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2021-03-18 03:28:38 字數 1223 閱讀 6765

1樓:

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語文教材所選入的文章大都是語言文字運用的典範之作,教師應引導學生認真品味其精美的語言,以增強語感。語言之美在於內容與形式的自然結合,並不取決於華麗的辭藻和工巧的句式,一些名篇佳作中樸實無華的語言同樣給人以美的享受。

因此,品味語言不應只注重表現形式。然而,現在語文教學中卻存在著一種錯誤的傾向:不少語文教師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那些看上去十分華美的「語言表達模式」,並把大量時間用來進行機械式的模仿訓練。

在某市組織的一次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中,好幾位執教者都採用了以「學生活動充分,課堂積累豐富」為目標的「板塊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近年來已十分流行)。其「課堂積累」活動主要包括多種形式的誦讀和語言知識的積累,而重點則是語言知識的積累。如有的教師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去發現課文中的「雅詞」、「美句」和寫作上的技巧(結構層次、描寫手法、表達方式,等等),然後進行「品味」和「賞析」。

而所謂「雅詞」,多是那些華麗的辭藻或口語中較少出現的富有文學色彩的詞語,愈感到陌生則愈「雅」。這自然是很容易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的。

只是筆者不明白,漢語中的詞彙豐富多彩,各有用場,除去罵人的汙言穢語,何來「雅」與「**」之分?那些看似「**」的詞,只要用得恰到好處,照樣可使文章生色。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四次用到「終於」一詞,這個詞雖不算「雅」,但它充分表露出父親對「我」的關心和體貼(從「但他終於不放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去」可以看出)。

又如《孔乙己》中「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的「籠上」也不算「雅」,但含意卻極為深刻。反之,有些看似很「雅」的詞如果運用不當,倒會損傷文意(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因此,離開語言環境來品析「雅詞」,非但無益於增強學生的語感,反而助長了華而不實之風。

而所謂「美句」,則是指結構規整的對偶句和排比句。有老師甚至還把排比按字數的多少分為三字格、四字格、五字格……於是,學生們又為尋找「美句」忙乎起來。只是筆者又被弄糊塗了,難道「美句」僅限於對應工整的對偶句和排比句嗎?

依此標準,魯迅的《藤野先生》、朱自清的《背影》等就都沒有什麼欣賞價值了。因為這些文章既沒有運用太多的修辭手法,也很難從中找到對偶、排比之類的「美句」。一篇文章中的句子結構各異,形式有別,寫作時應從表達思想和情感的需要出發,做到量體裁衣。

句子的美與不美要看它與所表達的內容是否和諧統一,而不是看它的結構是否規整。如果文章僅靠類似於對偶、排比的「美句」去取勝,那麼盛行於漢魏六朝的駢文當在中國文學史上獨佔鰲頭。然而恰恰相反,駢文中的佳作卻寥若晨星,大多是形式浮華而內容空泛之作。

我們決不能將當今的學生引入這一歧途。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1 端正思想.心正話語直.首先學會做人,愛護小動物,不殺生,上天有好內生之德.做人做好了,語言表達就合符天地正容能量,自然有種底氣 及外來力助之.1課前預習 2偶爾激發學生求知慾望及興趣 3保護學生的自信心 複雜問題有時候簡單化.針對不同目標的人定不同目標.個人學習積累及努力.文武之道,一張一馳.類...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 引言 創新是人類真知的全部 在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從矇昧走向有知,從遠古走向現代的漫長曆程中,每一次進步都體現著創新的思想光華。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人類發展的生長點在於人的創造力。1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從當今社會的發展和對人才需求的角度來看,社會對人才的評價標準發...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第一 小學語文如何針對核心素養教學 學生生理 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教學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理解與實踐。一 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理解 素養是指一個人的修養,與素質同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