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糖喵
孟軻改過勤學。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但是,孟子並非是乙個天生就有學問的人,他幼年的時候非常貪玩,不喜歡讀書。後來,孟母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還剪斷布匹開導他。
終於,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須努力勤奮的道理。
懸樑刺股 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就起來就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常會不知不覺打起盹來。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懸在屋樑上,一頭繫著頭髮。
這樣,一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痛。後來,他終於成為儒學大師。戰國時的蘇秦因為遊說秦國失敗,家裡人不理他,就發憤自學。
每當瞌睡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鮮血淋漓。後來他成為有名的學問家。 後人將兩人的事蹟合在一起,用「懸樑刺股」形容刻苦自學。
鑿壁偷光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學習。
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乙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
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昌閉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乙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乙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鑑》的大文豪。
蒲松齡草亭路問。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蒐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陶弘景菜園求學。
古代的時候,對自然界產生很多誤春迅搭區,人們相信螺贏是將螟蛉變成自扒拿己的兒子這個荒唐的傳說,還把領來的兒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對此表示懷疑。他在村邊的菜園子裡找到一窩蜾蠃,蹲在菜地裡聚精會神地整天觀察。
陶弘景發覺它們有雄也有雌,經過許多天細緻的觀察,陶弘景終於揭穿了蜾蠃銜螟蛉的秘密:原來蜾蠃也有自己的後代,螟蛉是被銜到窩裡給幼蟲當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義子」這回事!從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親自觀察,絕不能人云亦云。
2樓:陪偶看星星
中國古代有許多珍惜時間的故事,像「頭懸樑」,「錐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等等,都是古人抓緊時間發奮苦讀的典範。 聚螢讀書 車胤,生於晉朝,本是富家子弟,後來家道中落,變得一貧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卻能自強不息。
車胤年輕時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勞。他因為白天要幫家人幹活,就想利用漫漫長夜多讀些書,好好充實自己;然廳孫而,他的家境清貧,根本沒有閒錢買油點燈,有甚麼辦法可以悔雀突破客觀條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扮前鏈間背誦書本內容,直到乙個夏天的晚上,他看見幾只螢火蟲在飛舞,點點螢光在黑夜中閃動。
於是,他想出了乙個好法子:他捉來許多螢火蟲,把它們放在乙個用白夏布縫製的小袋子裡,因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螢火蟲的光,他把這個布袋子吊起來,就成了一盞「照明燈」。 車胤不斷苦讀,終於成為著名的學者,後來還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那時候,每逢舉行甚麼集會或慶祝活動,如果車胤沒有到場,大家就覺得掃興。
古代的人有哪些好讀書的故事?
3樓:小琪聊塔羅牌
1、劉備三顧茅廬。
西元207年冬至西元208年春,當時佔據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臥龍崗諸葛草廬山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
2、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拜師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液改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3、項羽自刎烏江。
秦王朝被推翻後。項羽和劉談輪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數年戰爭,史稱「楚漢相爭」。在近五年的楚漢戰爭中,項羽由強大轉為弱小,最後被劉邦的軍隊包圍。
這則故事記述了項羽的最後一戰,此時他帶著幾十人突圍。逃到烏江邊。最後自刎身亡。
4、范仲淹斷齏劃粥。
北宋著名學者、政治家、軍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時期,就酷愛讀書。由於家境清貧,上不起學,10歲時住進長山醴泉寺的僧房裡發憤苦讀,每天煮一小盆稀粥,凝結後,用刀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再切幾根鹹菜,就著吃下去。這就是後世傳為佳話的「斷齏劃粥」的故事。
5、懸樑刺股。
孫敬懸樑漢朝的孫敬,人稱「閉戶先生」,常常獨自關門讀書。有時其實含埋信太累,為了防止打瞌睡,他用一根繩子,一頭系在樑上,一頭結著頭髮,讓頭頸正直地吊住。這樣,若是打瞌睡,就會扯痛頭髮,立刻驚醒。
於是,後人用「懸樑刺股」來形容勤學好讀的精神。
古代人有刷牙嗎,古代人怎麼刷牙
秦漢時期 關於口腔 牙齒之清潔 健美 疾病 保健已有了比較高的要求。例如 詩經 衛風 碩人 中形容美女牙齒 齒如瓠犀 即指牙齒要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反之,對牙齒參差不齊者則稱之為齟齬,咬合不齊者病之為齪,排列不正者稱為齜,不平整者為齲,均視之為病態。為了保持口腔衛生和預防牙齒疾病,除強調飯後漱口...
古代人贈送東西的古詩有哪些求5首古代人贈送東西的古詩,線上等,求各位大神幫忙
1 贈范曄詩 南北朝 陸凱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2 寄生衣與微之 唐 白居易 淺色縠衫輕似霧,紡花紗袴薄於雲。莫嫌輕薄但知著,猶恐通州熱殺君。3 憑闌人 寄征衣 元 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4 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 唐 劉叉 一條古時水...
古代文人別號,古代人有哪些別稱和綽號?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 劉禹錫 字孟得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吳均 字叔癢。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