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英美法中與大陸法系的同時履行抗辯權相類似的是「推定的交換條件」理論。
根據該理論,法院可以依當事人明顯的意圖和交易的實質推定:乙個雙諾合同的一方的履行以另一方的履行為條件,或雙方的履行互為條件。當一方的履行以另一方的履行為條件時,後者的不履行可成為前者不履行的免責理由。
該理論的運用使得沒有履行己方合同義務的當事人失去對另一方起訴和從該方獲得賠償的權利。
推定的交換條件」理論起源於下述判例。1773年,曼斯菲爾德勳爵代表英國王座法庭審理了金斯頓起訴普雷斯頓一案。在該案中歲談明,乙個經營絲綢的商人與他的徒弟訂立了乙個合同,約定在一年零三個月之後把他的生意轉讓給他的徒弟和另乙個合夥人。
作為該轉讓的代價,該徒弟將以按月分期付款的方式就這一轉讓向該商人付款。為了保證能付款,該徒弟將在該轉讓發生前向該商人提供充分的擔保。後來,該商人因該徒弟沒有按合同的規定就這一轉讓提供擔保而沒有把其生意轉讓,該徒弟不服提起訴訟。
最終,曼斯菲爾德判該商人勝訴。他在判決書中說,乙個雙諾合同的一方的諾言「依賴於」(dependent on)乙個對應的諾言,也就是說,前一諾言是以後一諾言為條件的。在這種情況下,該對應諾言的不履行,除了可構成違約和可成為起訴理由之外,還可以成為前一諾言的不履行的免責理由。
曼斯菲爾德還進一步指出,在該案中該商人不應對徒弟的個人擔保給予依賴。侍山該商人轉讓其生意前,應當就該徒弟的付款得到充分乎告的擔保。因此,這種擔保的提供,必須成為一項先決條件。
上述判決創立了推定的交換條件」(constructive conditions of exchange)的理論。從上述判例可以看出:大陸法上的同時履行抗辯權與英美法上的「推定的交換條件」理論兩者的共同之處都是以同一雙務合同的兩項債務互為對價給付,或稱之為合同雙方的履行存在「依賴」關係為基礎條件;都是以一方當事人在合同規定的履行期到來時未履行或未為對待履行的情形發生為依據條件。
2樓:匿名使用者
同時履行抗辯權根基在於,義務雙方的義務的關聯性。
同時履行抗辯權出現在雙務合同中,不過卻不是和雙務合同同時起源。雙務合同起源於羅馬法,不過羅馬法中認為,雙務合同雙方債務沒有關聯性,所以不能行碼櫻使抗辯,即一方違約,另外一方也要履行,但是可以追究對方違約。在羅馬法裡,雙務合同是兩個合同,所以雙方沒有抗辯的可能。
在日耳曼法中,雙務合同中雙方義務有了關聯性,才有了同時抗辯權。羅馬法是現在英美法系的根源,日耳曼法則是亂模悶現在大陸法系的根源。
現在大陸譁彎法系一般都有同時抗辯權的規定,英美法系也有了一些的同時抗辯權的規定,不過有時一方不履行時,令一方仍然需要履行。
我國,在最初的時候,對同時履行抗辯權也不同意,採用英美法系的同時違約的說法,不過後來向大陸法系靠攏了。根基在於,義務雙方的義務的關聯性。
3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來講,相當與"以牙還牙",同等對待。
舉證責任的英美法系
4樓:徐科
舉證責任空敬】舉證責任的英美法系 英美法系國家的學者一般認為舉證責任的含義有兩個,即證明負擔和舉證負擔。前者又稱說服負擔,是指當事人提供證據加以證明的結果,能夠說服事實認定者,包括陪審團和沒有陪審團時審判時的法官,對該責任的負擔者作出有利的認定。否則,如果需要證明的事實處於真偽不明的狀態,對該事實負有舉證責任的人將要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敗訴後果。
舉證負擔又稱提供證據的負擔,是指雙方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應當根據訴訟進行的狀態。就其主張的事實或者反駁的事實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如果主張的事實提出後主張者不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法官則拒絕將該事實提交陪審團審理和評議,對方也沒有反駁的義務。
在這種情況下,法官則將該事實作為法律問題處理,決定主張者承擔敗訴的後果,如果主張者就事實主張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對方當事人就產生了提供證據喚森加以反駁的義務。對方當事人如果不提供證據反駁,法官便認定該事實無爭議,也把它作為法律問題作出不提供證據一方當事人敗訴的判決。只有在主張事實的一方當事人提供證據後對方當事人也提出證據加以反駁,從而使該事實形成爭議,法官才決定把該事實交給陪審團審理。
可以看出,在英美法系中舉證負擔是當事人履行的第一次負擔,只有履行第一次負擔之後,才會產生說服負擔。說服負擔是依據實體法產生,鬥鏈慎目的在於解決特定的事實爭議,產生使陪審團作出事實成立的後果。
英美法庭程式英美法系模擬法庭程式
在美國聯邦法院審理的大多數案件中,律師和法 官同意在 前開審前會議,確定哪些問題存在爭議必須由陪審團來判定,哪些問題不存在爭議。雙方展示他們要傳喚的證人和審判過程中要提供的證據,但是,雙方審判前在這些問題上達成一致並不意味著他們同意案件應當如何判決。相反,法官召 前會議是為了避免 時在這些事先可以決...
法學專業學生到英美法系國家留學是否有必要
我國屬於大陸法系國家 官方認為屬於社會主義法系國家,只是內容與大陸法系接近 英美國家屬於英美法系,而德國,法國,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俄羅斯,日本,韓國,朝鮮等屬於大陸法系,總之大陸法系國家應該多於英美國家。即使同屬於大陸法系的國家之間的法律也不可能一樣,因為司法是一個國家的主權,即司法主權。一般...
高中歷史關於英美法德的政體比較,英美法德四國的政體特點
七嫂中學之家上有詳細的論述 英美法德四國的政體特點 都是資本主義政體,都代表資產階級利益。都是資本主義政體,都有議會存在。高一歷史大題 1 英美法德四國分別頒佈了什麼法律文獻,確立了怎樣的資本主義政體 2 中國君主集權的 英 權利法案 君主立憲 美 1787年憲法 三權分立 法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