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6分

2023-01-12 23:00:53 字數 1888 閱讀 5847

1樓:匿名使用者

(1)太守聽說他有特殊的才能,感到非常驚奇,想與他結交,終軍給太守行了拱手禮後就離開了。(「材」1分,「奇」字用法1分,句意1分)

(2)我希望得到一根長繩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帶到朝廷來。("羈」,1分,「致」1分,句意1分)略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彼知吾將用之,必不吾予也。(3分)譯文: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覺而曰:「是其為元人之徒與?將林有遺材

2樓:天剎堂鄞艢巧焂

(1) 醒來之後,就說:「這些人莫非是元代人的追隨者呢?大概是詩歌沒有收齊全,就像樹林中還有沒有利用的木材,深淵中還有沒被發現的珍寶一樣?

」(覺:醒;其……與:大概……吧;徒:

門徒,或同類;將:連詞,不譯;遺材、遺珠:含有比喻義。

(2) 我想起那些修飾得精巧美妙的園林丘壑,總是被有權有勢的人佔據,賓客能前去領略的很少。權貴們所親近的也不是文人學士。(園林丘壑之美:

定語後置句;為……所:表被動;狎:親近;匪:

非,不是。)無

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小題1: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小題2:既克,公

3樓:遊夜旋

小題1:魯莊公和曹劌同乘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

小題2:打了勝仗以後,莊公問他這樣做的緣故。

試題分析:小題1:小題2:

注意「公與之乘」的意思;魯莊公和曹劌同乘一輛戰車。「既可」: 打了勝仗以後。

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儘可能照顧原文詞義。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1)其家宛陵,幼習於詩,自為童子,出語已驚其

4樓:匿名使用者

(1)他家鄉在宛陵,幼年時就學習詩歌,從他還是個孩童時起,寫出詩句來就已使得父老長輩驚異了。(於:在,童子:孩童,驚:意動用法,長老:父老長輩)

(2)然而當時人無論賢愚,談論詩歌必然向梅聖俞請教。(然:然而,無:無論,語:談論,省略句)

(3)得到他的遺稿一千多篇,連同先前所儲存的,選取其中特別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為十五卷。(並:一起,掇:選取,尤:特別的,為:編成)略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現代漢語。(10分)小題1:先是,安定太守受取狼籍,涼州刺史、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小題1:顧倜儻好奇,尤放誕。(3分)譯文:

5樓:衛俏

小題1:只是柳如是灑脫不拘,特別放縱不羈(「顧」「尤」各1分,大意1分)

小題2:而柳如是勸錢先生殉國的事,錢先生曾把它講給兵科都給事中寶丰人王之晉聽,王之晉又告訴了我(「以」「語」各1分,大意2分)

小題3:同族後輩錢曾等向河東君索求錢財,像蜂一樣群起要挾,(河東君不堪逼迫)於六月二十八日自縊而死(「為」「求金」「蜂」各1分,大意2分)

試題分析:第一句:「顧」作為「只是」解,有學過的「顧計不知所出耳」(《荊軻刺秦王》);「好奇」應與「倜儻」意思相近。

第二句:要弄懂兩個省略,「則宗伯以(之)語(於)兵科都給事中寶丰王之晉」。第三句:

「為」介詞,表物件,這一用法並不常見;「蜂」句詞作狀語。

點評:本題考查的點很豐富,特別是有些重要實詞、虛詞的用法意義並不常見,如「好奇」「為」,還考到了兩處重要的省略。考生平時學習要多培養語感,能結合上下文準確翻譯句子。

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憑您的才能,卻讓自己窮困潦倒到這樣的地步。難道我不能推薦您讓您富 版貴嗎?只是您不值權 得錄用罷了。寧 表反問,富貴 使動用法各1分,句意通暢3分 2 我擔心他以小的利益為滿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業,所以特地把他召來羞辱他,以激勵他的意志,您替我暗中侍奉他。遂 陰 各1分,句意3分 試題分析 本題考...

把第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小題1 他執行主人敬待客人的禮節,憑自己尊貴的身份謙恭地對待客人 小題2 憑鄭莊的賢良,有權勢時賓客多得以十為倍數計算,沒有權勢時情況就相反,況且是一般人呢!略 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小題1 揚州刺史周浚引為從事史,愛其才 小題1 揚州刺史周浚推薦他做從事史,...

文言文畫琵琶講述了怎樣的故事,文言文畫琵琶講述了怎樣的一個故事

1全部畫琵琶 泊船。書生因上山閒步。入林數十步,上有一坡。見僧房院開,中有床。床塌,門外小廊數間,傍有筆硯。書生攻畫,遂把筆,於房門素壁上,畫一琵琶,大小與真不異。畫畢,風靜船發。僧歸,見畫處,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 恐是五臺山聖琵琶。當亦戲言,而遂為村人傳說,禮施求福甚效。書生便到楊家,入吳經年,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