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少尹序的譯文
1樓:手機使用者
古時候疏廣、疏受叔侄二人,因為年老,同一天辭掉職位離去。當時,朝廷中的公卿擺設宴席,在京都門外為他們餞行,車駕有數百輛之多;道路上旁觀的,有很多人為之感嘆並流下了眼淚,無不稱讚他察含們賢明。漢代的史書既記載了他們的事蹟,而後世擅長繪畫的人,又畫下了他們的形象,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清清楚楚的彷彿是前不久發生的事情。
國子監司業楊巨源,正以他善於寫詩來教育學生,一旦到了七十歲,也稟白丞相離職迴歸他的故鄉。世上常說古時的人和現今的人是不能並論的,而今楊巨源與疏氏二人,他們的思想難道有什麼差異嗎?
我攀附於談空公卿之末,恰逢生病不能出去送行。不知道楊少尹走的時候,都城門外送行的有多少人?車有多少輛?
馬有多少匹?道邊的旁觀者,也有為他的行為感嘆,知道他是賢者的,還是沒有呢?而史官能不能鋪張渲染他的事蹟,寫成傳記以做為疏氏二人的事蹟的繼續呢?
不會冷落寂寞吧?我看到現在世上沒有擅長繪畫的,而畫還是不畫,也就不必考慮了!
然而我聽說楊侯的辭歸,丞相中有敬重而憐惜他的,奏明皇上任命他為其故鄉河中府的少尹,以便不斷絕他的俸祿;又親自寫詩來慰勉他。京城中擅長寫詩的人,也作詩來應和。又不知道古時候疏氏二人的歸鄉,有這樣的事嗎?
古人與今人相同還是不同,不得而知啊!
中古以後的士大夫,往往依靠官俸來養家,罷官之後就無歸宿之處。楊侯剛成年,便在他的家鄉被薦舉,參加了《鹿鳴》宴而來到朝含沒瞎廷的。現在回到故鄉,指著鄉間的樹說:
那些樹是我的先人種的。」「那條溪流,那座山丘,是我小時候釣魚、遊戲的地方。」故鄉的人沒有不對他表示敬意的,人們告誡子孫要以楊侯不捨棄故土的美德做為榜樣。
古人所謂「鄉先生」,逝去之後能夠在鄉里社廟中享受祭祀的,大概就是這樣的人吧?
送楊少尹序的原文
2樓:不朽還低調灬福音
送楊少尹序 ——韓愈(唐)
昔疏廣、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辭位而去。於是公卿設供帳,祖道都門外,車數百輛;道路觀者,多嘆息泣下,共言其賢。漢史鋒猛既傳其事,而後世工畫者,又圖其跡,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國子司業楊君巨源,方以能詩訓後進,一旦以年滿七十,亦白相去,歸其鄉。世常說古今人不相及,今楊與二疏,其意豈異也?
予忝在公卿後,遇病不能出,不知楊侯去時,城門外送者幾人,車幾輛,馬幾匹,道旁觀者,亦有嘆息知其為賢與否;
而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為傳,繼二疏蹤跡否,不落莫否。見今世無工畫銀李橋者,而畫與不畫擾轎,固不論也。
然吾聞楊侯之去,相有愛而惜之者,白以為其都少尹,不絕其祿。又為歌詩以勸之,京師之長於詩者,亦屬而和之。又不知當時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為家,罷則無所于歸。楊侯始冠,舉於其鄉,歌《鹿鳴》而來也。今之歸,指其樹曰:
某樹,吾先人之所種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時所釣遊也。」鄉人莫不加敬,誡子孫以楊侯不去其鄉為法。古之所謂鄉先生沒而可祭於社者,其在斯人歟?
其在斯人歟?
送楊少尹序的書後
3樓:血盟孑孑
項羽初得關中,即思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而卒至垓下之敗。
高祖以一泗上亭長,貴為天子,及還過沛,而乃悲歌慷慨,泣數行下,漢祚卒於此基焉。夫同一不去其鄉之感,而成敗懸絕若是者,何哉?蓋一齣於意氣,一發於性天。
古今人同不同,概可知也。楊子始冠舉於鄉,七十而致仕,五十年間羈旅功名,應不乏故鄉遊子之感。一旦乞骸歸裡,在庸夫俗子之耳目,方且奔走駭汗,以豔稱其衣錦之榮。
而不知故鄉為先人廬墓之區,非富貴所可誇耀,必其生平行詣可以法鄉里而示來茲,沒而祭於社,而後不愧為古所稱鄉先生者矣。文公以二疏擬楊子,吾知當日樂為之序者,必不在意氣而在性天。但不知楊子歸裡後,指其樹,思其人,撫夙昔釣遊之地,亦嘗召父老子弟縱酒,如高祖之悲歌慷慨否也。
送董邵南序文言文答案,送董邵南遊河北序主要寫了什麼
送董邵南遊河北序主要寫了什麼 從文章的題目看,韓愈的 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應是為送董邵南遊河北作的送別贈序,但細思之,又有不同情味。其一,當時的河北是藩鎮割據的地方,韓愈堅決主張削藩平鎮,實現唐王朝的統一。因而在他看來,若有人跑到河北去投靠藩鎮,那就是 從賊 必須鳴鼓而攻之。其二,韓愈為了實現唐王朝的...
《狼子野心》文言文閱讀答案《狼子野心》文言文閱讀答案
狼子野心目錄 隱藏 成語資料 成語示例 簡要概括 典故典故寓意 文言知識 編輯本段 成語資料 發音 l ng z y x n 釋義 狼子 狼崽 野心 野獸的本性。狼有 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習性難改。出處 左傳 宣公四年 諺曰 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近義詞 野心勃勃 心狠手辣 狼心狗...
文言文課外閱讀答案,課外文言文閱讀
課外文言文閱讀 1 向 明亮。2 暮指時間晚,遲了。他有這樣的擔心是因為他怕來不及學,學了沒用了3 暮指天黑,夜晚。師曠借題發揮,引出 秉燭 之喻。4 達到勸說的目的。從文中 善哉!可以看出。5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活到老,學到老。或學無止境,終身學習,受益終生。1 解釋加點的字。2分 1 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