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張家老二
問出這樣問題的朋友,很多是沒有理解「醒發」這個詞,認為「醒發」就是發麵,就是酵母菌產氣來使包子鬆軟、變大的過程,其實不是這個樣的,「醒發」這兩個字是需要分開理解的。「發」這個字是發酵的意思,是我們可以通過酵母量,環境來控制,但是「醒」不是。「醒」和「發」是兩個動作,「醒」是醒面,「發」是發酵,有本質的區別。
而且這兩個動作是循序漸進的,先「醒」再「發」,麵糰「醒」的不好,「發」的再好也沒用。
下面李記解釋下「醒發」的「醒」字。從理論上來說,「醒」是熟化的過程,那什麼是熟化呢?
我們先來微觀的看下和麵的過程,和麵前面粉是粉狀物,麵粉中的蛋白質顆粒是收縮的,是乾的,水分很少;和麵過程中,我們開始加水,麵粉中的蛋白質顆粒吸收水分,蛋白質和水分子結合後開始慢慢變大,聚合;變大後的蛋白質分子相互交織在一起就組成了蛋白質的網狀結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麵糰。
但是,因為麵粉中蛋白質的吸水時間比較長,而且我們和麵的時間又相對比較短。所以,在和麵的過程中加入的水,大部分只是吸附在蛋白質顆粒的表面,大部分蛋白質分子內部還沒有來得及和水分子結合。所以,剛和完的麵糰,吸水並不是充分和均勻的。
體現在麵糰本身上,就是麵糰顯得比較緊,沒有什麼筋性,一扯就容易斷,如果仔細觀察的話,麵糰表面和內部還會有很多幹麵粉或是死麵疙瘩。
這時候,麵糰就需要靜置,我們需要給麵糰時間,讓攪拌後的麵糰鬆弛下來,讓蛋白質顆粒充分吸收水分,讓水分子在麵糰中的分佈更加均勻,使麵糰內部形成組織良好的網狀結構,使麵糰變得鬆弛、更有韌勁。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和麵後面團裡的一些生粉或是死麵疙瘩,在麵糰靜置一段時間之後都沒了。
這個過程,就叫做「熟化」,也叫「醒」。「醒」這個過程跟產品沒有關係,只要是麵糰基本都需要「醒」,也就是熟化。死麵的、發麵的、甚至是餃子、麵包,都要有這個過程。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醒」這個環節是必須的,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可以說,包子「發」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麵糰「醒」的好壞。
為了說明什麼是熟化,李記特意和了一塊麵團,和麵時只是加了水,沒有加其他東西,圖1是和麵後的**,圖2是靜置一段時間後的**,大家可以結合**和上面的文字,理解一下熟化這個理論。
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所謂不醒發,直接蒸的工藝,是通過各種方法,比如新增酵母、泡打粉、小蘇打等物料,控制了「發」這個環節,從而看上去沒有「醒」的過程,但實際上,「醒」的過程是不能省略的,只有理解了「醒」,才能更快速的「發「,這跟做人做事一樣,不要只是匆忙的趕路,時不時的也要讓子彈飛一會兒。
製作餃子麵粉需要用冷水還是開水弄?醒面多長時間 10
2樓:桐穰
各種和麵技巧
一.冷水面團
適合用冷水面團製作的食品
冷水面團就是是30℃以下溫度的水拌合調變的水調麵糰,俗稱冷水面。由於用冷水或溫度較低的水和麵,麵粉中的蛋白質不能發生熱變性,從而形成較多和較強的麵筋。澱粉在低溫下不會發生膨脹糊化,因此所形成麵糰結實,韌性強,拉力大,呆板,又稱「死麵」。
冷水面的特點是成品色澤較白,吃起來爽口有筋性,不易破碎,一般適合於煮、烙、煎、炸,如水餃、麵條、春捲皮、珍珠湯、烙餅等。
和冷水面團的方法
冷水面的調製方法是將麵粉倒入盆中或案板上,摻入冷水或水溫較低的水(夏天用冷水加點鹽,因為鹽能增強麵糰的強度和筋力,冬天用略高於常溫的水拌和),邊加水邊攪拌。水不能一次摻入,因為一次摻水過多,粉料一時吸不進去,將水溢位,流失水分,反使攪拌不均勻,故要分次加水,麵粉和水的摻入比例約為2:1。
當面和水攪拌成為雪花片後,要用力搗揣,反覆揉搓,揉到麵糰十分光滑不粘手為止。
麵糰調製好後,一定要放在案板上,蓋上乾淨溼布,靜置一些時間,即「餳面」。餳面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有的可達半小時。
二.溫水面團
適合用溫水面團製作的食品
麵粉與50℃-70℃的適量溫水調製的麵糰稱為溫水面團。由於水溫高於冷水,水分子擴散加快,從而使麵筋質地形成受到一定限制,而澱粉的吸水性卻有所增加,這種麵糰的筋性、韌性、彈性低於冷水面,製成品種色澤次於冷水面團。
溫水和麵的特點是柔中有勁,富有可塑性,容易成形;熟制後也不易走樣,口感適中,色澤較白,這種特點,特別適用於製作各種花色蒸餅(餃),如白菜餅、金魚餅、四喜餅。
和溫水面團的方法
溫水面的調製是將麵粉放入盆中或案板上,加適量的溫水,水溫要準確,過高會引起澱粉糊化或蛋白質明顯變性,過低則澱粉膨脹,蛋白質不變性,過高或過低都達不到溫水面的特點,加水量應按品種的不同要求加,使水和麵充分結合,初步成團後,要在面板上攤開或切開,讓熱氣散盡,完全冷卻再和成團,揉勻揉透,蓋上溼布備用。
三.熱水面團
適合用熱水面團製作的食品
熱水面團也叫沸水面團或燙麵。和麵水溫一般在80℃以上。由於在熱水的作用下,麵粉中的蛋白質凝固,並分解水分,麵筋質被破壞,澱粉大量吸收水分而膨脹變成糊狀並分解出單糖和雙糖,因此就形成了熱水面團性糯、勁小,成品呈半透明狀,色澤較差,但口感細膩、富有甜味,加熱也容易成熟的特點。
熱水面協和適宜製作蒸餃、燒麥、鍋貼、薄餅、油糕等。
和熱水面團的方法
熱水面團的調製方法是將麵粉倒入盆內,加熱水(80℃以上)用麵杖攪拌,邊倒水,邊攪拌,攪拌動作要快,特別是冬季更要敏捷,才能使面均勻燙熟。用水量要在調製過程中一次摻完摻足,不能在成團後調製。因為成團後補加熱水再揉,很難揉得均勻。
如太軟(摻水過多),重新摻粉再和,也不容易和好,還影響麵糰性質,而且吃時粘牙,最後一次揉麵時,必須灑上冷水再揉成麵糰,其作用是使製品吃起來糯而不粘,麵糰和好後,需切成小塊晾開,使其熱氣散發,冷卻後,蓋上溼布條備用。
*怎樣揉好麵糰
正確的和麵法(三步加水法):和麵時不能一次將水加足。麵粉倒在盆裡或面板上,中間扒出一個凹塘,將水徐徐倒進去,用筷子慢慢攪動。
待水被面粉吸乾時,用手反覆搓拌麵,使麵粉成許許多多小面片,俗稱「雪花面」。這樣,既不會因麵粉來不及吸不而淌得到處都是,也不會粘得滿手滿盆都是麵糊。而後再朝「雪花面」上灑水,用手攪拌,使之成為一團團的疙瘩狀小麵糰,稱「葡萄面」。
此時麵粉尚未吸足水分,硬度較大,可將麵糰勒成塊,將面盆或面板上粘的麵糊用力擦掉,再用手蘸些水洗去手上的麵粉灑在「葡萄面」上,即可用雙手將葡萄面揉成光滑的面菌。此種和麵法叫「三步加水法」,可使整個和麵過程乾淨、利索、達到「麵糰光、面盆光、手上光」的效果
3樓:北冥有游魚
製作餃子皮的麵粉最好用高筋麵粉,要用溫水和麵最好水溫和人的體溫差不多最好。
溫水可以增加面的彈性,開水和麵不行,面沒有彈性餃子包不起來,冷水和麵也不好,面的彈性不好包餃子面不能太軟,也不能太硬,如果想面有彈性『可以在和麵 的時候加一個雞蛋,多揉一會
揉好了要醒半個小時,這時候的面最好用了
4樓:蝸牛新傳奇
冷水面團就是30度以下溫度的水拌合調變的水調麵糰,俗稱冷水面。由於用冷水或溫度較低的水和麵,麵粉中的蛋白質不能發生熱變性,從而形成較多和較強的麵筋。澱粉在低溫下不會發生膨脹糊化,因此所形成麵糰結實,韌性強,拉力大,呆板,又稱「死麵」。
冷水面的特點是成品色澤較白,吃起來爽口有筋性,不易破碎,一般適合於水煮和烙的品種,如水餃、麵條、春捲皮、珍珠湯、烙餅等。
包子要天天醒面嗎,發麵要多長時間?醒面又要多長時間?
包子面頭天晚上發麵也行,早上起來發面也行,既然是包子鋪,我建議還是早上起來發面為好,我的建議有以下原因。頭天晚上發麵固然也好,第二天早上不慌張,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早上的工作效率。但是,夏季由於天氣熱,包子面的發酵過程會很快,尤其是隔夜發麵,一不小心面就會發過頭。大家都知道,一旦面發過了頭那是非常麻煩...
包餃子的面和的軟了還用醒面嗎還是直接包
餃子不用醒面,太軟了,煮容易爛,可以採用煎蒸法,平底鍋調高溫度,加油,放餃子,放水到餃子一半,蓋蓋子,等吃吧。哎,可憐我這會做飯的單身狗了,只能想想了。不停的兌乾麵粉揉麵,直到面的硬軟適中為止,這樣面也會很有勁不用醒了。醒面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面變得有勁。太軟了可再放些乾麵揉進去,快包快煮沒問題。加稍許...
冰凍餃子在沸水裡要煮多長時間才熟
如果是沸水十分鐘就可以,前三分鐘要記得用鍋鏟翻一下,免得沾 在鍋裡專了。蓋上鍋蓋等上八分鐘屬左右,如果餃子都浮上來了,就差不多了。煮餃子的水要放多些,另外加少許鹽。水開後,餃子剛下鍋的時候注意攪拌,讓餃子不粘鍋為目的,最好用那種大勺子的背面去慢慢地推沉在鍋底的餃子。擴充套件資料 煮冰凍餃子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