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山鄉散文,山鄉情的散文隨筆

2025-04-17 11:15:26 字數 930 閱讀 9347

山鄉情的散文隨筆

1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鄉情是一條河,流不盡的是悠悠的歲月。多少回在夢中總搖曳著那悠長的鄉思,脈脈的鄉情。終於,離家幾年,又回到了久別的故鄉。

山風依舊乾澀澀的,卻帶著大山的氣息,給人以野性的幻想。柔柔的夕陽下翻湧的草波盪漾著晚歸的愉悅。一條黃牛在「哞哞」地叫著,隱隱的村居被淡淡的青煙瀰漫著,傳出媽媽聲聲呼喚。

池塘邊那株楓樹已有西山的紅果那樣紅。曾記得那時的夏夜,我和阿姐總去捉那棲息在繁枝茂葉中的蜻蜓,戚盯有時一抓就是一大把。池塘裡一群孩子正在捉泥鰍;小時父親曾告訴我,看見有拇指粗的洞,往裡一掏,準能捉住溜溜的小泥鰍。

小河上那條小小泥橋依在,一群螞蟻正忙著搬家,孩提時總天真地問母親:「螞蟻要去哪兒?」母親笑著說:

它們要離開家鄉,去很遠的地方。」這下,我慌了,於是用泥巴擋住它們的'去路,看到四散裡逃的螞蟻,我又不知所措。這時乙隻大螃蟹從石縫裡出來,比劃了兩下,又匆匆地爬到對岸去了。

前邊是張伯的板栗林,板栗已張開了嘴,露出那惹人的果子,孩子們正在媽媽的呼喚中往回趕,跑在最後的孩子聽到「叭」的一聲響,又跑雀灶了回來尋新掉下的果子。仍記得那時檢板栗的孩子中就我和秀秀最乖,從不用竹竿打板栗,於是到最後總能得到一袋張伯獎給我們的大板栗。乙個板栗掉下來,砸在頭上,麻痛麻痛的。

幾年前,我向張伯告別,他給了我一袋棕黃棕黃的果子,又小心從懷裡取出一撮包好的紅土交給我說:「娃兒,去吧,可別忘了家鄉,別忘了家鄉的紅土地。」而今,張伯靜靜地躺在紅土地下,墳前的黃草狂舞著。

我默默地撒下這一撮帶著體溫的紅土。

夕陽把我的影子拉得好長好長,我來到小河邊,清清的河水映出我的面容,我掬了一把水,高歲和抹掉一臉的塵埃和疲倦,河水中映出我久違的清新。

在大山中,熟悉而又親切,我恣情地投入這偉大的懷抱,沐浴著它的靈氣。一輪皓月當空掛著,月光溶溶中我深情地吸著那撲人鼻孔的茶花香,片片情兒融在這靜靜的清輝中,不再飄泊。

短文 山鄉的路,短文 山鄉的路

一堆廢話,語言的魅力在於精練而深刻 山有雄壯的風采,山也有樸素的品格。山豪邁,山也俊秀。奇險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溫柔是山,呼嘯是山。山,時而鬼斧神工,時而又平淡無奇。山的性格是剛強的,不懼怕任何壓力,但平素卻顯得和藹慈祥,文質彬彬,英俊而柔情。因為有山,流水乃為之改道,因為有山,城市...

什麼是山林散文,山林散文欣賞

山林文學 釋義 .泛指封建時代以描述山林景物為主的講求駢偶格律 堆砌典故詞藻 內容晦澀的文學作品。山林文化 中國歷史上的山林文化,是中國山水文化形成過程中的又一動因。山林文化也可稱為隱逸文化 閒情文化 是相對廟堂文化 載道文化而言的。一般說來,儒家文化屬於廟堂文化,道家文化屬於山林文化。兩者在思 想...

有關讚美山西的散文山西風光的寫景抒情散文

人說山西好風光 電影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插曲 作曲 張棣昌 作詞 喬羽 人說山西好風光 地肥水美五穀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 右手一指是呂梁 站在那高處 望上一望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 嘩啦啦啦流過我的小村旁 杏花村裡開杏花 兒女正當好年華 男兒不怕千般苦 女兒能繡萬種花 人有那志氣永不老 你看那白髮的婆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