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評價漢朝時的和親政策,應該怎麼評價漢朝的和親政策

2022-01-31 11:55:40 字數 3549 閱讀 6252

1樓:匿名使用者

漢朝同匈奴的和親,主要是通過雙方統治者之間的聯姻來建立一種罷戰言和的政治關係,它不能與匈漢兩族人民之間的通婚關係混為一談。漢匈和親,並非建立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之上,而只是建立在當時雙方統治階級的利害關係之上,因此西漢初年的和親實質上是對匈奴的忍辱退讓。西漢的鉅額納貢使匈奴貴族得以豪華奢侈的生活,助長了他們的貪慾,結果反而使匈奴更加驕橫,連年騷擾和侵略,是西漢損失慘重。

和親,這種統治者之間的婚姻關係不僅是單純的聯姻,而是一種政治行為。寬泛意義上的和親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而嚴格意義上的和親始於漢代。自漢以後一直到清代,幾乎所有的朝代都有次數不等、緣由各異的和親行為。

和親作為歷朝民族總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和一種民族關係的表現形態,貫穿於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對歷史發展有著或隱或顯的影響。

和親儘管這些和親有的出於被迫,有的出於自願;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但和親作為一種處理民族關係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往往被統治者不斷使用,其間的原因就在於大多數和親都會有一定成果,或可暫時推遲戰爭的爆發,或可表示對對方的友好和籠絡,客觀上又能促進和親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互動和交流,但這並不表明歷史上的一切和親都是積極的、被肯定的。

2樓:寶格格

首先,在經濟方面,和親過程中繳納聘禮、貢物等活動非常頻繁,必然會促進官方**和雙方經濟的發展。在和親過程中還傳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工具等。漢朝公主入匈奴「和親」,為北方少數民族的農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改變了他們單一脆弱的逐草而居的牧獵經濟,到匈奴後不僅教「單于左右疏記,以計識其人重畜牧」還「日夜教單于厲害處」。

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由遊牧經濟向農耕經濟的轉化。同時北方少數民族的畜牧經濟,如養馬技術又豐富和充實了中原地區的經濟。   其次,在文化方面,公主們帶去的不僅是豐厚的財物,還有中原的文化。

「經濟物資的輸入,必然攜入物資產地的文化風俗」。漢人公主本人所受的教育,是傳統的、根深蒂固的中原漢文化教育,出嫁之後,雖然生活方式仍要入鄉隨俗,但是中原的生活方式、習俗也必然在少數民族貴族中傳播開來。不僅如此,漢族的科技、文學、藝術等書籍也被帶到少數民族地區,必然促進邊疆地區的發展。

當然,和親政策的文化影響是雙向的,少數民族文化也必然影響漢民族的文化 ,熱情奔放的少數民族文化影響了漢族文化。少數民族的服飾也對漢族服飾有很大的影響。  第三,在民族融合方面,漢族公主與少數民族首領的後代,既保留了少數民族的特點,又融合了漢族的血統,提高了人口素質;和親政策也加強了兩個民族之間的交流,帶動了平民與平民之間的聯姻,促進兩個民族之間的血緣融合,消除了民族之間的隔閡,增強了中華民族之間的凝聚力。

   綜上所述,長期來看,「和親」政策並非是軟弱無能、躬屈膝的屈辱式外交,而是進攻性的戰略。它改善了**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之間、漢民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和平交往的關係,客觀上也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漢朝前期的和親政策,在其特定的歷史舞臺上,發揮了超乎尋常的作用,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實施的一項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政策。也是漢朝前期的統治者,在最困難的時候做的一個明智的選擇,有利於民族融合,有利於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形成。

應該怎麼評價漢朝的和親政策

3樓:匿名使用者

漢朝的和親政策是漢朝皇帝的無賴之舉。首先秦末漢初中原征戰不段,許多中原百姓為了躲避戰禍,遷移到北方少數民族中去了,這樣給中原地區的經濟造成很大影響,而遷移去的人也給這些少數民族帶去了中原的先進生產技術,使北方少數民族迅速發展並比秦時更加強大。中原因漢高祖劉邦統一。

但是又因高祖伐胡,被圍漢天子向胡稱臣。才走向了和親的道路,一直到漢武帝才結束。根據史料記載漢天子並沒有將自己的親生女兒遠嫁北方少數民族,而是選的宮廷侍女,冠以公主的名義嫁過去的——昭君出塞就是最好的證明。

從高祖皇帝到漢武帝都向北方少數民族稱臣,在當時看來是奇恥大辱,但是兵不比別人強,也無可奈何。而就是在這幾代漢帝王通過修養生息,使國力空前上升,為漢武帝報幾代帝王向北方少數民族稱臣的仇奠定了基礎。隨後漢武帝北伐匈奴,也是歷史上第一次主動出擊,並取的了偉大勝利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很難說!要是站在民族的高度看那就是正確的!因為當時在漢高祖劉邦統一後也曾發兵伐胡 但是50多萬大軍被困

河西走廊也被奪走! 和親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才做出的 !

但是要是在一個男人的角度看當然是可恥的! 所以才有後來的 武帝積聚3國之積蓄罰胡!

5樓:匿名使用者

雖說是一種屈服,但去給百姓帶來了和平,維護了國家的安寧,積極作用大於消極作用

評價漢朝的和親

漢朝時採取的是什麼和親政策?

6樓:匿名使用者

漢帝國通過成功的和親政策和武力對抗最終瓦解了匈奴在大漠的統治

漢高祖劉邦實行和親政策,以皇室宗女嫁於單于為妻,避免戰爭

漢文帝之時,繼續和親政策。匈奴右賢王常率兵侵掠邊塞,俘奪人民,氣得文帝親自帶兵到太原征討,恰巧國內濟北王造反,不得已收兵。當時冒頓單于剛剛大破月氏國,對屬下右賢王略奪漢境之事假裝不知道,又遣使來請和親,漢朝懾於其勢強,不得不答應,依常例送大批珍寶禮物過去。

不久冒頓單于病死,其子稽粥立,號老上單于。漢文帝又送宗室女去匈奴,讓太監燕地人中行說作為陪同侍臣一起去。中行說不肯去,被漢廷強行派遣。

怨恨之下,他到了匈奴就歸降,並深受老上單于歡喜(此人大概是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漢奸」)。中行說竭力勸說匈奴不要太看中漢朝衣服食物的精美,增加匈奴對自己食物、器械、風俗的自信心,還教給匈奴人記數方法,從此這些蠻族才知道算數。在中行說的鼓動下,老上單于在給漢帝回書中口氣傲慢,對漢朝使臣也威逼利誘,動不動就索要錢物金銀,不給就威脅秋熟後大發兵馬入漢境中踐踏。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十四萬入侵,殺漢朝北地都尉,俘搶大量人畜。漢軍趕到當地反擊,人影也看不見,無獲而還。老上單于死,其子軍臣單于繼位,也是時而和親時而入侵,殺略漢人很多。

漢景帝繼位後,情形還是如此,七國之亂時,匈奴還想與反叛諸侯王裡應外合攻擊漢朝。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後,延續政策,匈奴繼續和親,通關市,厚賜單于。所以終景帝之世,匈奴沒有太大的入寇。

7樓:匿名使用者

自古以來,和親便是千年歷史之中,不斷上演卻無人為此說一句話,所有人都在稱誦,那些平日裡忠孝節義地大臣,市井之中終日碌碌不知生活在世間為什麼地小民.說書彈唱地將那些流傳下來地故事引為美談,在歌樓酒肆之間不亂彈唱引得掌聲一片地時候…… 有誰記得,那個遠嫁和親地女子,是流著淚水,登上那雕金刻鳳地嫁車,從此在異域它鄉再沒有回來地機會? 以一個個女子地血淚,換得一個朝廷數年地和平,當利益來到,這些偽善地面目便被撕扯得鮮血淋漓,大軍相遇之時,刀槍劍戟地碰撞之中,無論敵我,又有誰在乎一個遠嫁和親公主地生死?

於國她已是敵國地王妃,於夫她只不守是自己地一具玩偶,一個在沒有利益衝突下兩個男人握手談笑間結成同盟把一個女人拱手送人另一個也只當接受一個玩物,到真正衝突之時,這個女人還在.誰還會真地守信?會顧忌那表面上地和平?

最後至於她地是死是活,是寂寞死去還是孤守荒墳,又有多少人還會記得? 滾滾潮流之中淹沒過多少女子地眼淚,然後在歷史之中連浪花都打不起一朵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一個女子,換得地,只不過是一個可以隨時被現實擊得粉碎地和平面具而已.

8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和親政策,而不是什麼和親政策

比如文成公主進藏

和親政策的評價

拿破崙的歷史作用(全面辯證評價)

他推進了整個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對於拿破崙的評價 2013 武漢 他是世界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是歐洲歷史上第一位民眾選出的皇帝 他為保 國大革命勝利成果東征西討 他傳播了人權 民主意識,推動了資本主義在歐洲的發展,但其野心的膨脹又導致了整個歐洲人民的災難。他是拿破崙。有功有過 拿破崙 波拿巴 napo...

漢朝時的山東厭次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漢朝時的山東厭次是現在的惠民縣陽信縣。山東厭次,齊國時曾是麥丘之地,秦置厭次縣,屬齊郡。秦始皇以東南有天子氣,乃東巡以厭 厭讀壓 之,次舍於此,故名。縣治在今山東惠民縣桑落墅北。劉邦定國分封功臣設厭次侯國。西晉屬冀州樂陵國,併為冀州刺史駐地。北魏時厭次縣治遷馬嶺城 今山東惠民縣何坊鄉二郎堂村北二里處...

漢朝時一兩是現在多少克,那位知道漢代的一兩等於現在的多少克

1 漢朝時的一兩是現在的16克。據 漢書 律曆志 記載,秦漢時期度量衡制度是 衡制 銖 兩 斤 鈞 石。1石 4鈞,1鈞 30斤,1斤 16兩,1兩 24銖。2 中國各個朝代的斤兩換算如下 秦和西漢時期,一斤相當於258.24克,一兩等於16.14克。王莽及東漢 魏晉南北朝,一斤相當於222.7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