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譯賞析

2025-04-14 11:20:30 字數 1103 閱讀 9914

李商隱《夜雨寄北》的賞析

1樓:侃民生看社會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巴蜀,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是詩人給對方的覆信。

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

語言樸實,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這首詩質樸、自然,同樣具有「寄託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這首詩構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淺意深,語短情長,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來吸引著無數讀者,令人百讀不厭。

何當」(何時能夠)這個表示願望的詞兒,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現實中迸發出來的:「共剪……」卻話……」乃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的對於未來歡樂的憧憬。盼望歸後「共剪西窗燭」,則此時思歸之切,不言可知。

盼望他日與妻子團聚,「卻話巴山夜雨時」,則此時「獨聽巴山夜雨」而無人共語,也不言可知。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境之鬱悶、孤寂,是不難想見的。作者卻跨越這一切去寫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

於是,未來的樂,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

古詩《李商隱·夜雨寄北》詩詞註釋與賞析

2樓:得書文化

李商隱·夜雨寄北①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②夜雨漲秋池③。

何當共剪西窗燭④,卻話巴山夜雨時⑤。

註釋】寄北:寄贈給住在北方的妻子。也作《夜雨寄內》。

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泛指四川東部一帶的山,巴蜀之地)。

漲秋池:秋雨使池塘注滿了水。漲,水位公升高。

共剪西窗燭:在西窗下共剪燭芯。剪:剪去燭花,使燭光更加明亮。

巴山夜雨時:意思指詩人此刻的思念之情。

賞析。此詩是李商隱寫給遠在北方的妻子王氏的。時詩人身在巴蜀,被秋雨所阻,滯留荊巴一帶,妻子來信詢問歸期。但秋雨連綿,交通中斷,歸期無法確定。

因此詩人發出感嘆說,什麼時候才能回到長安家中,與妻子燭下長談,共敘思念之情。短短四句,有問有答,跌宕有致,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流露出詩人留滯異鄉、歸期未卜的羈旅之愁。

李商隱的《無題》原文及賞析

一 原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二 賞析 首聯是極度相思而發出的深沉感嘆,在聚散兩依依中突出別離的苦痛。東風無力百花殘 一句,既寫自然環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

李商隱的《柳》是什麼意思,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是什麼意思?

李商隱的 柳 是借詠柳自傷遲暮 傾訴隱衷的一首七絕。詩寫的是秋日之柳,但詩人不從眼前寫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後再回到眼前的柳上來。句句寫柳,而全篇不著一個 柳 字 句句是景 句句詠物,而又句句寫人,抒發對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嘆之情。詩中經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正是詩人自嘆身世的生動寫照。柳在...

在李商隱《夜雨寄北》中「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兩句詩中的情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這首詩所寄何許人,有友人和妻子兩說。前者認為李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是在他三十九歲至四十三歲做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僚時,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認為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有過巴蜀之遊。也有人認為它是寄給 眷屬或友人 的。從詩中所表現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似乎寄給妻子更為貼切。開首點題,君問歸期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