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這個可以有_嗎
算術平均數是指在一組資料中所有資料之和再除以資料的個數。它是反映資料集中趨勢的一項指標。
將資料排序後,位置在最中間的數值。即將資料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大於該數值,一部分小於該數值。中位數的位置:
當樣本數為奇數時,中位數=(n+1)/2 ; 當樣本數為偶數時,中位數為n/2與1+n/2的均值 ,或求出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作為中位數。
眾數(mode)統計學名詞,在統計分佈上具有明顯集中趨勢點的數值,代表資料的一般水平(眾數可以不存在或多於一個)。
方差是求出資料的波動的。
明白沒了?
2樓:匿名使用者
新教材編排了三個統計量的教學,主要為了達成以下教學目標:初步瞭解統計資料的分佈特徵和規律;體驗統計與生活的聯絡,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用資料說話的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逐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滲透統計思想和增強統計意識;滲透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
但在實際教學中,由於不少教師對這三個統計量認識模糊,導致教學目標含糊不清,學生也因此學得模稜兩可。為此,頗有必要對這三個統計量的異同作一番比較研究。
一、相同點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這三個統計量的相同之處主要表現在:都是來描述資料集中趨勢的統計量;都可用來反映資料的一般水平;都可用來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
例如:公園裡各有兩組人在草地上做遊戲,兩組人的年齡如下:
甲組:14 10 10 10 6
乙組:50 40 5 5 10
分別算出兩組年齡的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各是多少歲?其中哪個統計量能較好反映本組的年齡特徵?
在這一現實情境中,可以用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代表每組成員的年齡的集中趨勢、一般水平和作為這組成員年齡的代表,只是要看選擇哪個統計量更合適的問題。
二、不同點
它們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定義不同
平均數:一組資料的總和除以這組資料個數所得到的商叫這組資料的平均數。
中位數:將一組資料按大小順序排列,處在最中間位置的一個數叫做這組資料的中位數。
眾數:在一組資料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叫做這組資料的眾數。
2、求法不同
平均數:用所有資料相加的總和除以資料的個數,需要計算才得求出。
中位數:將資料按照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如果資料個數是奇數,則處於最中間位置的數就是這組資料的中位數;如果資料的個數是偶數,則中間兩個資料的平均數是這組資料的中位數。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簡單的計算。
眾數:一組資料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不必計算就可求出。
例如:求下列資料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1)54 57 58 66 69
平均數:(54+47+58+66+69)÷5=60.8
中位數: 58
眾 數: 因為各資料出現次數都一樣,所以沒有眾數。
(2)4.8 5.0 5.1 4.8 4.9 4.8 5.1 4.9 4.7 4.7
平均數:(4.8+5.0+5.1+4.8+4.9+4.8+5.1+4.9+4.7+4.7)÷10=4.88
中位數:(4.8+4.9)÷2=4.85
眾 數:因為4.8出現的次數最多,所以眾數為4.8
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三者之間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它們之間無固定的大小關係。
3、個數不同
在一組資料中,平均數和中位數都具有惟一性,但眾數有時不具有惟一性。在一組資料中,可能不止一個眾數,也可能沒有眾數。
4、呈現不同
平均數:是一個“虛擬”的數,是通過計算得到的,它不是資料中的原始資料。例如:
5孩子的平均年齡是10歲,這個10歲就是一個虛擬的數,因為它並不是指每個人的年齡就是10歲。這5個孩子有可能是8、9、10、11、12歲,也可能是4個5歲的小孩和一個30歲的大人。
中位數:是一個不完全“虛擬”的數。當一組資料有奇數個時,它就是該組資料排序後最中間的那個資料,是這組資料中真實存在的一個資料;但在資料個數為偶數的情況下,中位數是最中間兩個資料的平均數,它不一定與這組資料中的某個資料相等,此時的中位數就是一個虛擬的數。
眾 數:是一組資料中的原資料 ,它是真實存在的。
5、代表不同
平均數:反映了一組資料的平均大小,常用來一代表資料的總體 “平均水平”。
中位數:像一條分界線,將資料分成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因此用來代表一組資料的“中等水平”。
眾數:反映了出現次數最多的資料,用來代表一組資料的“多數水平”。
這三個統計量雖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資料的集中趨勢,都可作為資料一般水平的代表。
6、特點不同
平均數:與每一個資料都有關,其中任何資料的變動都會相應引起平均數的變動。主要缺點是易受極端值的影響,這裡的極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數,當出現偏大數時,平均數將會被抬高,當出現偏小數時,平均數會降低。
中位數:與資料的排列位置有關,某些資料的變動對它沒有影響;它是一組資料中間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資料極端值的影響。
眾數:與資料出現的次數有關,著眼於對各資料出現的頻率的考察,其大小隻與這組資料中的部分資料有關,不受極端值的影響,其缺點是具有不惟一性,一組資料中可能會有一個眾數,也可能會有多個或沒有 。
7、作用不同
平均數:是統計中最常用的資料代表值,比較可靠和穩定,因為它與每一個資料都有關,反映出來的資訊最充分。平均數既可以描述一組資料本身的整體平均情況,也可以用來作為不同組資料比較的一個標準。
因此,它在生活中應用最廣泛,比如我們經常所說的平均成績、平均身高、平均體重等。
中位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可靠性比較差,因為它只利用了部分資料。但當一組資料的個別資料偏大或偏小時,用中位數來描述該組資料的集中趨勢就比較合適。
眾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較差,因為它也只利用了部分資料。。在一組資料中,如果個別資料有很大的變動,且某個資料出現的次數最多,此時用該資料(即眾數)表示這組資料的“集中趨勢”就比較適合。
例如:你認為哪個資料代表公司員工工資的一般水平比較合適?
甲公司:
員 工
員工a員工b
員工c員工d
員工e員工f
員工g月工資(元)
1810
1780
1740
1740
1690
1670
1660
乙公司:
員 工
員工a員工b
員工c員工d
員工e員工f
員工g月工資(元)
4300
1700
1680
1660
1580
1510
1510
丙公司:
員 工
員工a員工b
員工c員工d
員工e員工f
員工g月工資(元)
4500
1700
1650
1650
1650
1650
1650
三、教學注意點
在教學中,建議教師要注意以下問題。
1、適當把握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教學要求。如中位數、眾數只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和簡單認識,並初步理解其統計意義即可。
2、關於選擇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中的哪一個量來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要根據具體問題中資料的特點和所關心的問題來確定,有時沒有唯一正確答案,只是看誰更合適,因此要靈活應對。
3、要淡化純數值的計算,加強對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的理解。如在教學“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時,有的教師往往把教學重點放在它們的定義和求法上,而對其在統計學上的意義和作用很少提及。
4、對於這三個統計量的聯絡和區別,可讓學生結合實際問題進行簡單理解。
中位數、平均數和眾數的實際意義
3樓:明月·冪峰龍珊
在描述分數成績、體重標準等時候用平均數。
在描述一組資料的中等水平、集中趨勢的時候用中位數。
在描述一組資料的多數水平的時候用眾數。
它們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定義不同
平均數:一組資料的總和除以這組資料個數所得到的商叫這組資料的平均數。
中位數:將一組資料按大小順序排列,處在最中間位置的一個數叫做這組資料的中位數 。
眾數:在一組資料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叫做這組資料的眾數。
2、求法不同
平均數:用所有資料相加的總和除以資料的個數,需要計算才得求出。
中位數:將資料按照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如果資料個數是奇數,則處於最中間位置的數就是這組資料的中位數;如果資料的個數是偶數,則中間兩個資料的平均數是這組資料的中位數。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簡單的計算。
眾數:一組資料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不必計算就可求出。
3、個數不同
在一組資料中,平均數和中位數都具有惟一性,但眾數有時不具有惟一性。在一組資料中,可能不止一個眾數,也可能沒有眾數。
4、呈現不同
平均數:是一個“虛擬”的數,是通過計算得到的,它不是資料中的原始資料。
中位數:是一個不完全“虛擬”的數。當一組資料有奇數個時,它就是該組資料排序後最中間的那個資料,是這組資料中真實存在的一個資料;但在資料個數為偶數的情況下,中位數是最中間兩個資料的平均數,它不一定與這組資料中的某個資料相等,此時的中位數就是一個虛擬的數。
眾 數:是一組資料中的原資料 ,它是真實存在的。
5、代表不同
平均數:反映了一組資料的平均大小,常用來一代表資料的總體 “平均水平”。
中位數:像一條分界線,將資料分成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因此用來代表一組資料的“中等水平”。
眾數:反映了出現次數最多的資料,用來代表一組資料的“多數水平”。
這三個統計量雖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資料的集中趨勢,都可作為資料一般水平的代表
6、特點不同
平均數:與每一個資料都有關,其中任何資料的變動都會相應引起平均數的變動。主要缺點是易受極端值的影響,這裡的極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數,當出現偏大數時,平均數將會被抬高,當出現偏小數時,平均數會降低。
中位數:與資料的排列位置有關,某些資料的變動對它沒有影響;它是一組資料中間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資料極端值的影響。
眾數:與資料出現的次數有關,著眼於對各資料出現的頻率的考察,其大小隻與這組資料中的部分資料有關,不受極端值的影響,其缺點是具有不惟一性,一組資料中可能會有一個眾數,也可能會有多個或沒有 。
7、作用不同
平均數:是統計中最常用的資料代表值,比較可靠和穩定,因為它與每一個資料都有關,反映出來的資訊最充分。平均數既可以描述一組資料本身的整體平均情況,也可以用來作為不同組資料比較的一個標準。
因此,它在生活中應用最廣泛,比如我們經常所說的平均成績、平均身高、平均體重等。
中位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可靠性比較差,因為它只利用了部分資料。但當一組資料的個別資料偏大或偏小時,用中位數來描述該組資料的集中趨勢就比較合適。
眾數: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較差,因為它也只利用了部分資料。。在一組資料中,如果個別資料有很大的變動,且某個資料出現的次數最多,此時用該資料(即眾數)表示這組資料的“集中趨勢”就比較適合。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聯絡與區別:
平均數應用比較廣泛,它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比較穩定、可靠。但平均數與一組資料中的所有資料都有關係,容易受極端資料的影響;簡單的說就是表示這組資料的平均數。中位數在一組資料中的數值排序中處於中間的位置,人們由中位數可以對事物的大體進行判斷和掌控,它雖然不受極端資料的影響,但可靠性比較差;所以中位數只是表示這組資料的一般情況。
眾數著眼對一組資料出現的頻數的考察,它作為一組資料的代表,它不受極端資料的影響,其大小與一組資料中的部分資料有關,當一組資料中,如果個別資料有很大的變化,且某個資料出現的次數較多,此時用眾數表示這組資料的集中趨勢,比較合適,體現了整個資料的集中情況。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它們都有各自的的優缺點:
平均數:(1)需要全組所有資料來計算;
(2)易受資料中極端數值的影響.
中位數:(1)僅需把資料按順序排列後即可確定;
(2)不易受資料中極端數值的影響.
眾 數:(1)通過計數得到;
(2)不易受資料中極端數值的影響
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實際意義,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極差,方差,定義,有什麼意義
平均數 反映了一組資料的平均大小,常用來一代表資料的總體 平均水平 中位數 像一條分界線,將資料分成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因此用來代表一組資料的 中等水平 眾數 反映了出現次數最多的資料,用來代表一組資料的 多數水平 這三個統計量雖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資料的集中趨勢,都可作為資料一般水平的代表。平...
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優點和缺點
平均數 表示資料的總體水平 但無法表現個體之間的差異 中位數 表示資料的中等水平 但不能代表整體 眾數 表示資料的普遍情況 但沒有平均數準確 1 平均數 一組資料,用這組資料的總和除以總分數,得出的數就是這組資料的平均數。平均數的大小與一組資料裡的每個資料都有關係,任何一個資料的變動都會引起平均數的...
三十雙鞋尺寸的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三十雙鞋尺寸相加再除以三十,這是求平均數的值 將三十雙鞋尺寸由小到大排列起來,由於三十是偶數,所以將中間兩位數相加再除以2。如果是奇數個,那麼就選中間的數。即選第15 16號數相加除以2。這是求中位數的值 值。看一看那個出現的次數最多,那個數就是中位數。平均數 三十雙鞋尺寸相加再除以三十 中位數 將...