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廣
孟母三遷
故事原文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ă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bì],踴痛哭之事。母曰:
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62383662「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於屠,孟子學為買賣**之事。母又曰:
「亦非所以居子也。」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曆每月初一日)望,**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 孟母三遷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
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
(釋文)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
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
」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
「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
每月夏曆初一這個時候,**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也說明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
2樓:新東方關
孜孜不倦,誨人不倦,有教無類,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教學要有教無類,教育人要誨人不倦,還要孜孜不倦的學習新知識,做到一個好老師
3樓:☆★茉莉
亡羊補牢、守來
株待兔··
有教育意義的成語故事!
4樓:匿名使用者
1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蹟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蹟的出現。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2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裡吊著一口大鐘。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揹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裡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
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
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
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3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裡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
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著揹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
原來從壁縫裡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
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4不寒而慄
漢武帝時,有一個人名叫義縱,因為受到太后的恩寵,做了上黨郡某縣令。上任以後,公務辦得很出色,案子處理上敢作敢為,不論是有錢有勢的豪紳,還是平民,只要犯了法,義縱秉公審辦,皇上很讚賞他,調他做河內郡都尉。一到任,他立即把禍害一方的豪門大族滿門抄斬,一時間,河內郡的治安和社會風氣大有好轉,有人不慎把東西失落在道路上,也沒有人搶走據為已有。
義縱調到南陽任太守時,一個做惡多端的豪強地主寧成,正在南陽居住。寧成為了討好義縱,每次迎送都裝出謙恭的樣子。但是,義縱對他的惡行早有所聞,到南陽後立即調查,很快就查清他的罪行,把他關押起來。
後來,漢武帝又任命義縱做定襄太守。當時定襄的社會治安歷史學家混亂。義縱到任以後,把押在獄中的沒有加開具的二百多名重犯,以及為重犯開脫罪責進行賄賂的二百多名門客親屬,一律嚴加追究,拘捕治罪,一天之內處死的就有四百多名。
從此以後,定襄的人一聽到義縱的名字就「不寒而慄」--天氣不冷卻渾身發抖。
5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關於愛國的成語故事
5樓:匿名使用者
1、精忠報國
jīng zhōng bào guó
成語解釋精心忠誠;報效祖
國。成語出處《北史 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成語繁體精忠報國
成語簡拼jzbg
成語注音ㄐ一ㄥ ㄓㄨㄥ ㄅㄠˋ ㄍㄨㄛ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彩褒義成語
成語用法精忠報國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非常愛國。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成語正音國,不能讀作「ɡuǒ」。
成語辨形忠,不能寫作「中」。
近義詞盡忠報國
反義詞**求榮
成語例子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字。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二十二回
英語翻譯serve one's country with unreserved loyalty
成語謎語岳飛背上文身
成語故事
20歲的岳飛已經是個飽讀兵書、諳熟武藝、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他盼望有一天能夠投身疆場, 為國家報仇雪恥.當招募」敢戰士」的訊息傳來時, 他報名參軍.就在他走上戰場的前夕, 深明大義的母親, 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 囑咐他一生一世都要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勇殺敵, 決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岳飛參軍後, 一直堅持戰鬥在抗金的最前線, 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殺敵.他率領的」岳家軍」不畏強敵, 獨當一面, 先後六次與金兵交鋒, 均獲全勝, 」岳家軍」聲威大震。而趙構卻重用寵臣主和派代表黃潛善、汪伯彥等人.為了拯救淪陷在敵佔區的苦難同胞,把敵人驅逐出境。
岳飛不顧自己位卑言輕,上書給皇帝趙構, 堅決反對繼續向南逃跑, 力諫趙構返回汴京, 親率六軍北渡黃河, 這樣將帥一心, 一定可以收復中原.這道奏書進呈後, 觸怒了趙構和黃、汪這些妥協投降派,他們以」小臣越職, 非所宜言」的罪名,把岳飛的官職革掉了。閒居三個月後, 岳飛難以壓抑心中報效國家的強烈意願,投奔河北路招撫使張所。
岳飛慷慨陳詞, 決心以身許國, 消滅敵人, 恢復故疆, 以報答父老鄉親。從此,岳飛又轉戰在抗金的戰場上, 而且越戰勇, 」岳家軍」的旗幟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徵。金兵統帥不得不驚呼:
」撼山易, 撼岳家軍難! 」
1140 年, 正當岳飛奮勇前進, 勝利在望的時候, 趙構和宰相秦檜卻害怕」岳家軍」強大起來之後, 成為南宋政權的威脅。因此,不惜出賣民族利益,以」孤軍不可久留」為藉口,在一天之內連下12 道金牌,強令岳飛退兵。岳飛對此極為悲憤,長嘆道:
」十年之功, 廢於一旦! 」岳飛退兵時,中原人民攔住軍馬,哭聲盈野,岳飛也潸然淚下。
岳飛回到臨安後, 趙構和秦檜為了向金兵求和, 誣陷他唆使部下謀反, 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送進監獄。1141 年12 月29 日, 岳飛和他兒子岳雲、部將張憲等一同被害,當時岳飛年僅39 歲。臨刑前,他奮筆疾書,寫下」天日昭昭, 天日昭昭」八個大字,意思是」老天有眼呵, 老天有眼呵!
」岳飛被害後,南宋與金人訂立了可恥的紹興和議,向金朝稱臣納貢,大片國土淪於金人之手。岳飛雖然慘遭殺害, 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光輝業績, 深深地銘刻在世代中國人民的心中;而奸臣秦檜等人,,卻被鑄成鐵像,,反剪雙手, 長跪於英雄墓前,被萬世人民唾罵!
2、愛國如家
【拼音】:ài guó rú jiā
【釋義】:指帝王像愛撫自己的家室一樣愛國愛民。
成語典故
東漢·荀悅《漢紀·惠帝紀》: 荀悅曰。諸侯之制。
所由來尚矣。易曰。先王建萬國。
親諸侯。孔子作春秋。為後世法。
譏世卿。不改世侯。昔者聖王之有天下。
非所以自為。所以為民也。不得專其權利。
與天下同之。唯義而已。無所私焉。
封建諸侯。各世其位。欲使親民如子。
愛國如家。
於是為置賢卿大夫。考績黜陟。使有分土而無分民。
而王者總其一統。以御其政。故有暴禮於其國者。
**叛於下。王誅加於上。是以計利慮害。
勸賞畏威。各兢其力。而無亂心。
及至天子失道。諸侯正之。王室微弱。
則大國輔之。雖無道不得虐於天下。賢人君子有所周流。
上下左右。皆相夾輔。凡此所以輔相天地之宜。
以左右民者也。
故民主兩利。上下俱便。是則先王之所以能永有其世也。
然古之建國。或小或大。監前之弊。
變而通之。夏殷之時。蓋不過百里。
故諸侯微而天子彊。桀紂得肆其虐。紂脯刑侯而醢九侯。
以文王之上德。不免於羑里。周承其弊。
故大國方五百里。所以崇寵諸侯而自抑損也。至其末流。
諸侯彊大。更相侵伐。周室卑微。
禍亂用作。秦承其弊。不能正其制以求其中。
而遂廢諸侯改為郡縣。以一威權。以專天下。
其意主以自為。非以為民。深淺之慮。
德量之殊。豈不遠哉。故秦得擅其海內之勢。
無所拘忌。肆淫奢行。暴虐天下。
然十四年而滅亡。故人主失道。則天下遍被其害。
百姓一亂。則魚爛土崩。莫之匡救。
賢人君子。復無息肩。眾庶無所遷徙。
此民主俱害。上下兩危。漢興。
承周秦之弊。故兼而用之。六王七國之難作者。
誠失之於彊大。非諸侯治國之咎。其後遂皆郡縣治民。
而絕諸侯之權矣。當時之制。未必百王之法也。
凡長吏秩二千石上皆銀印青綬。比六百石已上。皆銅印墨綬。
比二百石已上。皆銅印黃綬。其後雖不及六百石。
其長相皆墨綬。除八百石五百石秩。
荀悅曰。先王之制祿也。下足以代耕。
上足以克祀。故食祿之家。不與下民爭利。
所以厲其公義。塞其私心。其或犯逾之者。
則繩以政法。是以君子勸慕。小人無怨。
若位苟祿薄。外而不充。憂匱是恤。
所求不贍。則私利之智萌矣。放而聽之。
則貪利之心濫矣。以法繩之。則下情怨矣。
故位必稱德。祿必稱爵。故一物而不稱。
則亂之本也。
今漢之賦祿薄。而吏非員者眾。在位者貪於財產。
規奪官民之利。則殖貨無厭。奪民之利。
不以為恥。是以清節毀傷。公義損闕。
富者比公室。貧者匱朝夕。非所為濟俗也。
然古今異制。爵賦不同。祿亦如之。
雖不及古。度時有可嘉也。
有教育意義的神話傳說故事,有教育意義的故事
一 盤古開天闢地 遠古的時候,天和地是連在一塊兒 的,混混沌沌像個大雞蛋,盤古就生長在這裡面。經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地分開了,那些清清的陽氣冉冉升起,變成蔚藍色的天空和雲朵 那些渾濁的陰氣慢慢下沉,變成了大地和山嶺。盤古站在天地之間,一天變化多次,智慧超過天,能力超過地。天每天增高一丈,地每天增厚一丈...
含有教育意義的感人故事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講
1 兒時,小男孩家很窮,吃飯時,飯常常不夠吃,母親就把自己碗裡的飯分給孩子吃。母親說,孩子們,快吃吧,我不餓!母親撒的第一個謊 2 男孩長身體的時候,勤勞的母親常用週日休息時間去縣郊農村河溝裡撈些魚來給孩子們補鈣。魚很好吃,魚湯也很鮮。孩子們吃魚的時候,母親就在一旁啃魚骨頭,用舌頭舔魚骨頭上的肉漬。...
成語故事的意義,請問成語故事的意義是什麼
讓孩子受益終身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中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承載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精彩動人 意味深長的故事。本書精選具有教育意義 廣為傳誦 適合少兒閱讀的成語故事,結合史實進行恰當的文學加工,使之變得通俗 生動 富有趣味,並在每則成語故事後面加上簡要的點評,教給孩子為人處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