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半顆米
不會的,你既然知道古代史是用農曆記事的,那應該知道上面寫的是大寫的月份.現在的月分卻是小寫的.這就是他們的區別.
比如: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用的就是大寫的月份.
比如:1911.10.10辛亥革命爆發.用的就是小寫的月份.
你檢視史書時,看到是大寫的月份,那就是用的農曆,小寫的就是用的公曆.
中國古代紀年有干支紀年(比如辛亥革命,甲午戰爭);
年號紀年(比如貞觀二年,乾隆二十五年,光緒13年等);
帝王紀年,漢武帝以前是沒有年號的,只能用干支紀年或者說帝王紀年(如秦始皇八年,漢高祖三年,周武王十二年等);
黃帝紀年,是原始社會時期的傳說中的紀年(比如黃帝二十七年等)辛亥革命成功後,都採用黃帝紀年。
2樓:
陽曆和陰曆只是兩種不同的記時方式,不論你報陰曆還是陽曆,都要將之轉換成天干地支的記時狀態才能進行演算。
所以不會亂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亂不了.古人紀年大都是干支紀年
4樓:可可西里
只要時代分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現代社會)記載下來不就好了嗎?
中國古代人是用農曆,那現在的歷史書的年代是農曆還是陽曆
5樓:刑天起舞
首先,你說「中國古代人是用農曆」。這個說法不很準確。
我們現在把公元紀年法稱之為「陽曆」,就是因為當這種紀年法傳入我國時,我們把我們的傳統紀年法稱之為「陰曆」。
其實,「農曆」與「陰曆」並不是一個相同的概念。農曆,主要是指農民根據農業生產、生活需要,總結出來的二十四節氣、「三九」、「三伏」體系。這個體系之中,結合各地、各業具體情況包括很豐富、實用的內容。
用現在的話語來說,這是相當科學、周密的歷法體系,充分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這在國際上的相關領域裡是公認的。
而「陰曆」,則是中國古代官方用來記載、敘述歷史的紀年法。這一套紀年法,基本上可以說是比較愚蠢的。因為它不是以太陽活動為基本思路,而是以月亮活動為基本思路。
事實上,從對於人類的影響力角度來說,毫無疑問太陽比月亮大得多。「陰曆」的一年四季不能始終準確的表現自然狀況,只好通過「閏年」、「閏月」來調整。更加麻煩的是,因為沒有統一的長遠紀年標準,敘述歷史的時候就會非常吃力。
比如明代人說唐代的事,就要說「唐貞觀若干年,甲午(或甲寅等等)年間」。若是說到前秦的話就不是一般的麻煩了,「齊某公某某年」與「楚某王某某年」是什麼關係,能夠弄清楚的全國也沒有幾個。
新出的,比較嚴謹的歷史書,一般都有明確的公元紀年(或在行文、或在註釋中)。如果你想讀古版書,最好就得準備一些相關工具書了。
6樓:匿名使用者
不會亂的,陰曆和陽曆只是兩種不同的歷法,就像二進位制和十進位制可以互相轉換,近現代我們都和世界統一了曆法,改用陽曆 所以課本上用的陽曆!
7樓:
歷史書上現在採用的是陽曆,一般我們所學的都經過換算了,所以歷史說上記載都是公元多少年甲午戰爭爆發這樣的話……
8樓:匿名使用者
有史表的,農曆與陽曆可以相互轉換,不會亂的.
可以看萬年曆
9樓:那麼
歷史書上的年代一般都是用干支記年法,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等等或者是用某個皇帝年號加上多少年 如萬曆十三年 乾隆元年等等陽曆正式用是辛亥革命後
現在的事情變成歷史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呢
你又不用學了
就別管了吧
10樓:傾願果子
不會的,一般在重要的記載上都會有標註轉換,
中國歷史書上古代的日期是現在的公曆還是以前的歷法
11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不是現在的公曆,因為現行公曆是自公元2023年才頒行的,中國古代的大部分時間都早於這一年。當然也不全是以前的歷法,因為一個年號紀年,就讓非歷史專業人員頭痛了。
所以現行歷史書上的年月日實際是個混合機制:年份是根據現行公曆倒退上去的,比如公元200年,意思就是今天(2023年)前面一千八百一十七年的那一年;而月日就是沿用以前的歷法,並沒有換算成公曆(也無法換算)。
12樓:毗沙王
是現在使用的「農曆」,也叫做「陰曆」。
中國古代用的是陰曆還是陽曆?
13樓:古典書城
陰曆陽曆農曆到底有什麼區別?這下終於弄明白了!
14樓:最愛
中國古代用的叫陰陽曆,西方國家用的是陽曆,伊斯蘭國家用的才是陰曆。
我們現在研究古代歷史用的日期是農曆還是公曆啊?比如雍正帝的出生日期是2023年12月13日,怎麼是公曆呢?
15樓:瑤草寒
首先,你說「中國古代人是用農曆」。這個說法不很準確。
我們現在把公元紀年法稱之為「陽曆」,就是因為當這種紀年法傳入我國時,我們把我們的傳統紀年法稱之為「陰曆」。
其實,「農曆」與「陰曆」並不是一個相同的概念。農曆,主要是指農民根據農業生產、生活需要,總結出來的二十四節氣、「三九」、「三伏」體系。這個體系之中,結合各地、各業具體情況包括很豐富、實用的內容。
用現在的話語來說,這是相當科學、周密的歷法體系,充分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這在國際上的相關領域裡是公認的。
而「陰曆」,則是中國古代官方用來記載、敘述歷史的紀年法。這一套紀年法,基本上可以說是比較愚蠢的。因為它不是以太陽活動為基本思路,而是以月亮活動為基本思路。
事實上,從對於人類的影響力角度來說,毫無疑問太陽比月亮大得多。「陰曆」的一年四季不能始終準確的表現自然狀況,只好通過「閏年」、「閏月」來調整。更加麻煩的是,因為沒有統一的長遠紀年標準,敘述歷史的時候就會非常吃力。
比如明代人說唐代的事,就要說「唐貞觀若干年,甲午(或甲寅等等)年間」。若是說到前秦的話就不是一般的麻煩了,「齊某公某某年」與「楚某王某某年」是什麼關係,能夠弄清楚的全國也沒有幾個。
新出的,比較嚴謹的歷史書,一般都有明確的公元紀年(或在行文、或在註釋中)。如果你想讀古版書,最好就得準備一些相關工具書了。
16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書書上記載的肯定是農曆,歷史書上也不可能有2023年。
比如 清史稿的記載是雍正的生日為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換算成今天的記年就是是2023年的12月13日 。
中國古代歷史中的農曆陽曆如何轉換?比如清朝時候的?
17樓:
我國的歷法自古就是一種陰陽曆。因為每月初一為新月,十五為圓月,易於辨識,使用方便,所以通常稱這種曆法為陰曆。直到今天,由於曆法中有節氣變化,跟農業種植活動密切相關,所以「陰曆」在國人尤其是農民的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首先,你說「中國古代人是用農曆」。這個說法不很準確。
我們現在把公元紀年法稱之為「陽曆」,就是因為當這種紀年法傳入我國時,我們把我們的傳統紀年法稱之為「陰曆」。
其實,「農曆」與「陰曆」並不是一個相同的概念。農曆,主要是指農民根據農業生產、生活需要,總結出來的二十四節氣、「三九」、「三伏」體系。這個體系之中,結合各地、各業具體情況包括很豐富、實用的內容。
用現在的話語來說,這是相當科學、周密的歷法體系,充分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這在國際上的相關領域裡是公認的。
而「陰曆」,則是中國古代官方用來記載、敘述歷史的紀年法。這一套紀年法,基本上可以說是比較愚蠢的。因為它不是以太陽活動為基本思路,而是以月亮活動為基本思路。
事實上,從對於人類的影響力角度來說,毫無疑問太陽比月亮大得多。「陰曆」的一年四季不能始終準確的表現自然狀況,只好通過「閏年」、「閏月」來調整。更加麻煩的是,因為沒有統一的長遠紀年標準,敘述歷史的時候就會非常吃力。
比如明代人說唐代的事,就要說「唐貞觀若干年,甲午(或甲寅等等)年間」。若是說到前秦的話就不是一般的麻煩了,「齊某公某某年」與「楚某王某某年」是什麼關係,能夠弄清楚的全國也沒有幾個。
中國古代人像雕塑與西方古代人體雕塑的區別是什麼
樓上的,你敢把出處掛出來嗎?抄的就抄的,你有自己的見解嗎?樓上的摘抄的很詳細,不過,依我個人而言,有些觀點我還是不敢苟同的.雕塑的產生早在原始社會就有了,甚至更早,當然更早的就無從考證了.社會中的雕塑,是受社會自然形態的影響,受人們思想侷限性的影響,從而造成了原始雕塑的一種對於神靈的敬畏以及對自然的...
中國古代有哪些字常用於名字中中國古代人名中的常用字?
除了伯仲叔季以外,有一些有時代特徵的字 比如 子 子x 是春秋戰國時期貴族的標誌名字之一。後期也有不少沿用。比如魯肅字 子敬 之 道 靈 魏晉時期常用,見王羲之,郗道茂 王獻之的第一個老婆 謝靈運,這些名字都和天師道的家族信仰有關係,魏晉南北朝的士族中經常出現,而且一般不納入避諱系統。特別是 之 父...
求形容中國古代人文 建築的句子
天下第一樓,是我們雅安的雨都飯店者也 它高約62.39米,寬約23.33米,長約63.38米,總體積約為13.62萬立方米。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廊腰縵回,簷牙高喙 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形容一個地方的文化底蘊比較深厚詞語有哪些?人文薈萃 解釋 人才和文物眾多,並聚集在一地。相似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