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雙減之後家長怎麼做?

2025-02-09 17:50:15 字數 5004 閱讀 3151

1樓:雪紫號

<>今年國家出臺了雙減政策,可以說是有人歡喜有人憂。網上流傳著各種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文章,大多都是大型翻車現場,雞飛狗跳,暴跳如雷。如今雙減政策一齣,部分家長歡呼雀躍,終於把孩子交給了學校,終於能夠在家與孩子和平共處了。

但也有部分家長開始擔憂起來,孩子沒有家庭作業了,不知道他究竟學會了多少,孩子一放學回家就瘋玩,成績會不會下降?那在孩子雙減之後家長應該怎麼做呢?首先父母始終是孩子的監護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我們的言傳身教對於孩子而言特別關鍵,在家裡我們仍然要做好監督人,時刻做好孩子學習的監護人。

即使沒有書面家庭作業,也應該讓孩子在家多讀書,多溫故知新,營造乙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當我們以為孩子回家可以不做作業時,其實別人家的孩子還在努力學習。見過一位媽媽,自己在網上**教案看教學**然後陪著孩子一起預習課文,幫孩子聽寫生字。

看,其實「雙減」下,很多父母仍然在較勁,因為孩子是我們的,老師一天在學校要輔導那麼多學生,根本就輔導不過來。我們都說「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這個政策的實施,會讓很多孩子還沒跑就輸了。所以,作為家長真的不能完全撒手不管孩子的學習。

第三點是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有父母在的家便是溫暖的,親子時光總是美好而又讓人羨慕的。見過很多留守兒童,不說學習,單說行為習慣就存在很多問題。當「雙減」實施後,我們不能覺得自己不需要輔導孩子寫作業而大呼自由,從而跑去麻將館等地方放縱自我。

其實你的孩子更加需要你,只有你在,他才能感受到愛。有愛的家庭,才能培養出性格健全與道德高尚的孩子。因為他們心中有愛,眼中有光。

2樓:小美美學姐

之後家長也需要關注一下孩子的變化,也需要家長陪在孩子的身邊,可以簡單的讓孩子做一些習題。

3樓:寄情以言

要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雙減意味著學校教育的減負,如果要讓孩子進步就要讓孩子學會自己去學習。

4樓:小阿星

家長應該積極的引導孩子,同時也應該多管理孩子,輔導孩子的功課,一定要負起責任來,不要強迫孩子,應該營造乙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雙減之後,孩子在家都是怎樣度過的?

5樓:嫿嫿學姐

家長應為孩子做的事情:

1.勤做家務,體驗勞動。讓孩子與家長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洗菜、洗碗、洗衣物、抹桌、拖地、收拾物品等。體驗勞動之辛、勞動之美,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

2.營造氛圍,潤澤書香。與孩子約定好家庭閱讀時間,制定閱讀計劃,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名著,營造家庭閱讀氛圍,共建書香家庭,培養孩子的閱讀素養和人文情懷。

3.共敘家話,公升溫關係。週一至週五,每天一閒聊,聊學校的趣事、成長的煩事、生活的小事、社會的時事;週末進行主題家話,如:

讀書分享、故事會、熱點**、觀影分享、舌尖美味、生活小技巧等。在家話閒聊中,培養孩子的表達和溝通能力,公升溫親子關係。

4.整合興趣班。「雙減」之後,我把孩子原先週末上的興趣課儘量安排在平時,比如一週兩次舞蹈課,既是一種放鬆,也滿足了平時的運動量。這樣,平時緊湊一些,週末就有了大塊完整的時間。

5.設立家庭日。週日是全家人休息的日子,這一天我們不安排任何興趣課。全家人或戶外走走,或打掃衛生,或一起玩桌遊,盡情享受親子時光。

6.在家也運動。為了保證孩子的運動量,我購置了一些家裡也能玩的運動器材和玩具,如蹦床、接球器、套圈組合等,讓孩子在家也能鍛鍊身體。

6樓:羊小小

雙減過後,孩子在家都是怎樣度過的呢:

1.培養興趣愛好,發展特長。

除了文化課,興趣愛好也是孩子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乙個環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類課程不僅可以培養一技之長,也是休閒放鬆的方式之一。

美術、舞蹈、書法、**等,都可以利用週末學起來,引導孩子全面發展,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學習是豐富多彩的,不只有刷題考試。

2.逛博物館。逛博物館不僅僅是一次放鬆和陶冶情操的機會,還能夠增長見識,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審美能力,同時加強親子互動。

3.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孩子多參加社會實踐,進入真實的社會環境。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的不易,感受成長過程中酸甜苦辣的滋味,讓他們在實踐中鍛鍊自身的抗挫能力,強大自己的內心。

同時,孩子的自理能力、獨立能力、溝通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鍛鍊。

4.閱讀。閱讀始終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現在的週末孩子可以有充足的時間閱讀了,一定要好好利用起來。

推薦孩子一些比較有價值的書或者他喜歡看的書給他看。通過閱讀,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開拓眼界、增長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專注力。同時也是積累素材的好途徑,為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

5.看電影或看紀錄片。週末帶孩子去看場電影,亦或是在家看一部有意義的紀錄片,增加親子互動的同時,也能讓孩子從中獲取知識。

**過程中,和孩子一起討論、相互交流,可以很好地瞭解孩子的精神世界,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從而更好地溝通。

6.運動。戶外室內都可以,運動不僅能夠強身健體,還可以緩解視覺疲勞。週一到週五沒有時間的話,週末正好可以補回來。

運動還可以促進多巴胺的分泌,改善焦慮的情緒。集體運動如足球、籃球、等更可以培養團隊精神和溝通協調能力,還可以去跑跑步、打打桌球、羽毛球等。

7.去動物園玩。在動物園裡,孩子們不僅可以和小動物們見面,還能觀察並瞭解各種動物的外形特點、生活環境,成為乙個小小"動物學家"。

而且,動物園裡還有許多和小動物們互動的遊戲,可以讓孩子們和小動物們近距離接觸,學習如何保護和照顧小動物,培養愛心和責任心。

7樓:小蘋果傳

學校課後:學校有課後服務,包括社團活動和完成作業兩部分內容,一直到六點之後接走孩子。

週中:回家之後已經完成作業了,但我依然會帶著他過一下今天學習的內容,做一些輔導練習。之後的時間可以休閒一下,看會電視或者適當地使用一會電子產品,10點鐘準時睡覺。

總體來說現在的課業負擔確實減輕了一些,但在我看來還有這幾點問題需要注意:

1、課後服務的結束時間:課後服務結束時間與家長下班時間相銜接,這本意是一件好事。但現在小學放學時間與下班高峰期重合,一到六點鐘之後學校門口擁堵不堪,人車混雜,加上冬天到了天黑的早,有可能有雨雪天氣,其實是存在安全隱患的。

所以在放學的安排上可以再優化。

2、重視家庭輔導的作用:我一直認為,即使雙減了,也不意味著家長就可以完全不管孩子的學習了,在家裡該花的力氣還得花,給孩子一些課後輔導練習,對他是有好處的。目前我給孩子配備了兩本教輔,平時回顧知識、做題練習用《尖刀卷》,還有專門針對閱讀突破的《一本閱讀訓練》。

定期地去練習、去回顧,找到問題,然後補齊。

3、多與老師溝通:最瞭解孩子情況的還是他的老師,所以一定要經常和老師溝通。還是上面說的,雙減了不等於家長什麼都不做。

我感覺現在老師可能也有那種跟家長多說怕錯的心理,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更主動一些,老師就在那裡,你去找她溝通,就能夠有收穫。

雙減之後家長做些什麼?

8樓:網友

雙減」政策。

實施後,家庭作業減少了,週末的學科類補習班。

不能去了,原本忙碌的孩子一下子多了很多空餘時間,有的家長可能會覺得迷茫,這些時間應該安排什麼?「雙減」後,家長應該怎麼做?

雞娃。的正確開啟方式是家庭和諧。

沒有周末學科培訓,更考驗家庭教育生態,很多家長很焦慮。」教育博主、二級心理諮詢師。

自主學習踐行分享者李建輝。

說,「雙減」後,有的家長恨不得把自己逼成老師,見書就想買,拼命找各種學習方法。

和資源,感覺壓力山大都快喘不過氣。「『雙減』過後,有的家長更累了,回家還要自己佈置作業,準備辭職考教師資格證。

老母親親自上陣,擼起袖子自己幹。」

李建輝認為,人的焦慮**於對未知的恐懼和擔心,家長的焦慮**於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孩子成績和前途命運早灶的恐懼和擔心,「家長們可以問問自己培養孩子的終極目標是什麼?相信多數家長都會:『是讓孩子在離開我們身邊時擁有更多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

這個能力跟當下的學習成績關聯性到底有多大呢?孩子成績好,未來就一定幸福嗎?成績不好,就一定不幸福嗎?

李建輝說,家長從終極目標為出發點,這樣就不會再焦慮孩子成績。他建議家長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經營好夫妻關係上,讓自己更幸福,讓家庭更溫暖。因為,在幸福和諧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就算成績不那麼理想,長大後的幸福指數,一定不會差到**去。

無數鮮活案例表明,父母的焦慮、恐懼和擔心才是造成這麼多孩子心理有問題的根源。

雙減」後的生活至少要做三件事。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孫巨集豔此前曾公開發表過意見,說為了不再讓更高灶多的孩子感到無助與流淚,不再讓更多的孩子用生命去吶喊與討伐,家長要拿出決心和勇氣,安排好「雙減」之後的生活,至少必須做三件事。

第一是運動,有研究表明每天運動1~2小時的學生,成績在班級屬於上等和中上等的比例分別是和,不運動的學生屬上等和中上等的比例分別為和。研究還發現,體育好的學生朋友人數更多,更善於溝通。

第二是玩耍,家長一定要給孩子能自主安排的時間,不干涉、不限制,讓孩子放開玩,讓孩子的壓力能得到釋放、情緒能得到緩解、自主效能得到提公升。

第三是勞動,眼裡有活兒的孩子更善於觀察、善於換位思考,愛勞動的孩子心中戚睜扮有他人,也更有責任心。

9樓:現在

不減責任,不減質量,不空並逗減成長!

雙減」,不減責任。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家庭的薰陶。減輕學業負擔,不代鬥賣表減去父母的責任,與之相反,它更要考驗父母的擔當。優秀的父母不在於學歷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於是否有責任意識。

陪伴是責任,養育是責任,以身作則是責任。履行父母的責任,就是對孩子人生負責。

雙減」,不減質量。

雙減」,減去了作業的總量,減去了課外培訓,學習迴歸課堂,但同乙個班級的孩子各有所長,在普遍性的教育模式中,難免出現行為和成績上的差異。作為最瞭解孩子的人,家長要更專注於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專注力和情緒管理能力,與老師攜手,共同為孩子成長助力。要知道,孩子的學習是爬坡,更要家長和學校的「雙向奔赴」。

雙減」,不減成長蔽握。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評價人生的方式絕不僅僅是贏在起跑線,能夠跑完馬拉松的才是高手。如今沒有了課外培訓,我們更該利用孩子多出來的時間,做好父母的陪伴,策劃合理的安排。家庭是孩子成長的主陣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教育。

真正優秀的父母,不在於為孩子報了多少班,而在於是否真正參與了孩子的成長。減負減不掉孩子的成長,因為成長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完成的一場修行。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怎麼做

孩子發脾氣,家長的幾種做法,對孩子的影響深遠不同的家長,對待孩子的撒嬌 發脾氣都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不同的處理方式對孩子而言,影響也是天差地別。1 堅持講道理 有些家長在孩子犯錯誤 發脾氣的時候,堅持會和孩子講道理,希望孩子聽清事情的道理,可以明辨是非,不隨意發脾氣,可這只是父母所認為的理想結果。孩子...

孩子收到情書,做家長的應該怎麼做

14歲女兒收到情書,媽媽看完之後說了5句話,家長都該學學 每個女孩子都將經歷青春期,經歷青春期的懵懂 羞澀 甜蜜,在我小時候上學那個年代,每個女孩子心中都會有自己心動的男孩,也總收到不知名男人的情書,每當收到這種情書的時候是既驚喜又害怕,這可能就是青春期的快樂吧。當然青春期不僅僅有快樂,還有苦惱,尤...

孩子成長黃金時期,家長怎麼做才能給孩子打造健康好身體呢?

除了關注孩子的智商發展之外,家長更注重的是孩子自身的身體健康。而面對孩子正在長身體的年紀當中,家長也會給孩子補充各類的營養。但是過度的給孩子補充一些沒有必要的營養,反而會增加他的身體負擔。所以家長補充的營養,一定要在瞭解孩子身體狀況之下,再給他們吃一些有營養的東西。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需要哪些營養?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