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黨 的十七大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一個新的要求提出,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遠矚、巨大勇氣和對人類的責任感。這一目標的 提出,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生態文明是社會主義文明體系的基礎。
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離不開生態文明。沒有良好的生態條件,人們就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質享受、精神享受和政治享受。沒有生態安全,人類自身就會陷入不可逆轉的生存危機。
早在2023年,***、***在《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就提出,要「建設一個山川秀美生態文明社會」的目標。
黨的十七大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一個新的要求提出,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遠矚、巨大勇氣和對人類的責任感。這一目標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生態文明是社會主義文明體系的基礎。
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離不開生態文明。沒有良好的生態 條件,人們就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質享受、精神享受和政治享受。沒有生態安全,人類自身就會陷入不可逆轉的生存危機。
早在2023年,***、***在《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就提出,要「建設一個山川秀美生態文明社會」的目標。
生態文明是在全球環境危機背景下提出的,是人們對可持續發展問題認識的又一次深化。環境危機實際上是人類對自然無節制索取、不加恢復與保護的必然結果。愛因斯坦講過:
「科學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怎麼用它,究竟給人類帶來幸福還是帶來災難,完全取決於人自己,而不取決於工具。刀子在人類生活上是有用的,但也能 用來殺人。」近代工業所造成的人與自然的分離、對立,必須轉為人與自然的和諧,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是人類同等重要的戰略任務。
人類文明的發展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目前正處於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過渡時期。生態文明是人類對傳統文明形態特別是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思後的成果,是人類文明形態和文明發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進步。
工業文明時期,人類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將環境成本外部化,因此帶來了資源破壞、環境汙染、荒漠化和「城市病」等遍及全球的環境問題。在不斷的反思中,人類逐漸認識到,生態文明是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基礎,是人類構建和諧世界理想的境界。
作為能源工作者,我們清楚地知道,自然界是保護包括人類在內一切生命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所以,長期以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倍加愛護和保護環境,尊重自然規律。充分考慮環境承載能力,努力建設和維護生態文明。
生態學家告訴我們,面對工業化帶來的高能耗、高汙 染,藉助現代科學發展出現的新技術,人類有條件重新反思對待自然的態度,反省自身生存的方式,調整與自然的關係,自覺實現人與自然的有機統一,使人類創造的物質文明與自然融為一體,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023年,英國學者坦斯利(a.g.tansley)提出生態系統的概念,強調在一定自然地域中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有機體與非生物環境之間形成一定的生物鏈,存在物質迴圈和能量迴圈,在功能上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構成生態系統。
改革開放以來,***和***採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生態環境形勢還相當嚴峻,一些地方環境汙染和生態惡化問題相當嚴重,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已超過了環境的承載能力,重大汙染事故不斷髮生,環境保護仍然沒有擺脫先汙染、後治理的被動局面。尤其是目 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階段,高耗能、高汙染的重化工行業發展迅猛、比重上升。
所以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節能減排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鉅性,堅持節能優先,效率為首,科學用能,保護生態的原則。把「十一五」規劃節能減排任務一個行業一個行業、一個地區一個地區、一個企業一個企業、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地 落到實處,以確保「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順利完成。
關於生態系統,目前一般認為有四個基本特點。
1.整體協同,動態平衡。生物為了生存和繁衍,一方面,必須從環境中攝取物質與能量,如空氣、水、光、熱和其他營養物質;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向自然排洩廢物、殘渣。
這樣迴圈往復、相互影響構成一個和諧的統一體。
2.相剋相生,相互依存。生態環境經過長期的變遷和演變,通過食物鏈、生物鍊形成了在生態環境中相對穩定的結構和功能,達到了生態平衡。
3.生 生不息,迴圈演進。物質在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和迴圈不止,是大自然不停演化的基礎。
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組成的生產—加工—分解轉化過程,是生態系統的基本代謝過程,也是生態學的基本規律之一。正是由於自然界有了這種功能,人類才有可能根據生態規律,合理利用再生資源,並在一定條件下實現物質代謝和迴圈。
4.自我調節,創造再生。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和自我修復能力,在受到外來影響後,通過自身調節可以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但生態系統的這種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
所謂現代能源生態系統,是以生產、消費活動鏈條為主題的人類能源生態體系。作為人類社會生產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代能源生產和消費活動不僅涉及一次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而且涉及包括土地、水資源、大氣、環境等公共資源的佔用和再分配。與傳統概念相比,現代能源生態系統不僅強調開發和利用系統自身的平衡 狀態,而且更強調資源開發和利用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平衡。
這是現代能源生態系統的基本內涵。
現代能源生態系統的發育是以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發展為基本前提,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安排能源勘探開發、能源生產、能源加工轉化、能源消費、廢物的消納與利用等環節,形成一個迴圈經濟的生態有機體。
從 生態學的角度出發,任何生態系統的發育環境均取決於當地的自然資源環境(生態)及其演進狀態。根據這一原理,能源生態系統的發育環境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當地自然資源基礎;二是自然資源基礎的開發狀態,或者說人文生態系統發育狀態。
就兩者的關係而言,前者決定著能源生態系統發育的可能性,後者決定的是 能源生態系統發育程度(規模和方式)。
2023年, 在科學發展觀統領下,我國能源發展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突出的特點是,積極推動能源立法,重點狠抓節能減排,主動應對氣候變化。尤其是節能減排工作,在***、***的正確領導下,全民動員,人人蔘與,全年實現了能源消費強度、環保汙染指標雙雙下降的好勢頭,為2008節能減排工作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在能源持續快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氣候、環境和資源的約束越來越突出,已經成為我國能源實現可持 續發展不可逾越的鴻溝。前進中的矛盾,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前進中的問題,要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解決前進中的矛盾和問題,根本的出路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髮展的歷史過程,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也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2023年,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新概念,把以往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兩個文明」,發展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個文明」。2023年, 黨的十七大又提出了生態文明的新概念,再次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三個文明」進一步發展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四個文明」。
這是我們黨在實踐中成功地把握客觀規律,不斷開闢認識客觀真理道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新成果。遵循生態發展客觀規律,根據生態文明建設目 標,黨的十七大對我國能源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即「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產業」「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積極開展國際能源資源互利合作」「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 式、消費模式」「使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
按照黨的十七大關於我國未來能源發展的要求,能源生態文明建設這一艱鉅任務已經擺在了我們面前。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內外社會經濟發展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證明,能源生態文明不但是全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全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前提條件。建設能源生態體系,促進能源生態文明,既是貫徹落實 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同時又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塊試金石。
35年前,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提出一個口號:「only one earth」(只有一個地球),警示人們保護唯一的家園,免遭汙染破壞。保護資源、保護環境、保護氣候、保護生態,關係到整個人類和地球的命運。
我們知道,環境意識和環境 質量如何,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努力把握人與自然的關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保障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所以,我們應當牢固樹立節約意識、 環境意識、氣候意識、生態意識,轉變傳統的能源發展觀念。一方面不但充分考慮能源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面更加註重能源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堅持科學發展、清潔發展、節約發展和安全發展,促進我國能源事業真正走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面對未來,面對世界,面對現代化,面對能源生 態文明建設的光榮任務,每一個能源工作者都應當自覺地把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己任,努力做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的宣傳者、熱情的倡導者和忠實的實踐者。
學習永無止境,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黨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創事業新局面的一**寶。
」只有緊緊抓住解放思想這個法寶,才能真正實現我們思想上的與時俱進。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 針,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朝著建設能源生態體系、促進能源生態文明的方向,努力「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築經濟、穩定、安全、生態的能源保障體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清潔能源、綠色能源、生態能源。以自身的實際行動,推進全體公民的生態文明教育, 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為創造21世紀的生態文明努力奮鬥。
生態學的意義,什麼是生態學意義?
生態學來 ecology 一詞由德國學者e.h.haeckel於1866年提出源,bai 他認為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du有機zhi體與其無機環境之間相互關係dao的科學。ecology一詞源於希臘文,由詞根 oiko 和 logos 演化而來,oikos 表示住所,logos 表示學問。因此,從原意上...
生態保護的意義何在
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環境為我們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必需的資源和條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已經作為一個不可迴避的重要問題提上了各國 的議事日程。保護環境,減輕環境汙染,遏制生態惡化趨勢,成為 社會管理的重要任務。對於我們國家,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解決全國突出的環境問題,促進經...
發展養老事業的意義,發展新能源的意義
發展養老事業的意義在於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的提案。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中國人口眾多,老年人口的規模正不斷增大。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達1.6億,佔總人口的12 按照國際慣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也是社會經濟發達的結果,但是我國人口老齡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