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漆器題材內容除了反映當時怎樣的社會生活

2021-05-22 15:34:09 字數 4907 閱讀 9607

1樓:漫閱科技

題材內復容除了反映當

制時社會生活的車馬出bai行、歌舞宴樂、du狩獵場景zhi外,還描繪神話傳說中dao

的神人和神異動物,尤其是後者,更是神祕莫測、光怪陸離,籠罩著濃重的巫風。虎、鹿、鳥、蛙、蛇、龍、鳳等史前圖騰崇拜的動物形象與披頭散髮的巫師、人面獸身或獸首人身的神怪,構成了一個奇妙的魔幻世界,例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內棺,外表以朱漆為地,用黃、黑色遍飾彩繪花紋,圖案繁縟,主要有龍鳳、神獸、怪鳥、竊曲、窗格紋等;在頭端及兩側窗格紋的兩旁,有持雙戈同祕或雙戈戟的神獸像,當是用來表示守衛的武士。戰國漆器的輝煌藝術成就和令人著迷之處,正是有了這些神異動物、神人和精怪的有機組合,才具有了動人心魄的震撼力,引人浮想聯翩。

春秋戰國時期漆器的製作材料

2樓:燕十_十

漆器的製作材料難道不都是漆樹汁嗎?

3樓:想學漆繪

在任何物品上塗刷漆後,就可叫漆器,

戰國時期的漆器有什麼特點?

4樓:北京創典文化

戰國時期,漆器工藝繼承了商周時期的技術,生產規模日趨擴大,成為歷史上重要成長時期,漆器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漆器的製作已社會化,漆器的使用得到社會的認可,其輕便、無異味、耐腐蝕、保暖隔熱的特性已被人們普遍認知。

這時,漆器製品已經廣泛地應用於各個階層。從墓葬發現的遺物來看,顯示統治者地位的陪葬品中,漆器逐漸增多,而青銅器逐漸減少,這說明當時漆器工藝已相當成熟。

戰國時期漆器最常見的是日常生活用品,如奩、盒、匣、匜、鑑、枕、床、案、幾、俎、箱、屏風、天秤等。

其次是兵器和樂器,如編鐘架、鍾錘、編磬架、大鼓、小鼓、虎座雙鳥鼓、瑟、琴、笙、竽、排簫、笛、甲、弓、弩、矛柲、戈柲、箭、箭箙、劍鞘、盾等。有些漆器是模仿銅器和陶器製作的,也有模仿動物造型的。

這些作品器表多髹黑漆作為底色,上面用漆或油彩繪出各色圖案,花紋精細流暢,綺麗無比。花紋圖案除菱形紋、方塊紋、三角紋等幾何紋之外,更多的是用點紋、目紋、渦雲紋、圈點紋、夔紋和龍鳳紋。

戰國漆器多與銅器結合,而商代鑲嵌綠松石、蚌片的手法基本不見;楚國漆器的裝飾大量運用了漆畫,並出現了金銀描繪技法和針刻等工藝。

這個時期裝飾紋樣用色較多,主要有紅、黑、黃、藍、翠綠、褐、金、銀、銀灰等九種顏色,但以紅、黑色最多,金銀色最少。

漆器的底色與裝飾紋樣的用色搭配和諧、講究對比色的應用。絕大多數漆器都以黑色為地,以紅色描繪花紋。

戰國漆器以木胎為主,並有陶胎、銅胎、皮胎、夾紵胎、竹胎、骨角胎,其中以厚重的木胎為多,中期出現了夾紵胎和薄木胎的雛形,晚期加嵌金屬的漆器增多,即扣器,成為戰國漆器中的珍品。

皮胎漆器主要有漆盾和漆甲,竹胎漆器主要有漆卮。

在製作工藝方面,因質料與器形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製作方法。銅、陶、骨、角等胎骨的漆器,是在器物上髹漆,有的再漆繪花紋。木胎漆器的製作過程,往往是3種方法並存的。

戰國中期的漆器與金工相結合,即多在木胎製成後安上銅環、銅蹄足、銅鋪首銜環等青銅構件,然後髹上漆,再描繪各種花紋圖案。

戰國晚期,又出現了銅釦器的新工藝,即在樽、卮等漆器外,用青銅製作的箍加固。木胎制漆主要有斫制、挖制、卷制和雕刻四種,有的一件器物同時使用幾種方法。有的漆器上還發現了一些刀刻、烙印的文字,是工業作坊、漆工藝或者漆工匠姓名的標誌,是戰國漆器製造業發達的標誌。

楚國漆器是戰國這一歷史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楚國漆器高度發達的原因,除了戰國時期大的社會因素影響外,還有一些楚國自身的原因。

首先,楚國處於長江漢水流域,這裡生長著大片漆樹,有豐富竹木資源。

其次,楚國漆器工藝的發展與楚國疆域的開拓、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密切相關。楚人不僅接受了北方中原漆器裝飾技術的影響,還與秦、巴、蜀等國廣泛接觸,使漆工藝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也繼承了當地早期漆器的優秀成果。

再次,細緻的分工和程式較高的標準化生產,也是楚國漆器在戰國時期獨佔鰲頭的重要原因。楚國漆器有制胎、塗漆、描繪、打磨等不同分工,並注意與金工的結合,注意規格和形體的相近。

楚國漆器成為繁榮的戰國漆器的代表,除了不僅對當時中原地區和巴蜀地區的漆器生產工藝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對後來秦漢漆器有啟迪作用。

因此,戰國漆器中,以楚國漆器最為重要,其發現地點最多,品種最豐富,數量最大。楚國漆器的發現地點遍及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省,其中以湖北發現漆器的地點為最多。

湖北省鄂城一共發掘了戰國時期的楚國墓葬30座,漆器大多為木胎,器內多為紅色,器外為黑色,少數內外均用黑色,部分器物在黑地上用紅色、褐色繪幾何紋、雲氣紋、點紋等圖案,器形有耳杯、杯、尊、豆等。

江陵縣沙冢、望山墓地發現了大量漆器,多為實用器,也有明器,其中以在望山墓地發現的一件彩繪木雕小座屏風最有代表性,用透雕和浮雕相結合的方法雕刻了多種動物形象,座屏以黑漆為地,漆繪硃紅、灰綠、金銀等多種色彩。

江陵沙冢一座墓中發現的戰國鳥獸紋扁壺形矢箙面板,高23.5釐米,上寬22釐米,下寬18釐米,木胎。矢箙為上大下小的扁盒,由面板、背板、底板和側板黏合而成。

面板透雕鳥一隻,鳳和豹各兩隻;並在黑漆地上用紅漆繪鳥,鳳的羽毛紋和豹的花紋。邊框上部浮雕兩條小蛇,在黑漆地上用紅漆繪蛇的鱗甲。邊框的其餘三邊在黑漆地上用紅漆繪幾何紋樣。

沙冢這座墓的彩繪木雕小座屏長51.8釐米,屏寬3釐米,座寬12釐米,通高15釐米。木胎,雕制。屏座兩端著地,中部懸空;屏座上豎嵌長方形雕屏。

屏內由透雕的鹿、鳳、鳥各4只,蛙2只,小蛇11條,並以雙鳳爭蛇為中心組成二方連續性圖案,屏框上有浮雕小蛇8條,屏座上也有浮雕相互纏繞盤結的大蟒22條。

該座屏通體髹黑漆,用紅、黃、藍色彩繪鳳、鳥的羽毛紋,鹿的梅花斑紋,蛇和蟒的鱗紋等紋樣。在外框兩側用紅、藍、銀色彩繪變形鳥紋。

楚國工匠巧妙地將55個動物交錯穿插,相互爭鬥,變化複雜而有規律;並以鳥尾、小蛇將外框與雕屏相連,又以蟒頭或尾相交於座上,將屏座與雕屏相連,其豐富的想象力和漆繪、木雕的卓越成就,使這件小座屏成為我國古代木雕與漆工藝術的代表作之一。

江陵紀城楚墓彩繪鳥雲紋耳杯,口長17.5釐米,通寬16.5釐米,高4.

2釐米。木胎,挖制輔以斫制。杯口橢圓形,有對稱的雙耳,平底。

通體髹黑漆,耳面和杯口兩端用紅、黃漆繪鳥雲紋,線條流暢。

這件雲紋耳杯雙耳成羽狀,古稱之為「羽觴」,《楚辭》中曾有「瑤漿密勺,實羽觴些」,是當時的飲酒器。這件器物做得輕便靈巧,黑紅兩色對比明顯,雲紋流動,龍飛鳳舞其中。

李家臺發現了20多件漆器,其中以彩繪漆木盾為最有特色的楚國漆器。在江陵縣雨台山發現近千件漆器,其中彩繪鴛鴦形漆豆和彩繪蟠螭紋漆卮最具有代表性,是楚國漆器的代表作。

江陵棗林鋪一座墓中發現的彩繪虎座鳥架懸鼓,鼓徑38.4釐米,通高86釐米,木胎,雕制,由兩虎、兩鳥、一鼓組成。

兩虎背向作昂首伏臥狀,兩鳥昂首分立於虎背上,鳥腿插於虎背的榫眼中,鳥尾以榫卯相連,圓形扁鼓由3個銅環用絲線連線於兩鳥之間。通體黑漆,並用紅、黃漆彩繪花紋,兩虎身繪斑紋,鳥繪羽毛紋,鼓框繪斜三角雲紋等圖案。

另外,天星觀也發現了100多件漆器,其中以彩繪漆透雕座屏最有代表性,其高13.2釐米,寬49釐米。木胎,由凸形座和長方形屏兩部分組成。

屏中間用立木分隔,兩側各透雕一龍,龍相背,尾相連,瞪目,吐舌,屈身,蜷爪,作欲騰狀。座屏通體髹飾黑漆。底座正、背斜面陰刻雲紋,座兩端側面及立木飾三角雲紋。

所有紋飾均用紅、黃、金三色彩繪。

曾侯乙墓的發掘是楚國漆器的又一重要發現,發現有5000多件漆器,胎骨基本上是用一整塊木板斫制或剜鑿而成,紋飾主要有浮雕或透雕及彩繪,多是黑地朱漆或黑地金漆,其中以二十八宿衣箱和鴛鴦形盒最具有代表性。

曾侯乙彩繪二十八宿圖衣箱,長71釐米,寬47釐米,通高40.5釐米,木胎,挖制輔以斫制。由蓋、器身組成,器身為長方體,蓋頂拱起。

器內髹紅漆,器表髹黑漆,並用紅漆書寫二十八宿名稱等文字及其他花紋。

衣箱蓋面正中書一篆文大「鬥」字,環繞「鬥」字按順時針方向排列二十八宿名稱,與《史記•天官書》的二十八宿名稱基本相同。蓋頂兩端分別繪出青龍、白虎。在阮宿之下有「甲寅三日」4個字。

衣箱兩端面,一面繪蟾蜍紋和星點紋;另一面繪大蘑菇雲紋、星點紋。兩側面,一面繪兩獸對峙、捲雲紋、星點紋;另一面無花紋。

這件衣箱是我國發現記有二十八宿全部名稱、並以之與北斗和四象相配的最早的天文實物資料,說明我國至少在戰國早期就已形成二十八宿體系。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與常規二十八宿星圖不同,此圖中二十八宿名稱是按順時針方向排列成一個橢圓形,且只出現了代表東宮的青龍和西宮的白虎,卻沒有代表南宮的朱雀和北宮的龜蛇。

而如果將整個漆箱的各個面,發現南立面的圖案正是代表南宮的鳥,而北立面全部塗黑代表玄武,也就是龜蛇。

這一反方向排列的二十八宿,是一個刻意的設計。設計者是以拱形箱蓋象徵圓形的蒼穹,長方形箱底象徵大地,當人們站在大地上仰望蒼穹時,則此二十八宿就成為逆時針排列。

由此,這個繪有星象圖的漆箱,就構成一個以蓋面為天穹、4個側面為天邊,箱底為大地的一個宇宙完整的模型。

曾侯乙墓樂舞紋鴛鴦盒長10.3釐米,寬6.4釐米,高8.

6釐米,木胎。鴛鴦身為兩半分別製作再黏合而成。其盒裡髹紅漆,盒外髹黑漆,用紅漆與金色繪鴛鴦的眼、嘴及羽毛等紋樣。

並在鴛鴦盒兩側繪圖:一幅龍形雙層架座,上層懸兩個甬鍾,下層掛兩件石磬,一樂師手持長棒背向撞鐘;另一幅是樂師捶擊建鼓,並有戴冠佩劍的舞人伴舞。

曾侯乙墓龍鳳紋蓋豆通高24.3釐米,口長20.8釐米,寬18釐米,木胎,雕制。分蓋、身兩部,蓋與器身的盤耳柄座又分別雕成。蓋頂中心浮雕三條盤繞的龍,由裡向外的第

一、三圈陰刻雲紋,第二圈在網紋中陰刻雲紋,網紋上繪勾連紋。

在方耳內、外側、頂面及兩旁五面浮雕形態各異的龍紋。柄圓形,座大底平。盤內與蓋內髹紅漆,餘髹黑漆,並用紅、金色繪花紋。座上繪菱形紋、三角形紋和變形鳳紋。

另有一件龍紋蓋豆,通高28.3釐米,口長12.6釐米,寬17.

3釐米,木胎,雕制。分蓋、身兩部,蓋與器身的盤耳柄座又分別雕成。蓋頂中心浮雕兩條盤繞的龍,周邊飾變形雲紋,兩端各有五組浮雕的龍首或龍身紋樣。

方耳的五面亦浮雕龍紋。

器身的盤為橢圓形,兩側附加浮雕方形大耳。柄圓形。盤內與蓋內髹紅漆,餘髹黑漆,並用紅、金色繪花紋;盤外側上部施雲雷紋,下部在網紋上施蟠螭紋,柄與座施蠻形雲紋。

曾侯乙墓發現的內外棺是已知最大的漆器,外棺長3.20米,寬2.10米、高2.19米。

戰國時期的名人有哪些,戰國時期有哪些名人?

1 屈原 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 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羋姓,屈氏,名平,字原 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 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提倡 美政 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

戰國時期使用半兩的是哪個國家,戰國時期,其中使用半兩的是

半兩錢形制為圓形方孔,重12銖 中國古代規定1兩為24銖 有錢文曰 半兩 回半兩 二字分列方好 答 即方孔 左右,通常是右 半 左 兩 戰國末期,秦惠文王二年 前336 初行錢 即指秦國開始由王室鑄造貨幣的流行,標明秦國王室專鑄貨幣制度的確立。統一中國後,廢除戰國時期流通的刀 布 郢爰和貝幣等大小 ...

戰國時期發生了哪些著名戰役,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戰役有哪些?

1.桂陵之戰 桂陵之戰是歷史上一次著名截擊戰,發生在河南長垣西北。公元前354年 周顯王十五年 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 孫臏率軍援救。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卻在桂陵 今河南長垣 伏襲,打敗魏軍,並生擒龐涓。孫臏在此戰中避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