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猥瑣de星星豬
還原性糖鑑定:
利用斐林試劑:用斐林試劑鑑定還原糖時,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變成棕色最後生成磚紅色沉澱;利用班氏試劑:班氏試劑由硫酸銅溶液、檸檬酸鈉和碳酸溶液配製而成。
將硫酸銅溶液傾注入檸檬酸鈉和碳酸溶液中,邊加邊攪,如有沉澱可過濾。實驗原理與斐林試劑相似,所不同的是班氏試劑可長期使用;利用銀氨溶液:銀氨溶液是在百分之2的硝酸銀溶液中逐滴滴人百分之2的稀氨水,至最初產生的沉澱恰好溶解為止,這時得到的溶液就是銀氨溶液。
銀氨溶液中含有氫氧化二氨合銀,這是一種弱氧化劑,能把醛基氧化成羧基,同時銀離子被還原成金屬銀。還原生成的銀附著在試管壁上,形成銀鏡。
2樓:匿名使用者
還原糖的鑑定
1,還原糖的鑑定步驟:
選材: 蘋果:洗淨,去皮,切塊,取5g放如研缽中製備組織樣液 研磨成漿:
加石英砂,加5 ml水研磨注入組織樣液2ml 過濾:將玻璃漏斗插入試管中,漏斗上墊一層紗布加斐林試劑:2ml(由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充分混合而成,不能分別加入)水浴加熱:
煮沸2min
觀察溶液顏色變化:淺藍色→棕色→磚紅色.
結論:還原糖與斐林試劑在加熱煮沸的過程中生成磚紅色沉澱
怎麼鑑別還原糖啊??
3樓:匿名使用者
還原性糖鑑定:
鑑定原理: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還原糖種類較多,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它們的分子內都含有還原性基團(遊離醛基或遊離酮基)。
用斐林試劑、班氏試劑、銀氨溶液等可以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存在與否。
(1)利用斐林試劑:斐林試劑由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
05g/ml的硫酸銅溶液配製而成,二者混合後,立即生成淡藍色的cu(oh)2沉澱。cu(oh)2與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澱,而葡萄糖本身則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應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試劑鑑定還原糖時,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澱)。
(2)利用班氏試劑:班氏試劑由a液(硫酸銅溶液),b液(檸檬酸鈉和碳酸溶液)配製而成。將a溶液傾注人b液中,邊加邊攪,如有沉澱可過濾。
實驗原理與斐林試劑相似,所不同的是班氏試劑可長期使用。班氏試劑a液中的硫酸銅溶液與b液中的無水硫酸鈉和檸檬酸鈉相遇,能產生可溶性的又略能離解出cu2+的檸檬酸銅。
(3)利用銀氨溶液:銀氨溶液是在2%的agno3溶液中逐滴滴人2%的稀氨水,至最初產生的沉澱恰好溶解為止,這時得到的溶液就是銀氨溶液。銀氨溶液中含有ag(nh3) 20h(氫氧化二氨合銀),這是一種弱氧化劑,能把醛基氧化成羧基,同時ag+被還原成金屬銀。
還原生成的銀附著在試管壁上,形成銀鏡。可見,銀鏡反應也可用於鑑定可溶性還原糖。鑑定的結果是出現銀鏡。
4樓:匿名使用者
能使斐林試劑生成磚紅色沉澱,使班式試劑變藍的試劑!
5樓:匿名使用者
加入斐林試劑生成磚紅色沉澱
6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要使用菲林試劑的時候,先將甲液和乙液混合好後,再加入待測液中的。
甲液和乙液混合後會產生氫氧化銅,如果不是現配現用的話,就會有氫氧化銅沉澱產生了。這個鑑別原理就是因為還原糖具有醛基,它能跟氫氧化銅反應生成氧化銅。
高中生物(還原性糖……鑑定)
7樓:再別康橋要留心
第一行:
du斐林試劑; 產生磚紅色zhi沉澱。
第二行:dao碘液; 變藍。
第三行:雙縮脲回試劑; 產生紫色反應答。
第四行:蘇丹三; 橘黃色。 (蘇丹三中的“三”應該是羅馬數字,這裡沒法打字)
怎樣判斷氧化性和還原性?氧化性和還原性怎麼判斷
1 利用化合價,比較物質氧化性 還原性強弱,由同種元素形成的不同價態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強弱規律是 元素的最低價態只具有還原性,元素的中間價態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2 利用元素活潑性的不同,比較物質氧化性 還原性的強弱。對金屬而言,金屬越活潑 金屬性越強 其單質的還原性越強。對非金屬而言,其非金屬...
如何比較陰離子的還原性順序,怎麼比較陽離子與陰離子的還原性
比較不同物質氧化性或還原性的強弱,主要有以下方法 比較不同的氧化劑 或還原劑 跟同一還原劑 或氧化劑 反應時,所需條件及反應的劇烈程度。例如,鈉與水常溫下劇烈反應生成氫氣,鎂與冷水不易反應,加熱時也能生成氫氣,但較緩慢,說明鈉比鎂的還原性強。強強制弱弱 原理,即較強的氧化劑和還原劑反應,生成較弱的氧...
為什麼粒度大的鐵礦石還原性好,粒度小的鐵礦石還原性差 能不能給個詳細的回答,萬分感謝
正常的情況是 在一定還原條件下,粒度細還原速度快。因為粒度小 比表面積大,而還原速度與礦石的比表面積成正比。冶煉實踐證明,小塊礦石還原比大塊快,在高爐內間接還原比例較高,節約焦炭消耗。但礦石粒度過分小,會使料柱透氣性變壞。其實,影響還原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 粒度 氣孔率 礦物組成及結構 脈石成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