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嘴龍是水棲的嗎? 10

2025-01-31 10:05:29 字數 3882 閱讀 8344

鴨嘴龍是水棲的嗎?

1樓:光瑞淵

鴨嘴龍是陸棲的。鴨嘴龍是一種食草恐龍,喙吻部寬扁,極像鴨嘴。全長10公尺左右,後肢粗壯,腳寬大,用於行走;前肢細弱,好像一雙小手。

頭骨很長,頜骨兩側長著菱形的牙齒,數量多達2000多個,被譽為恐龍世界的牙齒大戶。它們的家族觀念很強,成年恐龍會很好地保護它們的巢穴,並給幼龍餵食,直到它們長到能夠自己出去覓食為止。

鴨嘴龍的習性。

鴨嘴龍(hadrosaurs),生存於1億年前白堊紀晚期,這是正是恐龍發展的頂峰時期,所以它們的數量很多,在吃植物的恐龍中約佔75%。它們是一類較大型的鳥臀類恐龍。目前(2008年)發現最大型的身長超過21公尺。

鴨嘴龍的吻部由於前上頜骨和前齒骨的延伸和橫向擴充套件,構成了寬闊的鴨嘴狀吻端,故名。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鴨嘴龍。

2樓:網友

鴨嘴龍(hadrosaurs) 為一類較大型的鳥臀類恐龍,最大的有15公尺多長。鴨嘴龍也稱為鴨嘴獸,是白堊紀後期鳥盤目 草食性恐龍家族的一員。它們的腿部有三根趾頭,後腿長而有力,前腿則較小且無力。

鴨嘴龍許多種類的最大特徵就是頭上密佈的冠飾。鴨嘴龍的吻部由於前上頜骨和前齒骨的延伸和橫向擴充套件,構成了寬闊的鴨狀吻端,故名。所有鴨嘴龍的頭骨皆顯高,其枕部寬大,面部加長,前上頜骨和鼻骨也前後伸長,嘴部寬扁,外鼻孔斜長。

特化的前上頜骨和鼻骨構成明顯的嵴突,形成角狀突起。下頜骨上的齒骨和上隅骨形成的冠狀突很發育,後部反關節突顯著。上下頜齒列復排,每個額骨上有45~60個牙齒皆垂直復疊。

琺琅質只在牙齒一側發育。頸椎15個,背椎13~15個,薦椎8~11個,尾椎較多,其確切數目,因個體而異。頸椎和背椎椎體為後凹型,背椎神經弧較高,尾椎側扁,其神經棘和脈弧皆很發達。

腸骨的前突平緩,後突寬大,恥骨前突擴充套件成槳狀,棒狀坐骨突幾乎成垂直狀態,有的個體的坐骨遠端也擴大。前肢短於後肢,肱骨為股骨的一半長,橈骨與肱骨等長,前足的第。

二、三、四指較第。

一、五指發育,前足的各連線面粗糙。脛骨短於股骨,後足的第ⅰ指消失或僅有殘跡,而第ⅴ指完全消失,第三蹠骨較長,後足已發育成鳥腳狀。另外,前後足各指皆有爪蹄狀末趾。

鴨嘴龍是鳥腳類恐龍最進步的一大類。在亞洲及北美洲等地,晚白堊世的鴨嘴龍化石到處都有發現。鴨嘴龍類可分為兩大類群:

一是頭頂光平,頭骨構造正常的平頭類;另一類是頭上有各種形狀的棘或棒型突起,鼻骨或額骨變化較多的櫛龍類,如擬櫛龍。除此以外,還有變化不大、較原始的鴨嘴龍及前頜骨和鼻骨特化成盔狀的鴨嘴龍。

鴨嘴龍主要以柔軟植物、藻類或軟體動物為食。一般是雙足行走。前足各指之間有蹼,以利水中運動。

發現於中國山東萊陽的棘鼻青島龍(tsintaosaurusspinorhinus)高5公尺,長7公尺,鼻骨上有一條長棘,棘中空與鼻腔相通。可能用於儲藏空氣,以延長潛水時間;也可能用於自衛或排除水面障礙物。青島龍是有頂飾的鴨嘴龍類。

3樓:網友

鴨嘴龍主要以柔軟植物、藻類或軟體動物為食。一般是雙足行走。前足各指之間有蹼,以利水中運動。所以鴨嘴龍是水陸兩棲的動物。

鴨嘴龍有哪些習性?

4樓:中地數媒

鴨嘴龍既不善跑,又沒有自衛的裝備,所以它們的大半時光是在池沼、湖泊中度過的。水中生活可以逃避霸王龍之類的肉食性恐龍的殺害。有的古生物學者認為鴨嘴龍的生活方式和習性與現代的河馬相似,它們用特有的扁平的嘴和帶角質的喙在湖邊或湖底鏟食植物。

它們有一對大眼睛,眼圈周圍有鞏膜板,而且能夠互相向上推動,正如照相機上的光圈鎖一樣;而且它們有較大的視神經,所以視力很好,對肉食性的恐龍經常保持高度的戒備。另外,鴨嘴龍有敏銳的聽覺器官,在顎的頰部有頰囊或喉囊,某些種類可能會發出大吼聲。

人們最感興趣的是它頂飾的用處。雖然已經提出了許多推測,卻沒有一種令人滿意。比如,有人認為頂飾是打仗用的,但那麼薄的骨頭顯然不能作為**;也有人認為頂飾是為了儲藏更多的空氣,但實際上它也儲存不了多少空氣,根本滿足不了肺對空氣的大量需要;也有人認為頂飾是雌、雄兩性區別的標誌,正如現代的某些有蹄類以有角的為雄性,無角的為雌性一樣。

因此,設想鴨嘴龍也是這樣,有頂飾的是雄的,沒有頂飾的是雌的。但是,有頂飾的化石和沒有頂飾的化石又發現在不同的地層裡。最近也有人提出頂飾使鼻腔黏膜面積擴大,作用是增加嗅覺的功能;也可能是共鳴室,以增加發聲的力量。

1978年,在研究鴨嘴龍的生活史方面有重大的突破:科學家傑克·哈納和**拉在蒙大創發現了鴨嘴龍蛋的巢穴和待哺的幼龍。這類鴨嘴龍稱作慈母龍,傑克認為慈母龍有親子行為,類似現代某些哺乳動物那樣照顧幼子。

它的結論是,鴨嘴龍是陸生動物。

鴨嘴龍的生活習性

5樓:手機使用者

雖然它可能四足而行,大部份古生物學家相信所有的鴨嘴龍是以二足行走,使身體保持平行姿態,而尾部向後保持平衡。沒有人再相信鴨嘴龍在水中生存,雖然有可能躲避霸王龍的攻擊,但它偶爾快速的遊行逃脫。鴨嘴龍體型較愛德蒙脫龍稍小。

鴨嘴龍主要以柔軟植物、藻類或軟體動物為食。

鴨嘴龍有哪些型別?

6樓:中地數媒

鴨嘴龍分類上,一般都按照頭上頂飾的有無而分為平頭的鴨嘴龍和帶稜的鴨嘴龍兩大類。有些科學家認為,這種頭飾是雄性的特徵,像現代的雞雉類的雄性頭上有彩色的冠一樣。平頭的一類以北美髮現的鴨龍為代表。

鴨龍的大小變化多在9-12公尺之間,它活著時的體重至少有5~6噸重或更多。頭骨低而平,在頂部沒有冠狀的頂飾,習慣於用後腿走路。埃德蒙頓龍是在加拿大的埃德蒙頓城附近發現的。

它的頭比鴨龍要大得多,嘴也比鴨龍寬而扁,約有12公尺長,是一種行動笨拙的鴨嘴龍。我國第一次發現的黑龍江滿洲龍就是平頭的鴨嘴龍。此外,還有巴克龍、譚氏龍、山東龍等,都是平頭的鴨龍,化石地點包括黑龍江、內蒙古、山東等地。

但最重要並引起全世界重視的,是在山東省諸城縣發現的巨型山東龍。

1964年8月,地質部第一普查大隊在諸城縣的一條沖溝(當地老鄉稱作龍骨澗)發現了乙個巨大的腿骨,經地質科學研究院鑑定,是乙個大型的鴨嘴龍的脛骨。實際上,很早以前,當地的群眾就發現該地有脊椎動物化石,所以把產化石的地點叫「龍骨澗」。1964年10月至1968年5月,由第一普查大隊、中國地質科學研究院的地質研究所和地質博物館共同組成採集隊,先後進行了四次有系統地採集與發掘,共採到化石將近30噸,代表5個個體。

又經過三年的精心修補、復原,終於在胡承志先生指導下於1972年正式裝架完畢,並在北京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山東龍的頭骨頂面較平,後部較寬,從側面上看,有點像鴨龍。薦部的脊椎由10個脊椎組成,腹面有較深的真溝。

坐骨較長,末端有微弱的尖頂。裝架後的骨骼,從頭到尾長約15公尺,站起來約有8公尺高,被認為是世界上已知的最高大的鴨嘴龍。由於它首次在山東省發現,所以被命名為「巨型山東龍」。

80年代,諸城市博物館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協助下對龍骨澗化石點進行了再次發掘,獲得兩具較完整的山東龍骨架,其中一具已裝架陳列於諸城市恐龍博物館內。

鴨嘴龍的生活環境

7樓:悰

鴨嘴龍出沒洞瞎枝於1億年前白堊紀晚期,這時正是恐龍發展的頂峰時期,所以它們的數量很多,在吃植物的恐龍中約神稿佔75%。當時納敏也是地球歷史。

上動盪的時代,陸地面積在擴大,沼澤、湖泊星羅棋佈,有花的被子植物。

開始繁茂起來,一年四季都飄散著芳香。早期恐龍喜歡吃的裸子植物少了,僅留下蘇鐵、松柏、銀杏以及一些蕨類植物。

等典型的中生代。

植物群落,被子植物開始排擠裸子植物而居於統治地位,其中有些類群已經具備了現代的特徵。這樣的自然環境使那些適應能力差的,依賴裸子植物為生的恐龍相繼死去,但卻特別適合素食恐龍的大發展,鴨嘴龍就是其中的一大類,變得興旺發達。

鴨嘴龍主要生活在**

8樓:網友

鴨嘴龍需要較多的植物,並且很可能是群居生活,遇到敵害時一般選擇進入水中逃走,所以有可能在河邊,湖邊有它們的大型群落,過著群居生活。

龍是真實存在的嗎,龍是真實存在的嗎

龍屬於十二生肖 剩餘的十一個都是真實存在的,所以龍應該也是真實存在的,沒道理加入一個不存在的種族 但是古代把龍當做中華民族的圖騰,炎黃子現在所認知的龍和之前先人所定義的龍是不是同樣的就不得而知了。龍 上古神獸,虎鬚 鹿角 魚鱗 蛇身 鷹爪,法力無邊,吞雲吐霧,翻雲覆雨。歷朝歷代古籍中,有大量真龍降世...

夢到噴火的龍,是胎夢嗎,夢見龍向我噴火

龍一般代表龍子,龍的傳人。洪水代表兇險。龍從上飛過,應該是大吉大利的意識吧!我想問你已經生過寶寶了嗎?要是的話,那就不算是胎夢了。夢見龍向我噴火 三才配置至為優勝,基礎堅實,希望如意,求謀容易達成目的,功名成就,成功後之發展如飛黃騰達,得上位之人所器,受下屬所擁護,大幸福之長壽兆。大吉昌 宜 宜捐款...

麒麟是龍的第幾個兒子麒麟是龍的兒子嗎

你所謂的是海里的龍 那是黃帝命名的 吧 和蒼龍 濁龍等是有區別的 那當然不是了,麒麟是走獸的頭 麒 雄性 麟 雌性 和鳳凰同地位,而龍在早地位不高 當然,是後來把人比作龍太高了龍的地位 很多動物都吃龍的,比如西遊記等書裡的神話龍的地位很明顯的低。竉生海人,海人生若菌,若菌生聖人,聖人生庶人。凡竉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