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無論藏傳、南傳、北傳,空性都要先從無常和無我來理解。
(一)無常即空
「色為無常,無常者即是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即是空,空者非有非不有,亦復無我,如是智者所覺知」(增含二四,一一)。無常、苦、空、無我,是阿含根本的思想。因為無常的常性既不可得,故說為無我。
無我是我性的不可得,故無常無我都是空的異名。變易法即是無常的異名。譬如說一個茶杯是無常則可,說是苦則不可,因為茶杯根本沒有知覺領受的作用,無所謂苦不苦。
是故說苦必須於有情自身起了老、病、死的變化,才能說是苦。是故阿含無常、苦、空、無我,是根據佛的慧觀說無常即是空,因緣而顯無常,因無常而悟入空性,以彼因彼緣皆悉無常,故說為空。或依次第觀空,或依緣起顯空,都在以無常而顯空義。
但這個空只是觀想所成的空,所緣的空;不是真正的法空。真正的法空,要依緣起而顯其本性空。即緣起而知空,才是一切法的真空勝義。
(二)緣起即空
「我今當說第一空法,云何第一空法,若眼起時則起,亦不見來處,滅時則滅,亦不見滅處」(增含一,三○);是故要了知空義,必要了解緣起,不能瞭解緣起的意義,即不能理解真空勝義,「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即是顯諸法生起,必假託「緣此而彼起」的因緣相依的關係。但這個因緣相依所生諸法,都是空無自性。「色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色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色,云何有常」(雜含一,六);這就是依因緣所生法,明確地是無常。
無常因,無常緣所生無常(法)即是空。佛告三彌離提:「眼空,常恆不變易法空,我所空,所以然者,此性自爾」(雜含九,四六)。
佛說眼等諸行,若因,若緣所生色,若苦,若樂,不苦不樂,都是無常,都是空。故佛說:「非我所作,亦非餘人作,如來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雜含一二,六八)。
這是把緣起性視為常住,不生不滅所顯諸法的理性,自性空,故「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依因緣所生法,都是生滅的,依緣起和合所顯的本有性,都是無常無我的,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的空寂性,所以說為無常、無我,即是空。這個空,即緣起而顯空,或緣起即空,非緣起以外而有空,或空以外而有緣起。
故曰「法住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雜含一二,六八)。這是依緣起性空顯不生不滅、非一非異的空義。
(三)中道義
世俗的知見,不是偏於有,就是偏於無,都是落於二邊的知見,佛說中道緣起法,即是不落於二邊,亦「即是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樂受者是一邊,苦受者是二邊,不苦不樂是其中,有者是一邊,集是二邊,受是其中。」(雜含四三,四六)這就是說有說無,或苦或樂,都落於情識的二邊知見,不是絕對的中道法。
絕對的中道法,是不苦不樂,不依情識知見而以正智正見為出發點。是故釋尊開示迦旃延說:「世人顛倒於二邊,若有若無,世人取諸境界,心便計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計於我。此若生時生,滅時滅。迦旃延,於此不疑不惑,不問於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見」(雜含十,五四)。
「如實正知見,若世間有者,無有,是無離於二邊,說於中道」(雜含一二,六九)。
摘自《阿含概說》
2樓:金剛密跡
此為假名空性,真正的空性,必須明心見性才知道。
3樓:匿名使用者
你看到瓷杯易碎,知道世事無常,這就是苦,但是瓷杯可以再買一個,這反映了這個事情的本質是空性,所以無常與空性是連成一體來說的。分開了,就成為斷滅見。
反過來,出離為樂。出離即是空。空生一切因緣,瓷杯可碎可買,所以是大樂。
非聖人不能體驗。凡夫沒有體驗到世事無常這個苦,所以就無法體驗這種樂。凡夫所能體驗的是一時一事的苦與樂。
4樓:匿名使用者
大致說是:諸法皆空,世間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變化無常,而沒有哪個東西是可以永恆的。但空不是沒有,是變化無常意。
5樓:8萬4千法門
【二者。疑空異色。取色外空。】
這就是懷疑空不是色、色不是空,把色、空當作兩樁事情,他以為色外有空。色外有沒有空?有空,可是一定要知道,色也是空,空是空性、是自性。
色從**來的?色是空現的,色法之體就是空性,是一不是二。你要是『取色外空』,你想想看你有分別心。
所以他是十法界的菩薩,他雖然沒有執著;他要有執著,他就是六道輪迴的眾生,最高也不過是 天人。
藏傳佛教裡的空性姆是什麼意思?
6樓:息滅貪瞋痴
空是佛法的真諦。空很不好理解,並不是什麼也沒有了就叫空。佛法裡講的空跟不空融合在一起,是一非二。
偈雲:空不空中見如來。意思是空而不空才能見如來。
母能生子,引申為出生。空性出生就是見本性、見如來。
藏傳佛教中的空性母是什麼意識
7樓:匿名使用者
空行母「荼吉尼」:梵語,意譯空行母。據《大日經疏》卷十載,荼吉尼系大黑神之眷屬、夜叉鬼之一。
(按:大黑神系冢間神,即墳墓之神,故荼吉尼即冢間的小鬼神)……荼吉尼後來成為印度左道密教「瑜伽行派」所崇信之神祗、該派行「五摩字瑜伽行」,五摩字為:肉、魚、酒、印、交合,即食肉、食魚、食酒、結手印、xx以得至樂。
(因此五字在梵文中字首都是ma,故稱五摩字)。其後,該教派傳入t地,信徒奉其神為智荼吉尼……。(按:
「雜交以得至樂」之「至樂」,又稱「空樂」。)——《佛光大辭典·荼吉尼條》
關於荼吉尼(空行母),據《佛光大辭典》言:荼吉尼後來成為印度左道密教『瑜伽行派』所崇信之神祗,該派行『五摩字瑜伽行』(panca ma-kara)。此五摩字為:
肉(mamsa)、魚(matsya)、酒(madya)、印(mudra)、交合(maithuna),即是食肉、食魚、飲酒、結印、雜交以得至樂。其後,該教派傳入**,信徒奉其神為『智荼吉尼』(見《佛光大辭典》下冊4781——4782)。
什麼是空行母,空行母其實在我們漢傳或是佛法的正傳,乃至於南傳的也是一樣,沒有這個詞,只有什麼?只有夜叉,空行母就是夜叉,或是有稱夜叉女,正式的稱呼,我們普通話就叫做母夜叉。什麼夜叉,夜叉是鬼類的一種,它是一種鬼,為什麼會把它稱為空行母,因為夜叉有三種:
地行夜叉、虛空夜叉、宮殿飛行夜叉。夜叉梵文yaksa,什麼是地行夜叉,就是說這種夜叉它是住在地上的,.....------成觀法師 空行母與雙修
複製位址列可看
我總結一下,其實所謂空性母就是夜叉鬼,有些在人道中做了好事,比如常常給人家修橋鋪路之類的事情,他還是有貪婪,嗔恨,愚痴等沒有消除,最終導致作惡,就去了餓鬼道。但是因為先前的好事導致他在餓鬼道有飛行的本領,速度極快,所以叫飛行夜叉鬼。
**喇嘛教因為受性力派的影響,性力派是一種泛神鬼信仰,是婆羅門教的一個分支,現在這個分支在印度教(婆羅門教)中也不佔主流,但是在公元8世紀時影響很大,當時的印度佛教被他侵蝕,成為後期譚崔佛教,這種相似佛教傳到**,就是現在所謂的「藏傳佛教」,所以一脈相承,崇拜性力,認為是報身佛境界,崇拜一些低階鬼神,如你說的空行母。
8樓:奔跑的蝸牛
空行母,梵音譯為「荼吉尼」(dakini),意為在空中行走之人。空行母是一種女性神祇,她有大力,可於空中飛行,故名。在藏傳佛教的密宗中,空行母是代表智慧與慈悲的女神。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什麼是空性?
藏傳佛教裡如何稱呼女僧人藏傳佛教中如何稱呼普通的僧人
藏傳佛教裡女僧人一般被稱為 覺姆 覺姆簡介 覺姆 其實就是內地的 比丘尼 俗稱為尼姑。在 有很多寺廟,其中喇嘛廟居多,尼姑庵較少。要成為一個合格的覺姆一般要經歷以下過程 1 剃髮 剃髮,是佛教徒出家接受戒律的一種規定。覺姆出家入寺前,一般要在寺院找一位道行高,學問好,在寺內有一定聲望,已入殿課誦,即...
藏傳佛教的歷史西藏傳佛教有多少歷史?
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那麼少,誤解的人那麼多。讓我們一起來認識真正的佛教,認識佛法的偉大。佛教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傳與公元前6 前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 今尼泊爾境內 王子喬達摩 悉達多所創,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也就是 釋迦族的聖人 的意思。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東漢時自西向...
藏傳佛教的宗教特點,藏傳佛教有什麼特點
藏傳佛教一直被人們認為是一種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佛教形式,或者乾脆說是佛教與 土著宗教相結合的一種宗教形式。有如下特點 第一,在藏傳佛教中咒術佔很重要的地位。人認為,唸咒能消災祈福。所以許多佛教修行者以獲得唸咒的這種靈驗力為修習的目的。唸咒一般是同密教相聯絡的。佛教也以重視密教為其特點。在佛教傳入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