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微風的輕柔
其實這兩個人都不懂經濟,王安石只不過是個改革派,搞變法。其實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懂經濟的實在太少。那些搞變法的,其實不過是變著花樣搞老百姓罷了。
看似觸碰了貴族,保守派的利益,保守派、貴族跳出來反對。其實受到壓迫的一直都是底層。
司馬光這貨其實也就寫了本《資治通鑑》厲害,其餘的真的不敢恭維,而且《資治通鑑》也合曆史出處有很多改動。我說王安石不懂經濟,但是王安石出色的變法現在來看也是很牛的。他所行新法在財政方面有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在軍事方面有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
我們不說軍事方面的變法,就看看上面的財政變法。均輸法:其實簡單來說就是降低運輸成本,保持市場上的供需。
理解「均輸法」,最要緊是八個大字:徙貴就賤,用近易遠。
青苗法:這個其實很有水平,但是弊端也多。因為在一些富裕的地方你能達到預期,窮地方這個青苗法就不行,還出偏差。
被用於官府正兒八經放高利貸。主要目的,希望抑制兼併之家盤剝農民同時,也期望通過該制度施行為**「開源」,達到「民不加賦而國用足」,最終達到「強兵」與「富民」。市易法:
這個主要目的,邊境和重要城市設市易司或市易務,平價收購市上滯銷的貨物,並允許商賈貸款或賒貨,按規定收取息金。在東京設定市易務,出錢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免役法:
簡單來說就是僱傭,這個法不違背古代社會制度。方田均稅:丈量土地,目的讓那些土財主不在偷稅漏稅。
農田水利法:估計大家去勞動,種地開墾荒地。這個變法在我看來是最靠譜也是最施行的最徹底的。
這樣看除了免役法、農田水利法保持下去並且得到有效的實施,其餘的都是行不通的。所以王安石可以說是那個時代,不懂經濟的人當中最懂經濟的。但是社會制度沒發展到一定程度,其餘的都是理想主義者。
2樓:活在瓜裡的籽
王安石認為善於理財的話,不用加重稅賦,國家**也會有很大財富。司馬光則認為,天地之間的財富是一個定數,要百姓富足,官府就必須讓利。
3樓:丸子閒談文化
司馬光不是不懂財政,只是他比王安石看到更多的東西。在王安石看來,國家財力不足,是因為沒有善於理財的人才。
4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認為應該是司馬光更勝一籌,因為王安石的那些變法雖然看似有利於國家發展,但是其實百姓是受苦了。
5樓:
我感覺他倆都懂經濟,但在變法上,王安石是從長遠角度看,注重國家經濟;司馬光是從當下看,注重百姓生活。他倆難分高下。
6樓:遠方巧之鶴
我覺得是王安石,他是中國歷史上的特殊人物。他的特殊,並不完全是因為他曾在宋神宗時期推動了變法,還因為在20世紀的中國,他重新成為一種歷史文化資源。
7樓:luu陽光的
我覺得應該是司馬光啊,對比兩個人的事蹟,兩個人的功勞,王安石應該是強於司馬光的。
8樓:
我覺得司馬光更懂一點,因為司馬光更看重現實的百姓生活,而王安石卻比較理想化。
9樓:
我覺得王安石更懂經濟,王安石變法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的經濟實力,而司馬光卻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
10樓:晗兮汐
王安石用奇,司馬光用正。所以兩人難分高下,或許王安石略優,而司馬光略劣。
司馬光和王安石誰是正確的,王安石與司馬光,誰是正面人物,誰是反面人物?
北宋中期的時候,數量太多,民間土地兼併也嚴重,大量農民參軍。北宋對軍人是有特權的,慶曆年間軍隊人數已經過百萬。養這麼多人需要相當一大筆的國庫開銷。宋朝將不領兵,軍紀不明,多數宋朝士兵缺乏訓練。至治平年間,軍費 官費出現超支,只能收稅,百姓因此困苦,還發生過小規模叛亂。所以王安石的變法是必須的 具體變...
王安石與司馬光的不同政見和恩怨如何
王安石是改革派,司馬光是保守派.就是政治主張不一樣,在文學方面是惺惺相吸,在變法方面是各有想法,不能說誰好誰壞 王安石的變法是 激進派 司馬光的變法是 寒暑派 都是為了 大宋的 改良 原來很好的朋友老師 因為變法的對立 使得關係緊張王安石的不成功是 變法是空想的。沒有根據實際的操作。被下層的 曲解 ...
王安石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蘇軾是在同朝代的嗎
是的,都是北宋的。王安石 1021年12月18日 1086年5月21日 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 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 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 文學家 改革家。范仲淹 989年8月29日 1052年5月20日 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 軍事家 文學家。歐陽修 1007年8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