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淡蕩清風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遊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
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2樓:三個臭匠
。《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
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
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3樓:其墨
宇宙間事事物物,又何嘗不是立腳之點有別,觀察結果各殊呢!對於一切事情,如果隱在它的圈子裡面,就會不見全域性,不明真相;只有客觀地研究它的各個方面,才能取得正確的認識。這就是一句格言所說: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4樓:匿名使用者
1.包含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
5樓:匿名使用者
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它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千姿百態,紛壇複雜,身處其中往往很難一下字看清楚它的本質;如果不是處在錯綜複雜的事物之處,不是全方位.
多角度冷靜客觀的深入觀察與分析,就容易因為個人的侷限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對事物就難有全面正確的認識
6樓:匿名使用者
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觀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希望能夠滿意
7樓:i確實服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8樓:潦倒綠豆芽
1.要從多角度看問題。
2.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題西林壁的意思,《題西林壁》的意思是什麼?
題西林壁 在廬山西林寺的牆壁上作了首詩。釋義 1 題 作 寫 2 西林壁 廬山西林寺的牆壁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 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全詩緊緊扣住遊山談出...
題西林壁這首詩的翻譯是什麼,《題西林壁》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題西林壁 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 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
題西林壁寫出其中富有哲理性的詩句
宋 蘇軾 題西林壁 其中富有哲理性的詩句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白話釋義 從正面 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 山峰聳立,從遠處 近處 高處 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