以理解為對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說這是在烘托結婚時的熱烈氣氛。
4樓:life大林子
1.《詩經》中的賦:
《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採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2.《詩經》中的比:
《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3.《詩經》中的興:
《陳風·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擴充套件資料
賦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它的特點就是敷陳、直言,即直接敘述事物,鋪陳情節,抒發感情。
比分為比喻和比擬。比體詩的特點是以彼物寫此物,詩中所描寫的事物並不是詩人真正要歌詠的物件,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例如,《碩鼠》一詩中,就是運用了比的表現手法,通過描寫令人憎惡的老鼠,將奴隸主貪婪殘忍的本性表現的淋漓盡致。
運用比擬表達喜愛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給人親切之感;用它表現醜惡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畢露,給人厭惡之感。
興,即起興,在一首詩的開頭,或一章詩的開頭。《風雨》中運用興的表現手法的句子是「風雨悽悽,雞鳴喈喈;風雨蕭蕭,雞鳴膠膠;風雨如悔,雞鳴不已。」通過對《詩經》的研究,有些詩中的興起到了渲染氣氛的作用。
例如,《風雨》寫的是在傍晚時節,外面下班著小雨,颳著風,女主人公正在思念著自己的夫君,此時,聽見了外面的雞鳴聲。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相思、愁悵之情。興在這裡就起到了渲染了一種淒涼的氣氛,加深抒情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5樓:懶惰餅子
賦賦陳,一作鋪陳。鋪排,是鋪陳、排比的簡稱。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
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 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採用。
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結合,相得益彰。
比如《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採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比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為普遍。 一般說,用來作比的喻體事物總比被比的本體事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而為人們所知,便於人們聯想和想象。形象生動,鮮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徵。
比如《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興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從特徵上講,有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從使用上講,有篇頭起興和興起興結兩種形式。激發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比如《關雎》開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樓:笑依兔子
中國古代對於詩歌表現
方法的歸納。它是根據《詩經》的創作經驗總結出來的。最早的記載見於《周禮·春官》:
「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後來,《毛詩序》又將「六詩」稱之為「六義」:
「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對此解釋說「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
……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今人普遍認為「風、雅、頌」是關於《詩經》內容的分類;「賦、比、興」則是指它的表現方法。
「賦、比、興」之說提出後,從漢代開始兩千多年來,歷代都有許多學者進行研究和論述,但在具體的認識和解說上,一直存在著各種分歧意見,眾說不一。
漢代對賦、比、興的解釋漢代解釋「賦、比、興」最具有代表性,對後世產生了較大影響的是鄭眾和鄭玄兩家。鄭眾說「比者,比方於物……興者,託事於物。」(《毛詩正義》引)他把 「比興」的手法和外在世界的物象聯絡起來,認為「比」是修辭學中以此物比彼物的比喻手法,「興」是「起也」,即託諸「草木鳥獸以見意」的一種手法。
論述雖較簡單,但總的說,是抓住了「比興」這一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的特點的。鄭玄的解釋則不同,他認為:「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
比,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興,見今之美,嫌於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毛詩正義》引)這裡,除了講「賦」的特點是表現手法上的鋪陳其事,比較符合實際外,其他的解釋則都跟政治、教化、美刺聯絡起來,這就把一定的表現手法看成了某一特定文體的特徵,不免牽強附會。
《毛傳》、《鄭箋》中對於《詩經》的解釋,常常在徑情直遂的詩歌中,離開藝術形象去尋求有關君臣父子的「微言大義」,例如把愛情詩《關雎》說成表現「后妃說樂君子之德」等,和這種對於「賦、比、興」的穿鑿曲解,是有直接關係的。所以後來孔穎達就不同意鄭玄把「比興」分屬「美刺」的說法,指出:「其實美刺俱有比興者也。
」(《毛詩正義》不過,鄭玄把「比興」提到美刺諷諭的高度來看待,對唐代陳子昂、白居易等所標舉的「美刺比興」說,是有啟迪作用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論述魏晉南北朝時期,論述「賦、比、興」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摯虞、劉勰和鍾嶸。摯虞繼承了鄭眾的觀點,認為:「賦者,敷陳之稱也;比者,喻類之言也;興者,有感之辭也。
」(《藝文類聚》卷五十六)他並且對漢賦的不「以情義為主」而「以事形為本」、極盡閎奢巨麗之能事,提出了尖銳的批評。「賦」的表現手法在漢賦的創作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發展,以致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體,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相當一部分漢賦專門去鋪採□文地描摹宮室之美、田獵之盛等,以致缺乏深刻的、有意義的思想內容。摯虞對漢賦的批評是切中其弊的。
由於漢賦中大量運用了比喻性的辭藻,容易使人誤認為「賦」與「比」有較密切的聯絡,和「興」似乎無關,所以劉勰在談到漢賦時,稱其「日用乎比,月忘乎興,習小而棄大」,結果是「比體雲構」,「興義銷亡」(《文心雕龍·比興》)。實際上這裡所說的「比」是「賦」中之「比」。由於這一原因,同時也由於中國古代抒情詩遠比敘事詩發達,所以人們有時略「賦」而標舉「比興」,以「比興」概括詩的「三義」。
劉勰對「比興」的論述,曾受到《毛傳》和《鄭箋》牽強附會說詩的影響,如他說過「《關雎》有別,故后妃方德;『尸鳩』(指《召南·鵲巢》貞一,故夫人象義」(《文心雕龍·比興》)等等。但他同時又繼承了鄭眾的見解,並作了進一步的發揮,認為「比者,附也;興者,起也。附理者切類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擬議。
起情故興體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又認為「比」的要求是「寫物以附意,□言以切事」。這就概括了「比興」作為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的特點。
他還指出 「詩人比興,觸物圓覽」。即認為「比興」的思維和手法必須建立在對外部事物觀察、感觸的基礎之上。這些意見,都是很可取的。
劉勰之後,鍾嶸對「賦、比、興」的論述,有了更多的新內容。他說:「文已盡而意有餘,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強調「興」的特點是「文已盡
參考資料
什麼是賦比興?(需舉例)
7樓:愛吃貓的__魚
賦比興是《詩經》的三種主要表現手法。是中國古代對於詩歌表現方法的歸納。它是根據《詩經》的創作經驗總結出來的。
賦:平鋪直敘,鋪陳、排比。相當於如今的排比修辭方法。比:類比,比喻。(這裡有兩種說法,分別是類比和比喻。而在「比興」中,「比」為「比喻」之意。)
興:託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後藉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相當於如今的象徵修辭方法。興就是以情寓於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興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舉例:1、賦是鋪陳,類似於今天的排比。
《詩經》例子: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現代漢語例子,《黃河大合唱》歌詞:保衛家鄉,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2、比是比喻。
《詩經》例子: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現代漢語例子,《桂林山水》: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興是有感,就是從a聯想到b。ab之間很可能一點關係都沒有。現代的歌詞中這種情況最多了。
《詩經》例子: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什麼是 賦,比,興 ,什麼叫“賦,比,興”?
詩經 的表現手法。南宋朱熹在 詩集傳 中解釋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鋪陳直敘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引譬設喻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也就是觸景生情,託物興感,啟發聯想和想象。詩經 中的民歌運用賦 比 興手法,形象鮮明生動,使鳥獸草木的神態色採 天地山川的萬千景象 人物的音容笑貌...
舉例說明賦比興的作用?拜託各位大神
賦 直接鋪陳敘述 比 比喻 興 先言它物再言所詠之物 賦 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它的特點就是敷陳 直言,即直接敘述事物,鋪陳情節,抒發情。例 周南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採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比 比分為比喻...
《詩經》中的賦比興怎麼理解,詩經中的賦比興手法是如何運用的 請舉例說明
興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簡單說就是要一個引子引出自己想描述的內容。比 以此物比彼物。簡單說就是用比喻的手法 賦 鋪成敘事,就是對所敘之事鋪來。詩經中的賦比興手法是如何運用的?請舉例說明 詩經中的賦比興手法運用的例子 1 賦是直鋪陳敘述,是基本的表現手法。如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