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仁義禮智信指的是什麼忠孝仁義禮智信的順序是什麼?

2021-05-22 00:09:05 字數 5029 閱讀 9161

1樓:阿離

1、「仁」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2、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成為一種人生觀、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大義凜然」,「大義滅親」,「義正辭嚴」等;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診、義演、義賣、義務等,至今仍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3、 禮,與仁互為表裡,仁是禮的內在精神,重禮是「禮儀之邦」的重要傳統美德。「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從狹義說,作為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係,謂「禮讓」。

4、 智,從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學智慧,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揚的。

5、信,乃人言,是說人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任,這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

2樓:亢增嶽完春

忠:忠君

孝:孝順長輩

仁:仁者,人二也。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

義:義者,人字出頭,加一點。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幫人一把,即為義。

禮:禮者,示人以曲也。己彎腰則人高,對他人即為有禮。因此敬人即為禮。

智:智者,知道日常的東西也。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信:信者,人言也。遠古時沒有紙,經驗技能均靠言傳身教。那時的人純真樸素,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故而真實可

3樓:鏡

「忠孝仁義禮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國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兩字,支撐著這個國家、民族以至於整個家庭的「大廈」,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動;否則,家國大廈將傾。

「仁義禮智信」稱之為「五常」,( 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

)這是立身之本。現在有必要學習發揚廣大。

提倡「忠」,就是熱愛祖國,忠於職守。忠的本義,是指人在祭祀時要保持肅穆恭敬的態度。後來,引申為人要忠於君主及國家等多種含義,一般特指為「忠君愛國」,正如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這方面,抗金名將岳飛被認為是「忠」的典範。現在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君延伸為愛國,這是新時代的人最起碼的要求。忠於職守,就是忠於你的單位、忠於你從事的工作。

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賢。孝字上半部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是「子」字全形,上一代人與下一代人融為一體,兒子繼承老子,子能承其親,並能順其意,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稱之為「孝」者。「百善孝為先」,中國的孝文化源遠流長,在傳統文化佔有重要之地,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於天地之間。

最典型的當屬「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人非常強調孝道,並且有絕對化的思想,如「父命難違」、「父叫子亡子必亡」等,這些是不可取的。但是,孝是維繫社會的最小細胞家庭的基本紐帶,如果子孫不孝,這個家庭就將亂套,這個國家就將亂套。

所以,孔子提倡「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尤其是對待父母,關鍵是要真心愛敬,缺乏愛敬,不贍養父母,就跟養個豬養個狗沒有什麼區別了。孝道的另一引申義,就是要尊老敬賢,一個社會只有這樣,老者有所養,賢者有所尊,這個社會就文明進步。

一個不孝者,他能蒙人一時,卻不能矇混一世一定會被社會拋棄的。

提倡「仁」,就是以人為本,富有愛心。孔子說,仁就是「愛人」。「仁」體現人的高尚情懷,是僅次於德的、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美好的情操。

古代君主把推行仁政,作為孜孜以求的目標。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為本,一切從關懷人、愛護人、發展人的目標出發,使這個國家民族達到和諧的最佳狀態,《禮記》說,「上下相親謂之仁」,能夠做到上下相親,這個社會一定是很和諧的。仁的思想,還體現在眾生平等的狀態,孔子的教育觀是「有教無類」,社會平等才能體現愛心,如果對待別人,不是出於一種平等的理念,那麼善良將成為憐憫,它就不是對人的一種終極關懷了。

提倡「義」,就是堅持正義,保持節操。義的本義是合乎道德的行為或道理,捨生取義表明為了重信義可以犧牲生命。古代講義氣的典型人物,當屬關羽第一。

說到義字,就會想到朋友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其實這是小義。我們要講的是大義,一種高於自我的善,一種超越自我的善。任何人,在關鍵時候不能做出危害國家、民族的事情;在敵人、困難面前,不能變節投敵。

在社會上要堅持正義,敢於與醜惡勢力做鬥爭,不與**勢力同流合汙。當然,作為一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對待朋友要講義氣,不能出賣朋友,不能損害朋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社會上立足的基本素質。作為我們來說,就是積極維護公司的利益,不能陰奉陽違,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更不能做俗話說的吃裡扒外的事情。

提倡「禮」,就是注重禮儀,尊重他人。「禮」初始的意思是舉行儀禮,祭神求福。用珍貴的器物祭祀,表示對「天」的感謝和尊重。

禮的核心就是「尊重」二字。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說到「禮」,就是要保持良好的行為規範,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禮儀、禮節和禮貌。

大到國家的外交,要遵循它;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樣也要遵循它。講究禮儀、禮節和禮貌,既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標誌,也是個人素質的基本體現。禮的實際運用,也是人與動物區別的根本標誌。

難怪不講「禮」的人,人們會鄙夷說他是個「動物」。

提倡「智」,就是提高素質,服務社會。知是智的古字,先有「知」字,方有「智」。「知」的意思是,認識、知道的事物,熟悉到可以脫口而出。

因此,我們把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人,成為智者。可見,這個「智」的要求,是「大聰明」,不許耍「小聰明」;小聰明的人,不是「智者」。「智」首先體現的就是個人的能力。

這個社會需要德才兼備的人,如果都是無才無德的人,這個社會是不會發展的,甚至會陷入民族危機。作為每個人來說,首先要養家餬口,如果沒有一技之長,那麼不要談服務社會,恐怕家庭都很難穩定。現在,競爭的形勢非常激烈,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體現在個人能力上,讀了大學找不到工作比比皆是。

因此,只有強化自身的能力,才能談得上為社會為家庭做貢獻。

提倡「信」,就是誠信守法,一諾千金。信,心裡有什麼話就直說,古人說,言為心聲,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真實的、不虛偽的。一個說話言不由衷、言行不一的人,肯定不是重「信」的。

孔子將"信"作為「仁」的重要體現,是賢者必備的品德。孔子還把「信」上升到國家政權的高度,治國「三要」,即「足食,足兵,民信之」,也就是說,國家的根本,要讓人民安居樂業,要有強大的國防力量來保護勝利果實,國家要用信用來維繫整個統治體系。「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對於一個人來說,更得信守承諾,講究信用。

一個沒有信用的國家,一定沒有前途,一定會滅亡的;同樣,一個不講信用的人,在社會上是混不下去的,最終被社會拋棄

4樓:招漫

國學啟蒙三字經:仁義禮智信就好比五行一樣,是做人的五條準則!

5樓:匿名使用者

放屁考慮考慮彤5551145874

忠孝仁義禮智信的順序是什麼?

6樓:愛講真話的阿拉蕾

正確順序應是: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

勇讓。「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學派之前,古代社會貴族和士通過「師」與「儒」接受傳統的六德(智、信、聖、仁、義、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社會化教育。

從施教的內容看,中國古代的社會教育完全是基於華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環境中長期形成的價值觀、習慣、慣例、行為規範和準則等文化要素之上而進行的。儒家學派吸收這些文化要素並上升到系統的理論高度。

擴充套件資料:

仁: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

義: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

禮:中國古代社會準則和道德規範。春秋時的政治家子產最先把「禮」當作人們行為的規範。

智:「智」,即智慧、聰明,有才能,有智謀。孔子認為,有智慧的人才能認識到「仁」對他有利,才能去實行「仁」。

信:儒家的倫理範疇。意為誠實,講信用,不虛偽。「信」既是儒家實現「仁」這個道德原則的重要條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養的內容之一。

忠:儒家的道德規範。孔子所說的「忠」,是指和別人的一種關係,盡力幫助別人叫做「忠」。

孝:儒家的倫理範疇。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儒家認為孝是各種道德中最根本的。

悌:儒家的倫理範疇,指敬愛兄長,順從兄長。常與「孝」並列,稱為「孝悌」。

節:氣節和節操。

恕:中國古代的倫理道德觀念。「恕」要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強加給別人。

勇:儒家的倫理範疇。指果斷、勇敢。孔子把「勇」作為施「仁」的條件之一。

讓:指謙讓、禮讓。對人的謙讓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

7樓:匿名使用者

仁義禮智信忠孝。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仁: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

義:孔子最早提出了「義」。孟子則進一步闡棕了「義」。他認為「信」和「果」都必須以「義」為前提。他們把「義」他為儒家最高的道德標準之一。

禮:中國古代社會準則和道德規範。春秋時的政治家子產最先把「禮」當作人們行為的規範。孔子也要求人的言行符合禮,這「禮」既指周禮的禮節、儀式,也指人們的道德規範。

智:即智慧、聰明,有才能,有智謀。孔子認為,有智慧的人才能認識到「仁」對他有利,才能去實行「仁」。儒家把「智」看成是實現其最高道德原則「仁」的重要條件之一。

信:儒家的倫理範疇。意為誠實,講信用,不虛偽。「信」既是儒家實現「仁」這個道德原則的重要條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養的內容之一。

忠:儒家的道德規範。孔子所說的「忠」,是指和別人的一種關係,盡力幫助別人叫做「忠」。

孝:儒家的倫理範疇。主要指敬奉父母、善事父母。儒家認為孝是各種道德中最根本的。

8樓:97吧專用

「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

這是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來不敗於世的根本。儒家學說,儒字,就是人需,符合人性需要的學問。儒家創始人首先認為,「恥,乃人禽之別也」,在如此認識的前提下,又提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的治國之道。民若「無恥」,政與刑再多、再重,也難以抑制犯罪率的攀升。然而,一旦國民能夠「有恥」和「自律」

,就會自覺自願地按照社會規範和法律,調整自己的行為,社會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和諧!

另:中國人向來講究「四維八德」,其中「禮、義、廉、恥」組成「四維」;而「八德」系「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因其有八字,固稱做「八德」。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的出處,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出自哪裡

莫忘恩 別負義 記古訓 忠孝仁義禮智信 忠孝仁義信守悌 情 探 故事情節 該劇出自明傳奇 焚香記 寫名妓敫桂英接濟秀才王魁,又以身相許,兩人恩情繾綣,盟誓於海神廟,互不變心.兩年後,王魁入京中魁,在名利 下,遣書休棄桂英,另與官家之女成婚.桂英憤而訴於海神廟,自縊身死.海神爺準了她的訴狀,命判官引桂...

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悌忍是什麼意思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 指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1 仁 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孔子把 仁 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 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 仁 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2 義本指公正 合理而應當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 義 孟子則進一步闡...

「忠孝仁義禮智信」的下一句是什麼

這裡的 忠孝仁義禮智信 應該是一本書的書名,作者符文軍,金波。作為對句也有 忠孝仁義禮智信 的。但作為上句,下句就不太好對。以三綱五常 四維八德 十德等對句,實在不好組詞了。只好笑對一句。忠孝仁義禮智信 書一本東西南北中發白 牌一副 仁義禮智信的下句是什麼 仁義禮智信的下句溫良恭儉讓。仁 義 禮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