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最早收錄這首詩的唐詩選本,是唐代太學生芮挺章在唐玄宗天寶三年編撰的《國秀集》,在《國秀集》中,這首詩的名稱不是《登鸛雀樓》,而是《登樓》。作者不是王之渙,而是朱斌。《國秀集》編撰的時間,距離王之渙去世只有兩年,王之渙在當時已經是頗有名望的詩人,他的詩歌在《國秀集》中選錄三篇,但並無《登鸛雀樓》一詩。
2樓:阿會問答小屋
不管是不是王之渙寫的《登鶴雀樓》,也沒法從歷史的角度上去重新考證,也只有維持這幾百年的說法繼續下去。
3樓:悠悠說百態
那一定是這些人記錯了,小學生都知道登鸛雀樓是王之渙寫的,這麼多年來書上都是這麼說的。
王之渙《登鸛雀樓》賞析與隨想
4樓:成大文化
這首僅僅二十字的五言絕句,之所以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主要是它具備詩必須具有的三美:意境美、情韻美、語言美。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燃胡賣海流。」詩人用寫意手法,僅僅幾筆,便勾勒出登鸛雀樓所見到的蒼山落日、大河奔流的壯觀景象。其豪邁壯闊,令人心往神馳;意境之壯美,再無以復加。
同時,它的情韻也十分雋美。「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僅描寫出人們登高觀景時所共有的那種不肯示弱,不甘後進,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真實體會和情趣,而且與前面二句,渾融無間,洋溢著豪情偉魄,寓含著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生活哲理,表達了奮發向上,不斷發現新境界的進取精神。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是最具**性的一種文學樣式。上述情韻美、意境美,又是通過語言來表達的。四句詩兩兩對仗,相得益彰,整齊工緻而又自然流暢,明白如話又美妙如畫。
字詞排程與運用,看似尋常而又十分精巧:「依」字準確而生動地描繪出 晚山落日依依難捨的特徵;「流」字用聯想加長了目力,傳達出大河奔湧,一瀉千里的動勢;「入海」二字,使意境遠遠超出畫面,「黃」、「白」二字,給畫面塗上了山河夕照的奇異色彩。尤其。
三、四兩句,字面相互對仗,語意上下相承,如同大河流水,一脈貫通。這樣精彩的「流水對」法,使其蘊含的理趣,表現得警策而雋永,如水 **融,渾然一體。讀之令人心扉頓開,過目成誦,不僅為詩人氣吞寰宇的襟抱所感染,同時為祖國山川的雄偉壯麗而自豪,從而,情不皮逗自禁地受到鼓舞。
從中汲取到無窮無盡的精神力量。
白日依山」而有「盡」,說明時日有限,人要惜時抓緊,不可蹉跎歲月。「黃河入海」而長「流」,說明:人要有遠大正確的理想、目標和境界,愈進則前程愈遼闊、壯美。
所以,人應該樹立正確的理想和目標,抓緊時日,勇猛精進!否則終會有 如白日依山之「盡」!
筆者領會,就是把眼光放遠大些,人只有超越自我(例如拋棄名利色氣,做到至真至善…至公至正、等等)心胸像海一樣寬廣,如此才能更上層樓,才能目光遠大,才能明白人生的真正目的!
《登鸛雀樓》的作者是王之[渙],還是王之[煥]?
5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分類: 文化/藝術。
問題描述:唐詩《登鸛雀樓》的作者是王之[渙],還是王之[煥]?
怎麼我在唐詩書上看到開頭寫的是王之[渙],而下面的註解卻成了王之[煥]?到底是哪個字?
注:只知道一種說法的就別答了,謝謝合作。
解析: 王之渙,(688-742),或作王之奐,字季陵,晉陽(今太原)人。他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他的詩在當時「傳乎樂章,布在人口」,傳世僅六首。
宴詞、送別、登鸛雀樓、橫吹曲辭·出塞 、九日送別、涼州詞 」
王之渙《登鸛雀樓》中的鸛雀樓在哪個省?
6樓:反轉的天空之城
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
登鸛雀樓。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
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山,「黃河入海流」寫水。詩人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目送流經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
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畫面寬廣遼遠。
《登鸛雀樓》詩人王之渙是什麼朝代的人
7樓:網友
《登鸛雀樓》是唐朝代。
《登鸛雀樓》作者是誰,哪個朝代人
登鸛雀樓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寫的 登鸛雀樓 朝代 唐代 作者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譯文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作者簡介 王之渙 688年 742年 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
王之渙在什麼背景下寫了登鸛雀樓
王之渙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 今河北衡水 縣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遊的生活。在此背景下寫了這首詩。唐 王之渙 登鸛雀樓 原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白話釋義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道理 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如果想得到更多的知識 道理,則要站得更高一些,要有積極進取的精神與 遠矚的胸襟。後二句揭示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這一生活哲理,成為不朽的名句。創作背景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 今河北衡水 縣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