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哲學脫離人生將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學將是盲目的?

2025-02-14 21:55:12 字數 4777 閱讀 6565

1樓:匿名使用者

1,光有哲學無人實踐無易於紙上談兵,如果無人去實踐,就根本無哲學可言,2,如果無哲學,那人生就沒有什麼名言警句,甚至對錯都難分清。

學哲學的人看現實問題是否更加深刻?

2樓:微言悚聽

學哲學的人在思想和境界上往往很深邃,但是在具體的世俗生活中,往往卻被認為很幼稚。這和愛因斯坦能發現並提出偉大的《相對論》但是卻不知道冰箱怎麼合理的使用是一樣的道理。因為哲學家或科學家並沒有把太多的注意力和時間花費在具體的世俗事務中,他們考慮的只是哲學問題或《相對論》本身。

由此也造成了,在他們眼裡,那些所謂的精英或常人所理解的「幸福」或「成功」也是幼稚的,是令人懷疑的。

說白了,哲學家和普通人之間永遠有一道理解和認知上的界限,如何跨過這道分界線,取決於前者和後者的努力和做出的選擇。

哲學的應用價值就是:透過發展人類關於世界的演繹體系,從而給出我們更多的看待世界的方式的選擇,從而找到並選擇最有價值,最行得通的方式去創造我們想要的成果。

注意,我這裡說的不是最正確的,而是最有價值和最行的通的。哲學理論沒有對錯之分。

當我們的哲學層次提公升以後,我們可以更中立地看待我們和世界的關係,和他人的關係,和環境的關係,從而找到途徑。

而且哲學不是學出來的,而是領悟出來的,理論體系可以學習,但是真正能為你創造價值的一定是你關於哲學的領悟。重要的不是懂多少哲學理論,重要的是具有哲學觀。

3樓:百花凋謝獨秀一支

那個不一定,學哲學的人在對待發展規律和體系當面可能更加系統化,但在看待現實問題未必能行。哲學有助於看待問題,但是能不能更深刻和學哲學沒有必然的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哲學培養人的邏輯思維,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看清更深層次的問題更深刻。學哲學沒錯的!望。

5樓:網友

不一定會更深刻,哲學也有不同的觀點,看問題決定於人的世界觀。

6樓:王電金

這個應該是,看到比較深,但也不一定的。

7樓:網友

首先,哲學是討論人與世界的關係的學科,這裡的世界指除了本我以外的一切。

根據各個理論體系的不同,所得到的結論也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

就是,所有的結論都不是真相,或許有些更接近於真相吧,但是永遠都沒有辦法達到。

聽起來似乎不是個好訊息,但其實恰恰相反,這是乙個天大的好訊息。

因為我們人類的行為模式根本不是服務於真相的,而是服務於我們的意識關於世界的演繹。

同樣的客觀存在,每個人的個體差異都會對其形成不同的演繹。

而在生活中基於不同的演繹所衍生出來的行為都是會創造到不同的成果的。

哲學的發展給了我們越來越多的關於世界演繹的討論。

也就越來越多的給了我們透過不同演繹所衍生行動的機會。

進而我們有越來越多的成果可能被創造到。

所以哲學的應用價值就是:透過發展人類關於世界的演繹體系,從而給出我們更多的看待世界的方式的選擇,從而找到並選擇最有價值,最行得通的方式去創造我們想要的成果。

8樓:思想新常態

不一定。哲學是理論,很多時候,自身沒有經歷過的事兒,都容易看不清。

比如常常有大學生怎麼怎麼被騙的新聞,是這些人太笨了嗎?

當然不是的,這些事情需要你告訴他是個坑,他們再遇到的時候,就更容易直接分辨出來了。

所以即使學哲學的人,當閱歷不夠的時候,面對一些現實問題的時候,你也不太容易分辨出來各方的損失與收益,那自然也就看不清了。

但是學過哲學之後,思路更清晰是肯定的,面對同樣的問題,也許別人想不明白的你很快就想明白了。

所以,總的說來,如果不看閱歷,學哲學的人思路更容易發散,但是不一定看得懂複雜事件的脈絡。

9樓:帳號已登出

算起來,我接觸哲學已經有五六年的時間了,對哲學的瞭解和認識日漸深入,哲學也對我的精神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有人說,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我想說,哲學是我的精神食糧。如果沒有哲學,我能不能活到現在都是個問題。

因此,從我自身來說,學習哲學的好處是很多的,今天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一、 哲學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經常有人寫文章告訴我們要獨立思考,可是怎樣才能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呢?我覺得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學哲學,去讀那些哲學家們留下來的著作。

我們每個人活在世上,對世界、對人生都有自己的認識和看法,可是這些認識和看法通常都是凌亂的、膚淺的、不成體系的。因此,很多人活在世上,就像無根的浮萍一樣,隨波逐流。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一些智力超群的傢伙,他們耗費了畢生的心血,"通過一系列概念、範疇、命題和理論論證",形成了"關於世界總體的思想體系",構築了"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這些人就是哲學家。

閱讀他們的作品,你會發現,我們思考過的所有問題,他們都曾經系統思考過,而且更加深入。 你還會發現,我們腦子裡邊那些根深蒂固的觀念,那些曾經無比堅定的信念,也不一定正確,甚至是可笑的。

我覺得哲學根本是一門脫離現實的空洞理論學科罷了

10樓:網友

1、工作的時候和老闆討論哲學固然不合適,但你也不會任何場合都去討論工作吧?並不能因此得出哲學無用。只能說明哲學不是萬能的。

2、即使是哲學家,也不會對所有的哲學命題感興趣。有些傾向於自然哲學,有些傾向於社會哲學,有些傾向於生活哲學。如果你對宇宙的意義沒興趣,很正常。

但是有人對這個命題有興趣。你覺得研究這個沒有用,那麼你問問自己,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用才去做嗎?那麼愛情是沒有的,只有交配生育;那麼美食是不必要的,只要糖類脂類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就可以了……哲學的命題並不都是為了有用而存在的。

3、但還是會有某些哲學命題對生活有用的。你剛才提到生活中的工作、掙錢、買房、看病等等,這些哲學解決不了,姑且這麼認為吧。那麼如果乙個富人,他的這些物質問題都能夠解決,而且甚至他的財富幾輩子都用不完,他還會繼續把掙錢當作追求嗎?

這時,他要怎樣體現自己的價值?這已經是乙個哲學問題了。進一步深究:

人與金錢的關係。顯然人是金錢的主人,賺錢肯定是為了用錢,用錢肯定是為了獲得某種需求的滿足,人的需求有物質上的和精神上的(應該不會否認這點吧?)。

那麼具體的人倒底有哪些需求呢?這又是乙個哲學問題。當幾種不同的需求有矛盾的時候,人應該作怎樣的取捨呢?

這還是乙個哲學問題。

4、當然這些問題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有自己的答案。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對大多數人來說,人生經歷總是在不斷成長的過程,對同乙個問題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理解得不一樣,處理的也不一樣。那麼一起討論這些問題,並多些借鑑別人的思想,有什麼不好呢?

11樓:網友

哲學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它是給養你的大腦的,人不可沒有思想,它不可當葡萄吃,但它可以告訴你什麼葡萄可以吃什麼葡萄不可以吃。

12樓:鄒文靜

這是因為你對哲學的誤解太大了,哲學不會對我們的人生或者知識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它可以我們提供思想的路標,可以讓它為你的人生提供乙個有價值的方向。同時,你對功利思想的認識也是錯誤的,你可以去參考邊沁和密爾的思想,就會產生很的不同的感覺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哲學是乙個很神奇的東西。就像您說的這也是哲學。哲學是針對現實而理論的東西。

14樓:sb放

也許是性格不同 每個人對哲學的感覺和理解也不盡相同 其實你的想法昇華一下也是一種哲學。

怎樣理解哲學脫離人生,將成玄虛

15樓:雨竹蔣金學

這是傅佩榮說的一句話的部分,原話是「哲學脫離人生將成玄虛,人生脫離哲學,將無定位」。哲學脫離人生,將成玄虛;哲學是對於人生的一種反思。哲學的智慧產生於人類的生產實踐,在人生這個大課堂,我們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情中屢次地證明著哲學的智慧。

哲學在人生中體現,哲學在人生中彰顯價值。

人生脫離哲學,將無定位。哲學讓人明白人之所以為人。哲學以一種系統化理論化的科學態度指引著人們的主觀人生,豐富我們的思想,強化我們的知識,分析我們的情感,深化我們的認識,並且在這些意識層面的作用下潛移默化地反作用於我們的客觀人生,使我們的行為更具有合理性。

哲學恰似燈塔又如座標,讓人看清人生的理想,也明確人生的階段與位置。

16樓:網友

任何無界限的事物 都不能成為 "乙個" 個體。也就是說。。個體 是乙個有界限 有邊界 有開始 有結束的 事物。。

哲學 如果 和 人生沒有 關係。。那麼 它就 不能成為 乙個 個體(因為 它具備 廣延性)。。而 「關係」 是對於 兩個 獨立的事物 來說的。。

從而可以說。。人就可以 成為 哲學的 界限 這樣 哲學 就可以成為乙個 個體。。而且可以 和 其他事物 有關係。。

人是萬物的尺度。。

17樓:網友

中國哲學就是人的積極入世。

人生的終極意義到底是什麼,本人雖學過哲學,但仍有一點盲點,請具體闡言之,謹謝

18樓:網友

人生真的有所謂的終極意義嗎?人生的終極意義到底在**?中國古代《大學》一書闡發了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軌跡,然又有多少人能夠達到所謂「明明德於天下」的終極意義呢?

那麼即使達到之後我們又將如何呢,生命存在還有意義嗎?

曾經柏拉圖把實現理想國,孔子把實現大同世界,莫爾將烏托邦的理想看作社會與人生的終極目的與意義,但是這些美妙而傳奇的設想卻將人生送人了乙個更加茫然的世界裡。

我們每個人都真真切切的存在於世界,我們都自覺或不自覺,或多或少的索取奉獻著,潛移默化中都在改變著這個世界。這才是生命的本質意義。所以人生並不存在所謂「終極意義」,存在就是意義。

19樓:清許明月

人生只是個過程,好好體驗便好//

如何理解哲學,如何理解教育哲學的任務

法律是約束一個人不copy可以做什麼,哲bai學是指引人該怎 du麼做。哲學距離每個 1.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的藝術和智慧 是對於客觀世界和人生道路的系統反思 是 版愛智慧以及權對智慧的不懈追求 是力求提升人生境界的境界之學。2.哲學告訴人們世界 是什麼 教人們 怎麼樣 做才能取得成功,是世界觀和方 ...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這句話如何理解

要讀懂 中國哲學史 除了要學會自己翻譯典籍以外,還要通過馮先生回的講解結合所引用的段落細細體答會。馮先生的講解一般都是有概括性的,這樣就能大概明白所引用的內容是闡述什麼的了。還有就是,如果題主肯花時間的話最好在看索引典籍的同時能分析先哲的論證步奏和論證方法,而不是單單的記結論,順著論證步奏是很容易記...

如何理解老子哲學中「有」和「無」的統一

基本bai的原則是有無相生,du有和無都統 zhi一於道,只是名不同 dao 此兩回者同出,異名答同謂 有其他版本和斷句方法 是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無與有還體現在體用關係上,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器之用 也就是說體現為 有 的 用 通過 無 實現。這有一個更好的例子,就是所謂藝術的留白,無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