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碳酸氫鈉怎麼做麵包?古裝劇總看到賣包子的,不管哪個朝代

2022-02-17 12:27:41 字數 1441 閱讀 1451

1樓:寧靜致遠思如水

麵包和包子是兩回事。中國人吃包子起源很早。

1、包子在中國的歷史

包子,是一種古老的漢族麵食,它的歷史可推到千年前。

要弄清包子究竟起源於何時,首先需弄清包子與「牢丸」間的關係。

「牢丸」一詞,始見於西晉束皙的《餅賦》。「餅」,實是當時各類麵食的總稱。文中說春食曼頭,夏食薄壯,秋食起溲,冬食湯餅,惟牢丸四時皆宜。那麼「牢丸」究竟是什麼呢?

從束皙文中所敘述的「牢丸」的製作方法看,「牢丸」正是今天的包子無疑。

文中說,用羅反覆篩過的細白麵,和得柔韌而有粘性,以肥瘦參半的羊腿肉或豬肋肉為餡兒,加以蔥姜椒桂鹽豉等多種調味料,再用旺火猛氣蒸熟。這不與今天包子的製作方法大同小異嗎?

由此看來,包子當是西晉束皙時代產生的,究竟出於里巷還是傳自異域已不得而知。

2、麵包和包子是兩回事

不能做麵包不等於不能做包子。古代做包子面要發酵靠的不是現代的酵母粉,而是自然發酵。一般過去的主婦都知道。

2樓:繼潤

古代也有酵母菌。

麵糰在一定溫度溼度下酵母菌會自動繁殖,也會自己發起來的。每次留一塊,就可作麵肥了。

就像釀酒不一定要酒麴一樣。

3樓:手機使用者

小盆友,你上網查一下包子怎麼做的,就知道了。

4樓:樓中玉笛暗飛聲

傳說起源於三國,靠的是酵母。

古代有沒有小蘇打?古代做饅頭,包子之類的都是用什麼使其發酵的?

5樓:饅頭店裝置大全

古代沒有小蘇打

古代都是自然發酵的

古代人和完面放在溫暖的地方就會自然發酵,因為空氣中本身就有野生酵母菌

不過空氣中也會有其他雜菌,如黴菌、乳酸菌等,乳酸菌會使麵糰產生酸味,那個時候沒有鹼,所以古代人都是吃的酸饅頭,

在蒸制的過程中各種黴菌都會被高溫殺死,不過酸味是去不掉的

後來人們發現了鹼,鹼還可以中和酸,隨著鹼的推廣應用,人類就在也不用在吃酸饅頭了

其實現在人們採用的老面做饅頭的方法,就是利用野生酵母菌加鹼的方法來製做饅頭的

再後來隨著科技的發達,通過人工培育野生酵母菌並經過分離提純,就有了現在市面上賣的乾酵母,

用乾酵母發麵做饅頭速度快,只要不是發酵時間太長就不會有酸味,做出來的饅頭鬆軟可口,如果用酵母發酵時間太長了還是會有酸味,因為時間長了還會感染空氣中的乳酸菌

小蘇打是一種化學膨鬆劑,是有鹼和二氧化碳製成的,在加溫的過程中會釋放出二氧化碳和鹼,二氧化碳會使麵糰蓬鬆,不過如果加太多了會有鹼味

小蘇打在發麵過程中只是起到輔助作用,不能只用小蘇打發酵麵糰,光用小蘇打的話達不到很好的發酵效果,因為小蘇打只有在加溫後才能使麵糰膨脹

昌華饅頭製作技術願為你解答所有關於饅頭製作方面的問題

6樓:匿名使用者

先是用土豆粉,之後用老面

碳酸對應的不是碳酸氫鈉嗎,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化學性質區別與物理性質的區別是?

用碳酸氫鈉和亞硫酸氫鈉來比較酸性強弱,也是可以的,碳酸氫鈉ph值為9.7,亞硫酸氫鈉ph值為4.0,亞硫酸氫鈉為酸性,很明顯說明亞硫酸的酸性遠遠強於碳酸。矽酸鈉的ph值比碳酸鈉還高,說明碳酸酸性比矽酸強。你說的沒錯 多元弱酸水解是一步一步考慮的。一般情況下第一步水解的ka大於第二步,也就是比如h2s...

碳酸氫鈉注射夜的用途

碳酸氫鈉,分子式 nah2co3 俗稱 小蘇打 遇熱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鈉 水和二氧化碳,以前蒸饃時用來代替發酵粉,炸油膏時必須加入碳酸氫鈉,否則會 好多飲料中加入碳酸氫鈉,喝時冒氣,以前叫做 汽水 現在街面上的蘇打水聽起來好像也是這個成分,對對分子式就知道了。調整血液ph糾正酸中毒,鹼化尿液促進藥...

如何區分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na2co3 nahco3 區分他們很簡單 兩者都是強鹼弱酸鹽 所以酸鹼指示劑沒有用,只能用他們本身的化學性質給予區分。他們兩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na2co3 co2 h2o 2nahco32nahco3 加熱na2co3 co2 h2o但只需從他們的酸根上就可以看出 一個是co3 和 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