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表是古代記錄時間的鐘表嗎?

2025-02-21 09:00:29 字數 4219 閱讀 9979

1樓:土地婆婆講故事

圭表。是一種古老的天文儀器。它是乙個直角的形狀,由一根垂直的「表」和乙個平放的「尺」組成。那麼,圭表是做什麼用的呢,它是古代記錄時間的鐘表嗎?

遠古的時候,人們並沒有準確把握時間的工具,只能靠太陽在天空的位置來判斷時間。後來,人們發現樹、人、房屋等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會投下影子。這些影子有時候長、有時候短,根據時間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形態。

於是,人們發明了一種測量影子的簡單儀器,這種儀器就是圭表。

準確地說,圭表並不是記錄時間的工具,而是一種把握和總結時間規律的儀器。使用圭表時,人們把圭平置於表的北面。太陽照射著表的時候,圭的上面就會出現表的影子。

人們根據影子的方向、長度來測量和比較日影在每日、每月、每年的變化。

經過長期觀測,古人發現一天之中表的影子在正午最短,早上和傍晚影子則較長,又發現一年之內夏至的正午表的影子最短,冬至的正午表的影子最長。人們連續兩次測得表的影子的最長值,算出這兩次最長值之間相隔的天數,就確定了一年的時間長度是365天多一點。

同時,人們根據連續觀測到表的影子的長度,劃分出四個季節,制定了嚴密的歷法。古人對圭表的使用越來越有心得,甚至還確定了某些圭表適用的地理緯度。用圭表測影,是我國古代推算曆法的主要手段之一。

我國現存最早的圭表,是1965年在江蘇儀徵。

東漢墓出土的漢代圭表。這個圭表用銅製成,表和圭的邊緣上刻有尺寸。表高漢制8寸,相當於現在的釐公尺,圭長漢制尺,相當於現在的釐公尺。

圭與表之間用樞軸連成乙個整體,使用時就把表與圭垂直,不用時表可以摺疊,放進圭體留出的空檔內。精巧的形態和設計,說明漢代在圭表的使用上已經到了非常成熟的階段。到了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

在河南登封。

建造了一座測景臺。它由一座40尺高的高臺和向北平鋪的被稱為「量天尺」的大路組成。高臺是一座巨大的表,平鋪在臺的北面的大路就是圭。

總結:郭守敬於1280年完成了著名的歷法《授時歷,這個巨大的圭表無疑對曆法的制訂起了重要作用。用圭表推算曆法的傳統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今天的南京紫金山天文臺上還儲存著乙個明代圭表,見證著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和智慧。

2樓:危瑞錦

圭表是古代記錄時間的鐘表。它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器,主要利用了陽光射影的原理。

3樓:樂樂在此呢

不是的,圭表是古代的計時器,都是以計算時間為準的,但是不同的東西代表著不同的計時方法。

4樓:愛唱的英侃

的確是的,他們會利用太陽的位置來確定時間,利用這樣的方式來更好的計時,而且也能夠更加的準確。

5樓:周**強強

是的。而且這個錶的歷史是很悠久的,也是非常準確的。所以非常有研究價值。

圭表和日晷的區別是什麼?

6樓:喜歡娛樂的小朋友吖

一、結構不同1、圭表:圭表主要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結構較為簡單。

2、日晷:日晷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但是在整體來說結構較圭表複雜,主要是指標較為顯眼,也是較為主要的結構組成部分。

二、原理不同1、圭表:圭表的原理主要是通過表在底座上的最短日影來判斷當地的正午時間,也可以通過對一年之內的日影分析判斷節氣。

2、日晷:日晷的原理主要是由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晷針(也叫表)投影垂直於在這個和地表成一定角度的晷面上,可以顯示當時當地的時間。

三、發明時間不同1、圭表:圭表是古代漢族科學家發明。

2、日晷:日晷是隋開皇十四年(公元 594年)鄜州司馬袁充發明的。

古人是怎樣用圭表看時間?

7樓:帳號已登出

圭表。是利用太陽射影的長短來判斷時間的 它由兩隱滲部分組成,一是直立於平地上的測日影的標杆或石柱,叫做表;一為正南正北方攜攜告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長度單位。

計量,那麼光陰之「陰」,及時間的長短,用「分」、「寸」表達就順理成章了。

圭表是一種既簡單又重要的測天儀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 水平的圭組成。圭表的主要功能是測定冬至日的所在,並進而確定迴歸年 的長度,此外,通過觀測表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

很早以前,人們發現房屋、樹木等物在太陽光。

的照射下會投出影子,這 些影子的變化有一定的規律。於是便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柱來觀察 影子的變化,這根立竿或立柱就叫做「表」;用一把尺子測量表影的長度和方 向,則可知道時辰。後來,發現正午時的表影總是投向正北方向,就把石板 製成的尺子平鋪在地面上,與立表垂直,尺子的一頭連著表基,另一頭則伸 向正北方向,這把用石板製成的尺子叫「圭」。

正午時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 就能直接讀出表影的長度值。

圭表是最古老的計時儀器,實際發明年代已經不可考了,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圭表的使用在商代及周代已經是有相當的發展並且是重要的計時方式。圭表是以太陽為觀測目標的計時儀器,結構相當的簡單,所謂的圭表就是由「表」所發展而來,再由圭表發展演變為日晷。

表」最初就只是一根直立於地上的竹竿或石柱,即為我們所熟知的「竿影測日」,利用竿影的變化來了解時間的變化,遠古的人們在平日生活中發現太陽照射下物體的影子,會隨著太陽的所在位置而改變其影子方向與長短,並且有一定的規律,如在北半球。

夏至時竿影或圭表的影子為一年中最短,北半球冬至時則正好相反竿影或圭表的影子為一年中最長。因此,逐漸就有人想到利用竹竿或石柱來專門作為觀測日影變化的工具,這就是最先「表」的由來。表的結構雖然簡單,但是用途非常多元,經過多年的使用後,人們能更純熟的使用表而可以依據影子方向與長短變化定出了方向、節氣、時刻、地域等。

圭表是由直立平放的表和乙個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圭(或叫做尺)所組成,很早就成為制定曆法的重要辯明方法。

8樓:帳號已登出

圭表,是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圭表和日晷一樣,也是利用日影進行測量的古代天文儀器。所謂高表測影法,通俗的說,就是垂直於地面立一根杆,通過觀察記枝敬錄它正午時影子的長短變化來確定季節的變化。

垂直於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於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測量影長的標尺叫「圭」。

早在西元前20世紀,陶寺遺址時期,我國中原地區已使用圭表測影法。到了漢時期,學者還採用圭表日影長度確定「二十四節氣」,採用圭表測影法定出黃河流域的日短至(白晝最短)這天作為冬至日,以冬至日為「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將冬至到下乙個冬至之間的時間段分割為24段(每段15日),每兩個節氣之間的天數平均。古人把這種方法叫「平氣法」(又稱「平均時間法」)。

先測出冬至日因為冬至時影子最長,其相鄰幾天的影長變化最為明顯,更利於觀測記錄。

這樣,圭表不僅可以用來制定節令,而且還可以用來在曆書中排出未來的陽曆年以及二十四個節令的日期,作為指導漢族勞動人民農事活動的重要依據。將表影的長度以一年為週期猛姿慎標在乙個圓上,圓心為表的立點,形成的圖就是中心不為零的太極圖,進行消除零半徑的中心點,形成的太極圖就是常見的二十四節氣太極圖。

圭表直立於平地上測日冊侍影的標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當太陽照著表的時候,圭上出現了表的影子,根據影子的方向和長度,就能讀出時間。

9樓:匿名使用者

圭表是根據影搏基子的長短變化來記錄時間的。

即:在地上立起一根木杆或石柱基伏謹來測量光陰,根據廳敬日影長短來確定時間,也是成語「立竿見影」的由來。

圭表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0樓:行動小百科

1、西元前7世紀,我們的祖先發明瞭圭表,這是一種用日影來測時的儀器。江蘇儀徵出土的一件漢代圭表,是由長釐公尺的豎「表」和一根長釐公尺的「圭」組成的。

2、圭上有談缺刻度,標誌尺寸。表和圭合在一起時,好像一把尺子。使用的時候,把雹巧表豎立起來,放在陽光下,讓表的影子投到含肆辯平放著的圭上,就可以知道影子的長短了。

圭表是根據影子的什麼來記錄時間的

11樓:娛樂心裡美哦

圭表是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是根據影子的長短變化來記錄時間的。

圭上有刻度,標誌尺寸,表和圭合在一起時,好像一把尺子,使用的時候,把表豎立起來,放在陽光下,讓表的影子投到平放著的圭上,就可以知道影子的銷世渣長短了。到西元前7世紀,我們的祖先發明瞭圭表。在現存的返手河南登封觀星臺上,40尺的高臺和128尺長的量天尺也是虧悄乙個巨大的圭表。

中國古代沒有鐘錶,是如何計時的?

我們現在看時間是非常的方便,鐘錶,手機都可以計時,可是鐘錶在世紀的時候才傳入中國的,那麼中國在沒有鐘錶之前都是靠什麼計時的呢?一起來看看吧。最早的時候人們是利用 圭表 來計時的,它的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影子來計時的,圭表 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乙個是直立在地面上的標杆,用來測太陽的影子,叫做表,乙個是測...

時間在古代是怎麼劃分的

其實古代的人是以 時辰 來劃分一天的.一天被分為12個時辰,一時辰就是現在的2小時.採納哦 天干地支是古代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用的二十二個漢字,其中天干十個,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十二個,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兩者搭配使用,形成六十甲子,在年月日時裡迴圈使用,周而復始。根據六十甲子可...

古代宮女平時無聊時間是怎麼打發時間的呢

選秀女 招募 bai.長的好的被皇上臨幸du了的只要生了孩子zhi或皇上喜歡上的就作嬪dao 妃專,沒見到皇上或被臨幸屬後被皇上忘了並沒生出孩子的多數秀女就作宮女,還有一些宮女是從民間招募近來的 以後者的形式作宮女的是宮女的多數畢竟秀女最多一次也就二三百人 想多了兄弟,古代宮女每天要乾的活兒多著呢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