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儒林外史是在清朝中後期日益腐敗的背景下。
2樓:我就是楊錦山
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社會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封建社會的腐朽,統治者鎮壓武裝起義的同時,採用大興***,考八股、開科舉,提倡理學以統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籠士人,吳敬梓反對八股文、科舉制,憎惡士子們醉心制藝,熱衷功名利祿的習尚。他把這些觀點反映在《儒林外史》裡,以諷刺的手法,對醜惡的事物進行深刻的揭露。[1] [2]
《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兩代人「科第仕宦多顯者」(程晉芳《文木先生傳》),共有六名進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吳霖起是康熙年間的拔貢。
吳敬梓康熙六十一年(2023年)考取秀才,同年父親病逝。由於不善於治理生計,他過著揮霍浪子生活。雍正七年(2023年),他應科舉時,被斥責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
後憤懣離開故土,靠賣文和朋友接濟為生。乾隆元年(2023年),吳敬梓參加博學鴻詞科預試。安徽巡撫趙國麟正式薦舉他入京廷試,但他「堅以疾篤辭」(顧雲《吳敬梓傳》),從此不再參加科舉考試。
至晚年,常處於飢寒交迫。這樣的個人經歷,令他本人對考八股、開科舉等利弊感受尤深。[2]
書名上,「儒林」一詞源出《史記》「儒林列傳」。是「儒者之林」,指學術界等。[6] 國史列傳,自然是「正史」,作者專門以「外史」為書名,正是為了作區別,正如作者的摯友程晉芳在《懷人詩》中所揭示的:
「外史記儒林,刻畫何工妍;吾為斯人悲,竟以稗史傳。」則是作一正統記史之外的的儒林傳記,並且作者有意把書中故事假託發生在明代,以類「正史」,而實際上描繪的卻是清代廣泛的社會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時代的文人在科舉制度毒害下的厄運。《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成書於乾隆十四年(2023年)或稍前,現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2023年)。
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採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1]
《儒林外史》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的高峰,它開創了以**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2]《儒林外史》脫稿後即有手抄本傳世,後人評價甚高,魯迅認為該書思想內容「秉持公心,指摘時弊」,胡適認為其藝術特色堪稱「精工提煉」。在國際漢學界,該書更是影響頗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種文字傳世,並獲漢學界盛讚,有認為《儒林外史》足堪躋身於世界文學傑作之林,可與薄伽丘、塞萬提斯、巴爾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並論,是對世界文學的卓越貢獻。
儒林外史每回梗概,儒林外史每回概括
儒林外史 長篇 清代吳敬梓作。五十六回。成書於1749年 乾隆十四年 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1803年 嘉慶八年 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 功名富貴 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 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 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
儒林外史主要採用了哪些諷刺手法,儒林外史的諷刺手法表現在哪些方面
儒來林外史 中諷刺手自法的運用 儒林外史 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 1 以平鋪敘事的手法去諷刺 2 以白描的手法去諷刺人物 作者從人物關係著眼,把范進和周進對比起來寫。3 誇張的諷刺藝術。作者善於運用誇張的手法,突出人物可笑可鄙之處,達到諷刺的目的。范進中舉發瘋,是極端誇張的筆墨。...
《儒林外史》中的俠客,《儒林外史》裡各個章節的標題。
王冕,甘露僧,蕭雲仙,張鐵臂 俠客張鐵臂 豬頭會 儒林外史 的諷刺藝術。儒林外史 的諷刺藝術正是體現了魯迅所說的 諷刺的生命是真實 非寫實決不能成為所謂諷刺 的精神。中許多人物原型 許多人情世態,都是當時社會上司空見慣的。作者加以典型的概括,從而顯露出幽默的諷刺鋒芒。非寫實決不能成為所謂諷刺 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