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是論(lun2)語吧?
基本的有三個
1危:危~。危乎~哉。知足不辱,知止不~(懂得滿足不貪心就不會受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遭到危險)。
2大概,幾乎:**~盡。
3古同「怠」,懈怠。
還有一些詳細的: 引申的
〈形〉(形聲。從歹( è),臺聲。本義:危險)同本義[danger]
殆,危也。——《說文》
民今方殆,視民夢夢——《詩·小雅·正月》
亦曰殆哉。——《書·秦誓》。傳:「危殆。」
晉有三不殆。——《左傳·昭公四年》。注:「危也。」
兵殆於垂沙。——《荀子·議兵》。注:「謂危亡也。」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三守不完,則國危身殆。——《韓非子·三守》
備危恐殆,急置太子,禍乃無從起。——《韓非子·揚權》
此二者,殆物也。——《韓非子·忠孝》
又如:殆危(危險)
睏乏;疲憊 [tired]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莊子·養生主》。向注:「疲睏之謂也。」
日將暮,步履頗殆,休於路側。——《聊齋志異》
假借為「怠」。懶惰 [lazy;idle]周行而不殆。——《老子·二十五章》
受命不殆。——《詩·商頌·玄鳥》
滋敝邑休殆。——《左傳·昭公五年》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下》
〈副〉表推測,相當於「大概」、「幾乎」 [nearly]殆於不可。——《孟子》
沛公殆天授。——《史記·留侯世家》
殆有神護者。——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遊歷殆遍。——宋· 沈括《夢溪筆談》
揚州城下,進退不由,殆例送死。——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又如:敵人**殆盡;殆其(大概);殆庶(庶幾,近似)表示範圍,相當於「僅僅」、「只」 [only]此殆空言,非至計也。——《漢書·趙充國傳》。顏師古注:「殆,僅也。」
表示肯定,相當於「當然」、「必定」 [of course](彼)投吾所忌,用吾所長,是殆益敵資而遺敵勝耳,不可不察。——宋· 辛棄疾《美芹十論》
表示時間,相當於「將」、「將要」 [should;would]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詩·豳風·七月
2樓:樓盤網之合肥站
疑惑的意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下》
論語中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什麼意思
3樓:熱詞替換
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
4樓:一筐文化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事半功倍的正確學習方法
5樓:文化傳送帶
論語·膏雨——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樓:傾城傾心
這句話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
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
7樓:使命踐行者焦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9)「學」與「思」,當下地糾纏一起不可分。「學」與「思」所隱含的前提。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楊伯峻:孔子說:「只是讀書,卻不思考,就會受騙;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缺乏信心。」
錢穆:先生說:「僅從外面學,不知用思想,終於迷惘了。僅知用思想,不向外面學,那又危殆了。」
李澤厚:孔子說:「學習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學習,危險。」
詳解:這是比康德「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更徹底窮源的一章。「學」,聞「聖人之道」、見「聖人之道」、「對照」「聖人」、在現實社會中不斷地「校對」,這是以差異性為前提的;而「思」,《說文》有「思,容也」,「容」,離不開一定的正規化,例如一個篩子,對水來說就不是「容」的,還有所謂不可思議,相應的潛臺詞就是「可思」有一個潛在的標準,超過這標準的,就被當成不可思議了。
「思」的前提在於同一性,例如,能被歐氏幾何所「思」,那其潛臺詞就是物件運動的剛體性在所「思」的物件中具有同一性,因此才會有把所有邊長相等的正方形當成一樣的可能。如果沒有「同一性」,一切科學都是不可思的,例如物理,一個最簡單的同一性例子就是在狹義相對論裡,任何慣性系都被看成同一的,如果沒有這同一性的要求,狹義相對論根本無法。在哲學裡,就算是以重整形而上學為己任的海德格爾,其存在之「思」,也擺脫不了某種「同一性」的潛臺詞。
對於以差異性為前提的「學」與以同一性為前提的「思」,孔子的見解與德里達有相通的地方。德里達那裡,差異性與同一性糾纏在延異(延緩的蹤跡)之中,同時在場或缺席,在延異中不可能純粹地分解或確立差異性與同一性,也不可能由差異性與同一性構造或結構出延異,這與「合二為一」或「一分為二」的胡謅辯證法沒任何關係。「合二為一」或「一分為二」這類垃圾命題,只能是那些毫無哲學素養的野鴨店哲學家才可能當成寶來忽悠。
上面三家與通常的解釋,都不知道何謂「學」何謂「思」,更不知道「學」與「思」所隱含的前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典型的互文,求所謂「學而不思」、「思而不學」,都只能迷惘、疲怠而無所得。「學」與「思」,當下地糾纏一起不可分。
任何的「學」,都以同一性的「思」為前提,這一點,連康德都很清楚,如果沒有「思」的某種前提性結構,「學」是不可能的;而任何的「思」,都以差異性的「學」為前提,這一點就不是康德所能知道的,德里達說「我呈現給自己,是在語言之後」,這就有點靠譜了。
白話直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將差異性的「學」與同一性的「思」分開,都只能迷惘、疲怠而無所得。
殆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8樓:y幻月
①<形>危險。《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論語》:「思而不學則殆。」
②《副》近於;幾乎。《六國論》:「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雁蕩山》:「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
③《副》大概;恐怕。《石鐘山記》:「酈元之所見聞,殆與餘同。」
④《形》通「怠」,懈怠;懶惰。《商君書·農戰》:「農者殆則土地荒。」
9樓:哈里懵懂
要看具體語境。
學而不思則殆
殆:有害,危險
10樓:匿名使用者
(1) 形聲。從歹(è),臺聲。本義:危險(2) 同本義(3)陷入困境
論語十二章中殆,惑,罔的區別
11樓:半路遇到狗
罔【迷惑而無所適從;】
殆【有害】
惑【迷惑】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翻譯: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的殆是什麼意思
12樓:姬覓晴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中的「殆」是通假「怠」,指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論語》,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意思是: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望文生義,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寓意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
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
13樓:熱詞替換
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
14樓:北極雪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 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矇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注】 語出《論語·為政》——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作矇蔽,欺騙解; 殆,書指危險。 朱子雲:
不求諸心,故緡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
15樓:瀛洲煙雨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意思是:學習知識不面對現實問題則知識無用,面對現實問題不學習知識則問題不能解決。
通俗解釋
"學而不思則罔":死記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即使記憶力再好也不會有大的作為。
"思而不學則殆":只空想而沒有理論和實踐知識,到頭來只會困惑不解,即使邏輯思維能力再強也得不到有價值的結論。
我們可以把這句話視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方法。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被書本牽著鼻子走,而失去主見,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卻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
學習與思考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真知。
孔子在《論語·衛靈公》中還說過:"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夏曰: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這些都是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也說"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
"這與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說是驚人的一致。
可見,人類在知識的學習和獲取上,不論地域、種族如何差異,其根本性原則往往是一致的。
16樓:艾德教育全國總校
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產生疑惑。
17樓:五桂蘭焉汝
表面意思
只是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而不學習,那就會很疑惑。
深入意思思考
18樓:匿名使用者
基本資訊
這句話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
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
外文名稱
learning without thinking leads to confusion;thinking without learning ends in danger.
作品名稱
為政創作年代
東周春秋時期(約公元前540年--公元前400年)
作品出處
《論語》
文學體裁
語錄體散文集
原文《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詞解罔:迷惑而無所得
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而:連詞,錶轉折。
則:連詞,相當於"就""便"
句釋孔子說:"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補充說明
我們可以把這句話視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方法。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被書本牽著鼻子走,而失去主見,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卻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
學習與思考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真知。孔子在《論語·衛靈公》中還說過:"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這些都是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也說"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這與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說是驚人的一致。可見,人類在知識的學習和獲取上,不論地域、種族如何差異,其根本性原則往往是一致的。
通俗解釋
"學而不思則罔":死記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即使記憶力再好也不會有大的作為。
"思而不學則殆":只空想而沒有理論和實踐知識,到頭來只會困惑不解,即使邏輯思維能力再強也得不到有價值的結論。
新的解釋:學習知識不面對現實問題則知識無用,面對現實問題不學習知識則問題不能解決。
文言文中的相什麼意思,文言文中的或什麼意思
1 相xi ng 動 仔細看 觀察。訂鬼 伯樂學相馬。名 相貌。內 孔容 雀東南飛 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動 幫助 輔助。遊褒禪山記 至於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名 幫助別人的人。季氏將伐歂臾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用彼相矣。名 輔佐君王的大臣 宰相。廉頗藺相如列傳 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
文言文中克是什麼意思在文言文中克是什麼意思?請寫明出處
文言文中 克 的意思如下 韓非子。初見秦 秦戰未嘗不克。克 戰勝。2.尚書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克 能 能夠。3.後漢書 奉公剋己 克 剋制 約束。4.史記 更克面,平鬥斛,度量,文章。克 通 刻 5.後漢書 與剋期具直,無或違者。克 預定時間 1 能 能夠。唐 魏徵 諫太宗十思疏 凡昔元首,承天景...
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所以」在文言文中有什麼意思
1 原因,情由。文子 自然 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2 可與形容詞或動片語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 情由。莊子 天運 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3 用以,用來。莊子 天地 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4 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 哀公 君不此問,而問舜冠,所以不對。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