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餘原文及翻譯文言文,《三餘》文言文翻譯

2025-04-15 17:45:17 字數 1152 閱讀 6569

《三餘》文言文翻譯

1樓:學海語言教育

乙個叫董遇的人,字季直,性格質樸,木訥而又好學..有人想跟著他學習,他卻不肯輕易去教,說:「必須把書讀夠百遍.」說是:

書讀夠百遍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跟從他學習的人說:「想學習卻沒有時間.」董遇說:「應該做到三餘.餘枯或」有人問三餘的意思,董遇說:

冬天是一年中的空餘時間,夜晚是一敗螞天中的空餘時間,陰雨天是平時的空餘時間。」從此,諸多儒生漸漸跟從董遇學習了.

1 遇:即董遇,三國時有名的學者。2 性質訥:

性情樸豎伍實,說話遲鈍。性:性情。

質:樸實。訥;(說話)遲鈍。

3 好:愛好。4 從:

跟隨。5學者:這裡指學習的人。

6而:連詞,反而。7 見(xian):

顯現,出現。8 苦渴無日:意即「若無日」,苦於沒有時間。

苦渴」是同義複詞,即苦於。9 苦渴無日:極為渴望(學習),但沒有時間。

苦:極為,極其。10 或:

有的,有的人。11 歲:年。

12 時:時常。13 諸生,眾多儒生。

諸,多。14 稍:逐漸,慢慢的。

讀書三餘原文及翻譯

2樓:盛夏光年

原文:董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興平中,關中擾亂,與兄季中依族運將軍段煨。採穭負販,而常挾持經書,投閒習讀,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雲:「必當先讀百遍。」言:

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從學者雲:「苦於無日。

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

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翻譯:董遇,字季直,性格木訥但好學。興平年間,關中李傕等人作亂,他與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將軍處。

他們經常上山打柴揹回賣錢(來維持生活),每次上山如穗世打柴時董遇都帶著書,有空閒就拿出書誦讀,哥哥渣肢嘲笑他,但董遇沒有改正。

有個跟著董遇學習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先讀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讀書多讀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出來了。」

求教的人說:「苦於沒時間。」董遇說:

應當用『三餘』。」有人問「三餘」的意思,董遇說:「冬天是一年的農餘時間(可以讀書),夜晚是白天的多餘時間(可以讀書),下雨的日子是平時的多餘時間。」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w i 即何,宋代人,春渚紀聞 作者。嘗於歐陽文忠公 歐陽文忠公 即歐陽修。諸孫望 諸孫望 孫輩家族。諸孫,指孫輩。望,門族 望族。之處,得東坡先生數詩稿,其和歐叔弼詩云 淵明為小邑 繼圈去 為 字,改作 求 字,又連塗 小邑 二字,作 縣令 字,凡三改 凡三改 據本文所述,應是 兩改 乃成今句。至...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陳元方十一歲時,去拜會袁紹。袁公問 你賢良的父親在太丘做官,遠近的人都稱讚他,他到底做了些什麼事情?元方說 我父親在太丘,對強者用德行去安撫 對弱者用仁慈去安撫,讓人們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對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說 我曾經也當過鄴縣縣令,正是做這樣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親學我,還是我學你的...

翻譯文言文,求翻譯文言文

張衡,字來平子,是南陽郡西鄂縣人自。張衡年輕時就擅長寫文章,曾到 三輔 一帶遊學,接著進了洛陽,在太學學習,於是通曉五經,貫通六藝,雖然才華高於世人,卻並不驕傲自大。他 總是舉止穩重 神態淡泊 寧靜,不喜歡與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間,被推舉為孝廉,卻不應薦,屢次被公府徵召,都沒有就任。此時社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