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唯心寒
祭神祀祖。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
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
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
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
2樓:馬踏飛燕永留神
禮記》記載天子怎麼過夏至的,可以參考一下,比如到南郊去迎接夏天,祭祀炎帝和祝融等。
3樓:撲慢
夏至這天,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夏至標誌著炎炎夏日正式來臨。
這個時節,溫度明顯公升高,炎暑降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生長旺季。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麋與鹿雖屬同科。
4樓:網友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時間走到六月中旬,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如約而至,天氣變得更加炎熱,空調房、冰西瓜成了許多人的最愛。
在古代,夏至其實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日,《詩經》裡有「年豐多黍」的句子,人們會舉行一些儀式來祈求豐收。遼代時,女子之間還會互贈扇子與香囊。
5樓:帳號已登出
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周禮》有云:「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國之凶荒、民之札喪」;司馬遷所著《史記·封禪書》亦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
民俗專家介紹,夏至提醒人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的到來,溫度達到頂點,同時也意味著隨後陰氣將開始逐漸上公升,古人確實會在夏至舉行隆重的祭祀祈福儀式,皇帝則會舉行「祭地」儀式,祈求豐年。
古人如何過夏
6樓:洋蔥學園
老祖宗的智慧可一點都不弱於現代人,他們有很多種方法度過夏天。
具體方法如下:
1、用冰塊降暑。他們在周朝時便開始建立冰窖。當時的皇室為了確保夏天能有足夠的冰塊用,還專門成立了乙個管理機構,名為冰正。
2、建涼屋。具體做法是將涼屋建在活水邊上,利用水流來達到降溫的作用。屋中還有乙個叫「扇車」的特殊裝置,其造型和水車相似,通過水流驅動來讓扇子轉起來,就是古代的電風扇。
3、睡穗棚涼蓆,抱竹夫人。涼蓆就不必說了,大家都見過,也用過。敏衝而這個竹夫人則是一種用竹子編成的圓柱形中間鏤空的枕頭。
睡覺時,風會順著鏤空的地方吹入,微風習習,橋族殲給古人以良好的睡眠。
古代人怎麼過夏天的?
7樓:網友
古代沒有電扇,也沒有冰箱、空調,難道古人就度「夏」如年嗎?其實不然,古人的夏天更親近自然,更有情調,他們也能把夏天過得有滋有味。 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納涼,扇子多是用竹編的,古人稱之為「搖風」,又叫「涼友」。
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會買用絹帛製成的扇子,搖起來也輕鬆,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寫詩作畫,還真有些情趣。如果是達官貴人,在酷暑則可以享受「人工風扇」帶來的愜意。「人工風扇」即在乙個軸上裝上扇葉,軸心上拴有繩索,僕人手搖軸心上的繩索,扇葉被帶動旋轉則可生成涼風,當然布衣是享受不起這種電扇的。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在很早我們的先人就知道採用瓷枕解暑,瓷枕的枕面上是釉,腦袋枕著這樣的枕頭上睡覺當然涼快極了。「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久夏天難暮,紗廚正午時。忘機堪晝寢,一枕最幽宜。
諸如這樣的詩句都說明了瓷枕是夏季納涼的極佳寢具。 古人在夏天防蚊蟲也用蚊帳,但是他們用起蚊帳來可比現代人有情調。少女們在帳內懸掛茉莉、珠蘭等香花,夜帳中沁人心脾、香氣四溢,巧手的婦女用花枝編成麒麟、鯉魚等吉祥物掛在紗帳裡,定能做個好夢。
古人還有配掛香囊的習俗,許多香囊中的藥材都有驅蚊蟲的功效,比如霍香、薄荷、菖蒲,這相當於把「蚊不叮」帶在了身上。 古人沒有電冰箱冷鎮食品、製造冰塊,官府在冬天大量貯藏天然冰雪於冰窖中,一旦夏天到來有錢人家便買來冰塊或者白雪,拿出來擺放在居室當中就成了「冰盤」。冰雪在融化時不斷散發涼氣,這製冷的效果絲毫不亞於今天的空調,還不耗電,不汙染環境。
宋代經濟繁榮,冷食花樣翻新,民間出現了果汁加冰塊的冷飲,到了元代蒙古人喜愛乳品,他們把果汁、乳品和冰雪混合在一起食用,這種冷飲算是冰激凌的雛形,後來馬可波羅把這種吃法帶到了歐洲,經過改進後才有了今天的冰激凌。 古人不但懂得消暑,還深知「煩夏莫如賞夏」,調整好心態應付炎炎夏日才是最好的選擇。唐代白居易有《消暑》詩云: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這種超然脫俗的意境,恐怕只有古人做得到,要是現代人,恐怕早躲進了空調房裡了。
8樓:網友
古代中原地區沒有現在這麼幹旱,夏天來了可以直接下河裡去。
而古代的南方,幾乎沒有人居住。
古人是如何過夏天的?
9樓:源施因
那個說雞頭叫雞頭果的,也是夠夠的了,古時候是指水生植物的芡實,雞頭公尺,所以動不動就用新剝雞頭形容嫩白,因為像蓮子一樣,剝了是白的。現在也有芡實糕,只是做得比較粗糙而已。
10樓:強豔邢夢
將去年冬天的冰塊藏在冰窖裡面冷藏。
到了明年暑假拿出來避暑。
還有就是扇子扇什麼的。
11樓:可錦甄伶
古人也沒辦法,適應就好了,如果我們從沒有風扇、空調,估計也能適應。
龍貓冰窩問題,龍貓如何安全度過夏天
沒有八小時的,多多拉的最好,木板也厚,鋼板也是下左右的。我家用的大冰窩,裡面是不鏽鋼內膽的,我家是一樓比較陰涼,但是室外溫度大概在36.37度時候,家裡的用大概7小時左右,室外溫度40度以上大概是5小時左右,這個室外溫度不要看天氣預報,因為都是少報虛報的,你家裡多整點溫度計,然後自己量,就知道。如果...
古人如何應對職場危機
那一年,作為泗水亭長的劉邦又一次為秦帝國送徭役。但一次與往次不大同,這一次的徭役是送往驪山的,為秦始皇修皇陵的。一些徭役剛上路就跑路了,劉邦尋思著,這要是到驪山,還不就剩下自己老哥一個了嗎?可怎麼辦呢?泗水亭長劉邦遇到了一次很大的職場危機。司馬遷在 陳涉世家 中記載過,陳王陳勝原本就是一個徭役,在去...
古人怎樣修仙的,古人逼格是如何修煉的
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摒除心中雜念,潛心修道,以求昇仙,當然,有部分人則希望靠煉製丹藥來獲得飛昇,方法不盡相同,不過以修道居多 第五個方法,我在高中讀了篇文言文的作者,就是用這個方法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一般來說,很簡單,打坐,然後,爭取不睡覺,你能爭取一年不睡覺,就成仙了 滑稽 我家就有 我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