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隨筆》讀書筆記(4)
1樓:吃瓜小能手
蒙田先生在《論父慈子愛》一文講:「作為乙個父親,應該以自己具有的美德和擁有的本領贏得孩子發自內心的致敬,以自己的寬容、仁慈、友好和善良贏得孩子的愛戴。貴重的物質即使被燒成灰燼仍然是有價值的;高尚人士的遺骸和遺物,人們是一向十分尊重。
乙個一生充滿光環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也不會衰朽,他們依舊會受到人們的增加尊敬,尤其是子孫後代的尊敬。」
蒙田認為,作為父親應該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用美德、理性和智慧塑造孩子的心靈,使孩子成為乙個心靈自由、精神獨立的人。
我以為,作為父親僅僅完成孩子的生命的「塑造」是遠遠不夠的。生命的「塑造」僅是乙個完整的人,或者說是完整的人生的一部分,還要對孩子進行思想和行為的「塑造」。
換句話說,就是要完成孩子的生、養、育三個環節的任務,三者缺一不可。這裡的「生」是指生命的誕生,「養」是指生活的存在,「育」更多是指對孩子知識的教育、思想的培育和行為的培植。否則的話,作為父親是沒有完全盡責的。
如此成長的孩子也是不健全的,尤其在思想和人格的塑造上是不健全的。
正如魯迅先生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舉盯雀中說:「倘若現在的父母並沒有將精神上體質上的缺點交給子女,又不遇意外的事,子女便當然健康,總算已經達到了繼續生命的目的。但父母的責任還沒有完,因為生命雖然繼續了,卻是停頓不得,所以還必須教這生命去發展。
魯迅先生所說的「生命的發展」,正是人類天性的愛,一種無我的愛。這種愛,應該從三個方面去把握:一是給予充分理解。
我以為,理解是教育孩子的基礎,不能理解,按照自己的想法蠻做,就會有礙於孩子心靈的成長和思想的塑造。二是給予充分的指導。因為社會在發展,時勢在變化,不能用上代人的成長模式去培養新一則薯代的人,長者應該是指導者,而不是命令者。
三是充分解放。魯迅把孩子定義為「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既已正早分立,就是人類中的人。「因為即我,所以應該儘教育的義務,交給他們自立的能力;因為非我,所以也應該同時解放,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為乙個獨立的人。
這就要求父母以解放的思想教育孩子。
魯迅先生的主張與蒙田先生的思想一脈相承,不謀而合。他們的思想要義是,通過對孩子知識的教育、生命的養育、思想的培育,把孩子塑造為乙個心靈自由、精神獨立的人,成為乙個人類生命和思想的延續者、進化者。
蒙田隨筆值得讀嗎
2樓:段幹牧
《蒙田隨筆》值得讀。37歲的法國人文主義作家公尺歇爾・蒙田隱居十年,在自家城堡裡隨手寫下的生活感悟、思考和見解,能成為掀起影響全世界的新文體,成了隨筆界鼻祖。
該作於1580-1587年分三卷在法國先後出版。它是部散文作品,同時也是一部哲學和社會政治著作。該作內容包羅永珍,融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於一體,是16世紀各種知識的總彙,有「生活的哲學」之稱。
蒙田以智者的眼光,在作品中考察大千世界的眾生相,反思探索人與人生,肯定手頃友人的價值和慾望,批判教會和封建制畢槐度,主張打破古典權威,充滿了人性自由、科學知識的人文思想。
蒙田的思想被稱為懷疑論。他說:「我知道什麼呢?
三千年來,人人都相信地心說,直到哥白尼發現地球在環繞太陽轉動,才打破這種迷信,以前的神學家也只認為地球就隻眼前這麼大。」蒙田的這些懷疑論思想顯然是建立在對科學發展和新事物的認識之上的。
隨筆讀後感傅雷家書讀後感,隨筆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
什麼是心情隨筆?屬於隨筆的一種,專用於表現個人心情的變化,文字無語法限制,可以自由發揮,隨意性較大,和日記有異曲同工之效,區別於日記的是,心情隨筆不按照時間記錄,關鍵以個人心情為主,可以一天寫多篇,可以多天寫一篇。傅雷家書每一章節的讀後感 你的作業怎麼和我們的一樣?你地質的?加我584343999 ...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培根隨筆》的讀後感800字
不久前,經朋友推薦拜讀了著名學者何新先生翻譯的 培根人生論 讀完之後頓覺收益非淺。培根人生論 兼有散文 和隨筆的意義。它不僅文筆優美而且論述精闢。用其敏銳的洞察力把複雜的人生問題用散文的體裁寫出來,一下讓原本枯燥無味的人生理論變得栩栩如生起來,而且寫得是如此生動有趣,這確是讓我的精神為之一振。在 培...
《浮躁》讀後感,《浮躁》讀書筆記
浮躁 讀書筆記 記憶中有位詩人在描寫家鄉瞿塘的時候,寫到過,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週一的時候興致很高,因為新辦的圖書證終於下來了,於是去借書回來,賈平凹的 浮躁 開始認真的看,一頁頁的,從頭開始。其實這本書我在高 中的時候就知道了。那時候學校門外可以租書,書架上就有他的書籍,只是很可惜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