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好嗎好的
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說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更是子女一生的老師,其言傳身教對子女的成長至關重要。
在我國古代,人們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齊家則是家庭教育所要達到的理想目標。重要人物的一言一行,對國家、對社會都具有很大影響力,其教育子女之道,便成為人們家庭教育的重要參考模式。
歷史名人諸葛亮教育子女儉以養德就留下了教育子女的典型案例。
三國時期,西蜀丞相諸葛亮一生忠心輔佐劉備、劉禪兩代帝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晚年得子,取名瞻,字思遠,希望自己的兒子「志存高遠」。
諸葛亮非常喜愛這個小兒子,但同時又對他的成長充滿了擔憂。他在給哥哥諸葛瑾的信中說:「諸葛瞻今年八歲了,十分聰慧可愛,但我又擔心他過於早熟,最後成不了大器!
可見,諸葛亮十分重視子女的早期教育問題。
諸葛亮雖高居相位,卻一生儉樸,他在給後主劉禪的上表中說道:「我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此外別無積蓄,而這些也足夠家人使用了。我保證在我死後,家裡家外都不會留有多餘的財產,不辜負陛下對我的厚恩。
諸葛亮親自履行著「儉以養德」的做人準則,也希望子孫後代成為擁有遠大理想、勤學儉樸的有為之人。他在《誡子書》中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後來,諸葛瞻拜騎都尉,翌年出任羽林中郎將,後來又公升遷為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並兼任軍師將軍。
2樓:吳勝旗
比如說劉備曾告誡他的兒子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強調的是個人的修養,以及做人的方式。
3樓:
與《誡子書》有關的名人故事?
您好,經過我們的查詢與分析,該問題的答案為1.《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
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模橋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2.在東漢時期,有乙個著名的政治家,他叫做孫敬。
孫敬在年輕的時候特別勤奮好學,經常把自己鎖在屋裡面不停地讀書。每天他從太陽剛公升起就開始讀書,一直讀到天黑,有的時候還會廢寢忘食連飯都旦凳猛不吃了。孫敬每天讀書的時間特別長,有的時候特別疲憊了也不會休息,但是時間久了身體也扛不住。
每天一到晚上的時候就特別困,但是他不想早早的去睡覺,害怕影響自己學習,於是就想出了乙個很特別的方法。粗伏眾所周知,在古代時期,男人的頭髮都跟女人一樣特別長。於是孫敬找來了一根繩子,把繩子的一頭綁在房梁上。
這樣一來,每次只要他讀書讀的又累又困,忍不住打盹的時候,頭只要稍微低一點頭,這根綁在房梁上的繩子就會立馬狠狠地牽住頭髮,把頭皮扯的很痛,就像快扯掉了一樣,這樣他馬上就會清醒了可以繼續學習。希望我的能給您幫助。
與《誡子書》有關的名人故事?簡短
4樓:
與《誡子書》有關的名人故事?簡短。
親,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曾國藩《誡子書》同治十一年(2023年)拍答二月初四日,這是乙個令曾國藩悲痛的日子。
15年前的今天曾國藩的父親去世了,當天,他拜過父親的牌位,讓兒子紀澤扶他去花園散步。他對紀澤說:「我這輩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後世再也不要出帶兵打仗的人了。
父子倆拉著家常,不知不覺走近一片竹林。忽然,一陣大風吹過,曾國藩連呼"腳麻",便倒在兒子身上。扶進屋時,曾國藩已經不能說話了。
他用手指指桌子:那是他早已寫好的遺囑。..誡子書其實是曾國藩的遺書,為曾家世世代代的家訓。
諸葛亮《誡子書》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臨終前寫橘賀行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圓譁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與誡子書中觀點有關的名人故事?
5樓:網友
懸梁刺股(關於讀書勤奮的)
誡子書的哪一句話跟名人的事例有關
6樓:因為你我會熱愛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最好的印證就是在陶淵明身上。
陶淵明的故事:不為五斗公尺折腰。
東晉後期的大詩人陶淵明,是名人之後,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於蒼生」之志。可是,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年月裡,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汙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為了生存,陶淵明最初做過州里的小官,可由於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不久便辭職回家了。後來,為了生活他還陸續做過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
陶淵明是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適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氣節為代價。陶淵明因「不為五斗公尺折腰」,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一代文風並流傳百世的詩文。
在為後人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他因「不為五斗公尺折腰」的高風亮節,成為中國後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擴充套件資料:陶淵明人物評價:
李白更是仰慕陶淵明的人品和詩作。在《戲贈鄭溧陽》中寫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 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何時到慄裡,一見平生親。
李白那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思想,和陶淵明「不為五斗公尺折腰」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確定。歐陽修盛讚《歸去來兮辭》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歐陽修還說:「吾愛陶淵明,愛酒又愛閒」。
北宋王安石曾說過,陶淵明的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
《誡子書》原文,諸葛亮《誡子書》的原文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 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薄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內靜也,才須學也,非學 容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 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
誡子書中有哪些古今異義詞《誡子書》中的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分別是哪些?
1 非寧靜無以致遠 寧靜古義 安靜,即集中精力,不分散精力 今義 環境 心情 安靜 2 險躁則不能治性 險古義 輕薄 今義 地勢險惡,複雜,不易通過 3 淫慢則不能勵志 慢古義 懈怠 今義 速度低,走路 做事等費的時間長 4 夫君子之行 行古義 操守 品德 品行 今義 走 5 年與時馳 與古義 隨同...
諸葛亮寫誡子書的用意是諸葛亮的誡子書中,諸葛亮寫這封家書的用意是告誡他兒子要注意,勉勵他
諸葛亮寫 誡子書 的用意是勸勉兒子勤學 立志 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淫慢和險躁,讓他的兒子懂得恬淡寡欲,要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能平和安靜就不能實現自己遠大的目標。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 誡子書 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話,也是中國人極為推崇的一句座右銘。諸葛亮老來得子,對小兒子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