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有什麼風俗?有什麼民族特色?誰知道

2021-03-05 09:19:36 字數 4895 閱讀 4904

1樓:千山鳥飛絕

一、彝族的風俗有:

1、節日

民間傳統節日很多,主要節日有十月年、火把節及區域性的節日和祭祀活動,十月年是彝族的傳統年,多在農曆十月上旬擇吉日舉行。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彝族根據彝歷選定年節。

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還有的地區,在節日裡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

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當年雨水充足。

2、婚禮

彝族的婚禮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習俗,如潑水、抹黑臉、哭嫁、新娘婚前禁食、婚後「坐家」等。彝族男女婚前要舉行訂婚儀式,訂婚時要先取吉兆合婚,男女雙方各殺一頭豬,取膽、胰**,以膽色澄黃、胰大直肥為吉,若胰臟捲曲則為凶,表示不能相配。

婚期根據雙方出生年月的屬相選定,一般都在每年的農曆十一月以後到次年二月這段秋收後的**季節舉行,最佳日子是在有六顆星與月亮成一平行線的時候,彝族稱為「他波」。最佳婚齡是17、19歲。女子如果過了17歲還未出嫁,則要再舉行一次成年禮。

3、喪葬

大部分地區彝族實行土葬,涼山彝族實行火葬,葬後,就地挖土、石蓋嚴,或將骨灰裝入袋,用馬馱藏於巖穴。此後,要為死者舉行「安靈」儀式,用一寸左右的竹子,外包白羊毛,纏紅線,裝進長五寸、挖有槽的木棒內,再用麻皮纏,削尖木棒兩端,掛在一塊竹篾笆上,靈牌便做成了,彝語稱為「馬都」。「馬都」置於室內樑下上方神位上。

二、彝族的民族特色有:

1、服裝

涼山彝族傳統服飾,男女皆穿右衽大襟衣,披擦爾瓦、披氈、裹綁腿,平時跣足,冬天穿麻鞋。

男子頭纏中髻,不同次方言區的樣式不同,左耳戴蜜臘珠、銀耳環等飾物。男褲在北部方言區根據不同的次方言有「大褲腳」、「中褲腳」、「小褲腳」之別。

婦女著百褶裙、戴頭帕,生育後,可戴帽或纏帕,喜佩耳飾、手飾,戴銀領牌。傳統衣料以自織自染的毛麻織品為主,傳統色彩為黑、紅、黃三色。圖案紋飾多為雞冠、羊角、火鐮、蕨草、窗格等動植物和生活物品。

2、建築

涼山彝族民居為「瓦板房」;貴州和雲南北部及中部是「土掌房」、「方型碉樓」、「垛木房」和「廈片房」;廣西和雲南東部則是「幹欄式」住宅。

彝族村寨一般聚族而居,多坐落在依山傍水、向陽避風、樹木茂盛、土地肥沃、地形開闊、有利於耕牧和軍事防禦的山坡上。在高山多散居,半山和河谷地帶多聚居。一個血緣家支聚居在一起,形成自然村落,小則幾戶,多則幾十戶,血緣較近的各支分散相鄰。

2樓:善良的我啊你

彝族史稱「烏蠻」、『「羅羅」、 「倮倮」,有諾蘇潑、聶蘇潑、倮倮潑、香堂、蒙化等自稱。彝族的節日以農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節」最為隆重。

彝族有著大分散、小聚居的生活特點,所以各地的彝族住宅不很相同。但屋內大多設一個火塘,塘火終年不熄,除用於取暖、照明、燉煮或烘烤食物外,亦是聚友會客的中心。火塘的鍋莊石或三腳架,不能用腳去踩,嚴禁往火塘裡吐唾沫。

燒烤不潔之物,並禁忌在火塘邊裸露身體。

在長幼、男女、主客之間,彝族有嚴格的禮俗。途遇長輩,晚輩須待立一側,讓長者先行;長輩入室須讓其上座,餘再依次而坐;吃飯時,長輩坐上方(習稱「上席」),下輩依次坐兩旁和下方,並侍候長輩,為其添飯、夾菜、泡湯。不能摸成年人和老人的頭。

兄弟可與嫂嫂開玩笑,但兄長不能與弟媳開玩笑。客人入室讓上座,主人坐在客人左邊,小輩坐在客人對面。禁穿草鞋上火炕床;上樓要脫掉鞋子;禁**、半**成年人入家門;不能用腳踩門檻,或坐在門檻上;不能用筷子敲桌子和碗;禁在家中吹口哨、唱山歌、說粗話;婦女的衣褲不能晾晒在過路的地方和蜂窩旁邊;禁止面對著太陽大小便。

[2]婚俗風俗

彝族婚姻基本是一夫一妻制。一般在本民族內通婚,但也不禁止與其他族通婚,姑表優先婚配。青年男女可自由戀愛,但結婚必須得到父母同意,需經說媒、吃「合意酒」、「訂婚酒」等過程。

迎親時,男家事先用錐慄樹枝和青樹葉搭「青棚」,迎接新娘進門後,即在「青棚」下設宴招待賓客。第二天為正席,親戚朋友以雞、肉、酒、蛋、米祝賀。第三天為新娘和新郎回門日,女家請親朋好友吃「團圓飯」。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實施後,姑表優婚已杜絕,現多為自由戀愛結婚。

建築風俗

彝族村寨多為彝族聚居的大村寨。解放前,房屋多為土木結構的茅草房或閃片房。有門無窗,習慣於「黑房亮灶」。

忌諱向北開門,無論房門、灶門和廄門都不向北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逐步建起有樓有廈的土木結構的瓦房,有部分建了磚木結構的瓦房。

服飾風俗

彝族男女喜用自織自染的土布做衣服。男子頭纏青布包頭,內襯白衣,外套青色對襟領褂,下著寬腰大褲腳褲。中青年婦女皆穿深藍色土布包頭,上衣為藍色短面襟,背襟比面襟長,圓領上鑲有五種顏色的條形花紋,手袖有三色花紋的鑲邊;青年婦女青布包頭配有頭箍,佩帶有眾多銀泡的銀製項鍊,上衣為各色姊妹裝,圓領上鑲不同顏色的花邊,系圍腰並鑲藍色花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傳統服飾逐步減少,服裝多與漢族相同,青年一代則穿流行服裝。

3樓:匿名使用者

彝族服飾,各地不盡相同。涼山、黔西一帶,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褲腳長褲,有的地區穿小褲腳長褲,並在頭前部正中蓄小綹長髮頭帕,右方扎一鉗形結。婦女較多地保留民族特點,通常頭上纏包頭,有圍腰和腰帶;一些地方的婦女有穿長裙的習慣。

男女外出時身披擦爾瓦。首飾有耳墜、手鐲、戒指、領排花等,多用金銀及玉石做成。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區是玉米,次為蕎麥、大米、土豆、小麥和燕麥等。肉食主要有牛肉、豬肉、羊肉、雞肉等,喜歡切成大塊大塊(拳頭大小)煮食,漢族稱之為「砣砣肉」。大、小涼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馬肉及蛙蛇之類的肉。

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禮節。酒為解決各類糾紛,結交朋友、婚喪嫁娶等各種場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的房屋結構有的地區和周圍漢族相同,涼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頂、土牆;廣西和雲南東部彝區有形似「幹欄」的住宅。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婦女地位較低。遺產由諸子平分,絕業一般歸近親所有。

彝族歷史上盛行父子連名,此俗在涼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繼續到建國前。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較高的聘金,交錯從表婚比較流行,夫死實行轉房。建國前雲南部分彝族地區還保持著公房制度,涼山彝族保持著嚴格的等級內婚。

歷史上彝族多實行火葬,建國前,涼山及雲南沿金沙江一帶居民仍行此葬俗。其他地區自明、清以來逐漸改為上葬。

4樓:噴香烤雞

食俗彝族是西南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佈於中國西南部幾個省。雲南彝族佔

5樓:百度使用者

彝族服飾種類繁多,色彩紛呈,是彝族傳統文化和審美意識的具體體現。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彝族人民,創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飾習俗,在彝族物質民俗構成中佔有重要地位。

6樓:匿名使用者

木r飛機上網友啊。????????

誰知道少數民族的彝族都有哪些風俗習慣

7樓:匿名使用者

「火把節」慶祝共三天:

火把節第一天:祭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集體分享,並備酒肉祭祖。

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臺,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由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裡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遊走于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說。

火把節第二天:傳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臺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

小夥們要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鬥牛、鬥羊、鬥雞。姑娘們則效仿傳說中的阿什嫫,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跳起「朵洛荷」、達體舞。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彝家的選美了。

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阿體拉巴勤勞勇敢、英武神駿和阿什嫫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標準從小夥姑娘中選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臨,一對對有情男女,在山間,在溪畔,在黃色的油傘下,拔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這是整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

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場面極其壯觀。故也有「東方狂歡夜」之稱。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1)火把節歌調

彝族地區流傳著十分豐富的火把歌調,雖然形式多樣,但都有固定的火把歌調,由於彝語方言發音不同,大小涼山彝族稱之為「都則朵洛嗬」,「都則」即祭火,「朵洛」意為祝願,「嗬」即為歌;雲南楚雄彝族諾蘇支系稱為「朵則朵額」,「朵則」意為祭火,「額」則是「玩」的意思。彝族的火把節歷來最為隆重,並逐漸衍成了成套的節俗歌調。

在楚雄彝族的這一歌種中,包括有《燒火歌》、《送火歌》、《招魂調》、《同樂調》、《火把節對歌》、《火把節祭歌》等等。演唱這些歌調的時間、地點和歌者亦各有所殊,如《燒火歌》由合戶家長率領闔家在自家屋簷下的「節日火堆」旁圍圈齊唱,以示慶賀;《招魂調》則由各家主婦獨唱,同時手託祭物(糧、鹽、酒、肉),直向自家菜地或糧田走去,邊走邊唱,當返回時,便採一株莊稼苗,示意已將人魂、畜魂和莊稼魂一併接回家來共度火把節,同時象徵迎來人丁清吉、六畜興旺和五穀豐稔之年;《火把節對歌》僅供本寨人們聚會寨邊壩場對歌時所唱;《火把節祭歌》由〈生產和畜牧〉、〈獻酒〉、〈除祟〉、〈稻場祭經〉四部分組成,由祭司畢摩在火把節當夜進行祭祀時誦唸的歌調,反映了彝族以火除祟、祈神求福的原生宗教觀念。

楚雄彝族的火把歌調,唱詞多屬傳統相沿,五字韻句,詞頭句尾有相對固定的襯格,填以「哦夥嘀哩夥」、「阿夥喔、噢來」等類的虛詞演唱,其中部分歌調有較長的虛襯詞樂段,有獨唱、齊唱、對唱加和腔,一般不用樂器伴奏。各歌調以五聲徵調居多,羽調次之。在其徵調式歌調中,常出現徵、宮二重調式音韻交錯的現象,大多以上下樂句為主題演化成中、小型歌體和少量敘事歌體,採用

二、三拍子,尤突出「××·×××」式節奏,總體上看,這類火把歌調情感開闊,歌腔質樸,富有力度,民族特色濃郁。

白族的民族特色是什麼白族的民族特色是什麼

1 白族的的婚禮 白族青年男女的戀愛活動比較自由,他們通常利用勞動 趕集 節日活動及趕廟會的機會談情說愛,通過山歌試探對方,抒發感情,尋覓自己的意中人。當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時,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 婚禮時新娘要下廚房製作 魚羹 婚後第一個中秋節新娘要做大面糕,並以此表現新娘的烹調技藝。婚禮...

彝族人有什麼風俗啊,彝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彝族婚姻形態以一夫一妻制佔統治地位。聚居的大小涼山地區,實行家支外婚 等級內婚 買賣婚姻 父母包辦婚姻嚴重存在,並一直保留著姑舅表優先婚 姨表不婚 以及搶婚 不落夫家等婚俗。結婚無一定年齡限制,盛行早婚。火把節 是彝族地區最普遍而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多在夏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有關這個古老節日...

彝族有什麼風俗習慣,彝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1 服飾 紅河地區彝族男子服飾多為對襟 短衣 長褲。婦女服飾款式多,既有長衫,也有中長衫和短裝,大多外套坎肩,系圍裙,頭飾琳琅滿目,尤喜以銀泡 絨線做花為飾。圖案以自然紋為多,幾何紋次之。滇東南地區彝族 款式為右襟或對襟上衣 長褲,個別地區著裙。為對襟衣,外套坎肩,著寬檔褲。服飾工藝有挑花 刺繡 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